沈眉庄:“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允礼会回来的,他曾说让我照顾你,我怕你一时想不开,才想着去劝你一下。”
“不过,看来你的确不愿意生孩子。”
叶澜依:“这里的一切都脏的很,他剥夺了我的自由,我自然不愿意为他生孩子。”
沈眉庄:“嗯,保重自己,等他回来吧。”
叶澜依:“你有王爷的消息?”
沈眉庄:“没有,但不论是谁,都没有找到允礼,这就一定是个好消息。”
叶澜依:“对,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沈眉庄:“回去吧,他一定会平安的。”
第二天醒来,采月来报:“娘娘,皇上让苏培盛派人,将甄远道一家接回京城了。”
沈眉庄:“看来莞嫔还是有些本事的,看来距离这妃位是不远了。”
采月:“华嫔娘娘前些日子不也接了妹妹和侄子回来,奴婢瞧着跟莞嫔也没差多少。”
沈眉庄:“这二人,一个有手段,一个有皇上的愧疚,这妃位上空的两个位置,就是她们的了。”
采月:“倒是有一事,奴婢需要禀告。”
沈眉庄:“讲。”
采月:“下面人说,莞嫔和四阿哥如今走的很近。”
沈眉庄:“一个毁了容的瘸子,倒是还没放弃。”
采月:“可要咱们安排下去?”
沈眉庄:“不用管,先盯着吧。”
采月:“是。”
一直到过了年,甄嬛使出浑身解数,加上纯元光环,晋为莞妃,年世兰也在皇上的不懈努力下,又和皇上重归于好,也一起复位华妃。
有这两个人在,不论是谁也首要将目光放在她们身上。
莞妃和华妃虽未和解,但隐隐有结盟之意,准备一同将皇后拉下马。
安陵容借着机会,成了安嫔,还住在延禧宫,皇上没有给她挪宫的打算。
倒是瓜尔佳氏,比安陵容更要晋为嫔位,皇上让费云烟挪去了翊坤宫,如今祺嫔是启祥宫的主位了。
倒是安嫔,她的目光从来就没有从承乾宫移开过,但或许是直觉,又或许是其他什么,她从来不敢对承乾宫伸爪子。
就算是皇后提出要做什么,她也是阳奉阴违,完不成任务。
毕竟对上承乾宫就连皇后自己都没有成功过,更何况是她,毕竟在其他时候,她还是很得力的。
皇后并非是真的看不到承乾宫,只是一来她没有什么把握,二来,也是太后不许。
毕竟,沈眉庄可不是真的只说不做,去年的时候,恂郡王已经从皇陵回京了。
虽然还只是被关在府里,但是生活条件早已改善很多。
有了小儿子,太后什么都能放下,胤禵的日子好过了,太后对沈眉庄就更是照顾了。
沈眉庄:“听说,华妃又摸到了宫权?”
海棠:“是。”
沈眉庄:“既然如此,就该让她知道,她的仇人还有一位在寿康宫呢。”
“日子也差不多了,该给皇上找点事做,否则只怕他容易想太多。”
海棠:“奴婢明白。”
等到了春分时节,宫中乱了起来,承乾宫的不少洒扫宫人也被带走了。
其他的消息不知道,但太后在寿康宫病倒了。
宫中侍卫,将东西六宫围的水泄不通,任何人不能乱走。
等到事态平息,已经过了半个多月,后宫众人这才得了消息。
包衣世家,拦截贡品,贪污腐化,还意图操纵皇室。
条条都是大罪,皇上下旨,带头者砍头抄家,犯罪轻者流放。
这菜市口的血一时半刻都清洗不掉,要说其中最严重的自然是乌雅氏。
但皇上看在太后的面子上,只砍了主谋的头,其余通通流放。
即便已经从轻处罚,但太后也是真的病了,病的起不来身。
皇后倒是着急,沈眉庄也每日都去寿康宫,但皇上只偶尔去一次。
之后更是下旨,凡包衣女子入宫,不得做一宫主位,不得以生子为由抬旗,基本上断绝了包衣家族的后宫之路。
遭此横祸,包衣世家自然是要找一个罪魁祸首,皇上肯定是不行,他们也不敢。
这后宫之中对他们动手的,都知道是华妃年世兰,但究其根本,是因为当年太后出手,流了人家的孩子。
更要紧的是,其他家族近乎遭受灭顶之灾,然乌雅氏,只是砍了几个人的头,剩下的都好好的活着呢。
就算是被流放,有太后在,日子也不会难过到哪去,可是他们却再也没有了复起的可能。
雍正比任何人都明白,这些包衣的能力,所以开始重用其他的家族。
让包衣形成对立,然后逐个击破,开始消灭,忙的他根本没有进后宫的时间。
如今自然是在紧要关头,但他们也早就做好了报复的准备,只在等待时机。
很快,机会就来了,皇上被下了药,从此之后,怕是再也没了生子的机会。
皇上自己知道了,但是其他人都不知道,这对他出手的不是其他家族,还是乌雅氏。
圣旨已下,自然不能更改,但乌雅氏在流放的路上遭遇匪患,基本上死光了。
但是,皇上却再也没去寿康宫看过太后,皇上心情不好,这宫里一下子就被按下了静音键,谁都不敢出头,奴才们说话都不敢大声。
到了四月初,允礼回来了,这简直是天大的消息。
皇上看起来也挺高兴,也正好让允礼错过了这一次的包衣清洗,也算是平安了。
允礼回来,皇上自然高兴的让他留宿宫中,但晚上总不能兄弟抵足而眠,自然还是要找自己喜欢的人。
允礼也能趁机会找他的心上人:“眉儿,我回来了。”
沈眉庄:“回来就好,你平安就好。”
允礼:“我心里都是想着你,才能坚持着回来,我怕我不在了,便无人能够保护你了。”
沈眉庄:“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日后我们还有许多日子呢。”
允礼:“只是日后,我怕是不能经常进宫了,皇上的疑心,我们不得不防。”
沈眉庄:“只要平安,总有再见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