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立标
清晨的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在辰星集团总部顶层的会议室里。长长的会议桌旁,坐满了集团的核心管理层,以及几位穿着白大褂、气质严谨的专家——他们是国家“生命科学与未来医学”重大专项办公室的先遣调研团队,带队的是专项办公室副主任,一位名叫周建华的资深项目官员。
与昨日峰会后的家庭温馨截然不同,此刻会议室里弥漫着一种严肃而高效的气氛。投影屏幕上,正展示着辰星研究院初步构想的架构图和技术路线。
林辰坐在主位,神色平静。他昨日在峰会上的从容与在家中时的温和已然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属于决策者的沉稳与锐利。苏沐雪坐在他左手边,面前摊开着笔记本,随时准备补充或应对商业层面的问题。楚瑶和秦雨烟坐在右侧,负责解答科研和古籍方面的专业询问。江若彤坐在靠近门口的位置,看似随意,目光却时刻关注着会场内外。夏晚晴则负责会议记录和部分对外形象的把控。
周建华副主任约莫五十岁年纪,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眼神锐利,带着长期从事科研管理养成的审慎气质。他听完楚瑶关于“古籍-临床-实验”数据闭环的详细阐述后,点了点头,但眉头依然微蹙。
“林院长,各位,”周建华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你们的构想很有前瞻性,技术路线也清晰。专项办对辰星集团的前期成果,尤其是林院长你在危急重症领域的几个成功案例,包括论坛上展示的扎实研究数据,都非常认可。这也是我们此次优先考察你们的原因。”
他话锋一转,目光直视林辰:“但是,认可个案,不代表认可体系。国家级重大专项,投入巨大,关乎国计民生,需要的是可复制、可推广、能真正形成行业标准和示范效应的成果。我直白地说,我们需要看到的,不仅仅是‘神医’林辰能创造奇迹,更是‘辰星模式’能否批量培养出合格的、能稳定解决复杂问题的中医人才,能否产出经得起国际最严格标准检验的循证证据链。”
他顿了顿,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换句话说,我们想知道,离开了林院长你个人,辰星体系,还能不能转?能不能同样产出高水平的成果?专项资源,不能只投给一个无法复制的‘神话’。”
这话问得相当不客气,甚至有些刺耳。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几位调研团队的成员也微微屏息,看向林辰。他们都听说过林辰的医术通神,但也同样抱有周副主任这样的疑问。苏沐雪握笔的手指微微收紧,楚瑶和秦雨烟对视一眼,都能看到对方眼中的凝重。江若彤的眼神锐利了几分,夏晚晴记录的笔也停了下来。
所有的压力,瞬间聚焦到了林辰身上。
林辰脸上却没有丝毫被冒犯的愠怒,反而露出了一丝淡淡的、了然于胸的笑意。他早就料到会有此一问。
“周主任的问题,一针见血。”林辰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这也正是我们辰星集团从成立之初,就在思考和努力解决的核心问题。”
他没有直接回答“能”或“不能”,而是对旁边的助理微微颔首。
助理立刻操作电脑,投影屏幕上的画面切换。出现的不是预想的ppt,而是一段实时监控画面——辰星集团内部“高级针灸培训班”的实操教室。
画面中,十余位穿着统一训练服的学员,正在两位培训导师的指导下,对着精密的人体穴位模型和传感设备进行针刺练习。旁边的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着他们下针的力度、角度、深度以及与标准参数的比对数据。
“这是集团内部‘岐黄计划’首批学员的日常训练场景之一。”林辰解释道,“我们引入了最先进的传感器和力学反馈设备,将原本‘只可意会’的针感,进行初步的量化和标准化。每一位学员的操作都会被记录、分析,并与由我、楚瑶总监以及外聘国医大师共同制定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比对纠偏。”
周建华扶了扶眼镜,身体微微前倾,显然被吸引了。
画面再转,是一套复杂的软件系统界面,上面流动着大量的数据和分析图表。
“这是秦雨烟所长主导开发的‘古籍智慧分析平台’1.0版本。”林辰继续道,“我们将已完成数字化的数万卷古籍医案、方剂数据导入,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技术,自动挖掘药物配伍规律、证候与方剂的关联模型。目前,该系统已经辅助我们的研究员,发现了三个具有潜在重大价值的古方新用方向,正在进入临床前验证阶段。这个平台,理论上任何具备一定中医基础的研究人员都可以使用。”
周建华的眼神亮了起来。
“至于临床疗效的验证,”林辰看向楚瑶,“楚总监,请你向周主任汇报一下‘辰星一号’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
楚瑶立刻起身,走到投影前,熟练地调出另一份报告:“周主任,各位领导。由我们辰星研究院牵头,联合全国八家顶尖心血管中心开展的‘辰星一号方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目前已完成全部480例患者的入组,正在进行随访和数据整理。初步的盲态数据安全性评估显示,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主要疗效指标,包括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Nt-prob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六分钟步行距离等,将在揭盲后进行最终分析。该研究方案已在clinicaltrials.gov注册,完全遵循Ich-Gcp国际标准。”
她的话语清晰、专业,数据翔实,充满了自信。
周建华一边听着,一边快速在面前的平板电脑上记录着,不时点头。
楚瑶汇报完毕,林辰才再次开口,目光平和却带着强大的力量:“周主任,我从不认为,也不希望中医的未来系于一人之身。师父传我医术,是希望我将火种播撒下去,而非独自燃烧。辰星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套集‘古籍挖掘、人才培养、临床验证、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于一体的现代化中医药创新体系。我个人的能力,是这个体系的‘催化剂’和‘最高标准验证者’,而非体系的全部。”
他顿了顿,语气斩钉截铁:“我们要立的,不是‘神医’之标,而是‘中医现代化之路’的标!是这个行业未来可以借鉴、可以复制的标!”
话音落下,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周建华放下手中的笔,缓缓抬起头,看向林辰的目光中,之前的审慎和质疑已经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欣赏和振奋。
“好!”周建华重重地说了一个字,打破了沉默,“好一个‘立标’!林院长,我明白上级为何如此看重你了!你不只有高明的医术,更有清晰的头脑和宏大的格局!”
他站起身,主动向林辰伸出手:“你们的准备,比我想象的还要充分和扎实。这个‘标’,立得好!专项办会尽快完成评估流程,我希望,我们能尽快在专项的正式启动会议上,看到辰星团队的身影!”
林辰也站起身,与周建华用力握手:“期待合作,周主任。”
会议在友好而充满希望的气氛中结束。送走专项办调研团队后,会议室里只剩下了林辰和五位女主。
苏沐雪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如释重负又充满骄傲的笑容:“过关了!而且是以最高评价过关!”
楚瑶兴奋地握了握拳:“太好了!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秦雨烟也浅浅一笑,眼中闪着光。
夏晚晴已经开始构思:“这次合作,绝对是品牌价值的又一次巨大飞跃!”
江若彤则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远去的车队,淡淡道:“新的挑战要来了。参与这种国家级项目,意味着我们会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包括一些不希望我们成功的对手。”
林辰走到她身边,同样望着窗外,目光深邃:“我知道。但这一步,必须迈出去。”
他转过身,看向身后风格各异却同样优秀的五位女子。
“个人的医术再高,救的人终究有限。唯有建立标准,搭建平台,培养人才,才能真正让中医复兴,福泽苍生。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但……”
他没有说完,但眼神中的坚定与信任,已经说明了一切。
五女迎着他的目光,无需言语,她们的眼神已经给出了同样的答案——无论风雨,携手同行。
立标之路,自此而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