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硕与张让等人商议后,决定暂且压下皇帝刘宏的死讯,矫诏宣何进入宫,趁机将其诛杀,册立皇子协为帝。
不过有司马潘隐与何皇后传信,何进成功躲过一劫。
想到蹇硕这群宦官三番两次想要谋害自己,何进眼中闪过一抹狠厉之色。
在一众文武的支持下,何进决心除掉十常侍。
众人还没商议完毕,已经有小黄门来传旨,让何进速速入宫,接受托孤重任。
“大将军,某虽不才,愿借精兵五千,斩关入内,册立新君,尽诛阉竖,扫清朝廷,以安天下。”
说话之人身形魁拔,容貌弘毅,正是司徒袁逢之子、袁隗之侄,司隶校尉袁绍。
何进大喜,当即调拨五千御林军给袁绍。袁绍全身披甲,持剑而立,看起来着实英武不凡。
有了军队护卫,何进率领何颙、郑泰等三十多名大臣,相继而入,就在灵帝柩前扶立太子刘辩继承皇位。
百官呼拜完毕,袁绍率军入宫擒拿蹇硕。
虽说蹇硕是西园八校尉之首,就连大将军何进都要受其节制,但彼时刘宏尚在,蹇硕不过是狐假虎威。
文武大臣本就极度厌恶宦官弄权,如今没了刘宏这座靠山,谁还会听蹇硕号令。
有了袁氏一族的支持,手握军权的校尉们纷纷投到何进麾下,就连蹇硕麾下的军士也骚动起来。
眼见众叛亲离,蹇硕自知大势已去,便弃了麾下禁军,慌乱中逃往御花园。
中常侍郭胜为了撇清与蹇硕的关系,竟然也率死侍围杀蹇硕。
蹇硕寡不敌众,被乱刀砍死,其麾下所领禁军全部归顺何进。
蹇硕伏诛后,袁绍趁热打铁提议道:
“十常侍多年来结党营私,惑乱天下,今日可趁势尽诛之。”
想到自己差点死于蹇硕之手,何进重重地点了点头。
“太后,设谋陷害大将军者,只有蹇硕一人,老奴等并不知情啊!”
张让等人知道事情败露,急忙向何太后求救,哭的那叫一个凄凄惨惨戚戚。
“如今大将军听信袁绍等人之言,欲将老奴等人除之而后快。
还请太后念在昔日情分,救救我等!”
一群太监跪在德阳殿前瑟瑟发抖,何太后百感交集。
昔日她刚入宫时,是张让等人在刘宏面前美言,她才能坐稳皇后之位。她鸩杀王美人,刘宏想要废后时,也是张让等人力劝,她才幸免于难。
往事一幕幕浮现,何太后终究不忍,缓缓开口道:
“尔等勿忧,本宫自当劝诫大将军,定保尔等无虞。”
何太后以昔日恩情相劝,又让张让等人向何进赔罪,最终此事不了了之。
袁绍等人劝说何进无果,默然而退。
次日,在何太后授意下,何进参录尚书事,权势达到顶峰。
{录尚书事是内朝官,相当于帮皇帝管起所有的文书事务,包括批阅奏折,行使原属皇帝的权利。
一个正常的皇帝,他需要让人行使专属于自己的权利吗?
也就是说,录尚书事相当于臣子掌握实权,往往伴随着权臣的诞生。}
董太后(刘宏养母,即如今的太皇太后)见何氏一脉专权,便召张让等人商议。
在张让的建议下,董太后开始垂帘听政,又加封国舅董重为骠骑大将军,皇子刘协封为陈留王。
何太后得知董太后干政,于宫中设宴相邀,本要劝说对方莫要学那吕后干政,不料婆媳俩一言不合,直接开骂。
最后还是张让等人各劝回宫。
场面极度优雅,太优雅了!
何太后恼怒不已,于是连夜召何进商议,打算除掉董太后一脉。
次日,朝廷大臣上奏,言说董太后原本是藩妃出身,不宜久居皇宫,应该迁往河间安置。
何进一面遣人送走董太后,一边点起禁军,包围骠骑将军董重府邸,索要将军印绶,逼得董重自刎。
张让这群阉人没了董太后这座靠山,立马以重金讨好何进之弟何苗及何进之母舞阳君。
……
洛阳的变故很快传往各地。
“啊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
国家不幸,天子蒙难,我心如刀割!
陛下啊,你死的好晚……额,好惨呐!”
游尘得知洛阳的消息后,伤心不已,一不小心就喝了一坛乌拉伏特加,借酒笑抽。
这个让无数人贷款上班的狗杂毛皇帝,全天下最大的硕鼠肥蛆,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终于被送去阎王殿开膛破肚了。
【你小子能哭的再假点吗?
死的好晚,真是个忠君爱国之人呐!】
脑子里疯狂吐槽的同时,贾诩嘴上也没闲着:
“斯人已逝,请主公节哀,以大局为重……”
【靠!贾老练你个中年壁灯,绝对在心里疯狂吐槽我吧?
还节哀,节什么哀?
晚上带你去xx楼一起节哀,大举微重……】
“嘿嘿,主公,你咋哭得这么开心呢?”
典韦憨憨一笑。
“什么话?我这是悲极生乐,悲伤逆流成河,为陛下哭出一条通天大道,宽又阔!
伯泰你小子多学学我,忠君爱国懂吗?
我的儿——咳咳,我的陛下啊,你死的好惨啊哈哈哈哈……”
中平六年(189年)六月,何进担心董太后这一脉卷土重来,暗中遣人将董太后鸩杀。
袁绍趁机再劝何进:
“张让等人派人四处散布流言,言大将军鸩杀董后,图谋甚大。
此时不除阉宦,日后必遭其所害。
前大将军窦武想诛杀内宠,谋事不密,反为所害。如今大将军兄弟统率劲旅,部下将吏又都是英俊名士,若是尽力报命,大事可定。
如此天赐良机,不可失也!”
有何苗,舞阳君煽风点火,何进又是无断之辈,被何太后说的哑口无言,默然而退。
得知何太后不许,袁绍又放了“大招”:
“可召集四方英雄之士,率军进京,斩杀阉宦!
那时箭在弦上,太后也不得不从。”
“本初此计甚妙!”
何进抚掌大笑。
主簿陈琳闻言大惊,苦心劝谏道:
“蒙着眼睛捕雀,不过是自欺欺人。
如今大将军总揽皇威,掌握兵权,龙骧虎步,天下大事,全在您翻手之间。
要诛杀宦官,就如同以熊熊燃烧的旺炉去烧毛发般简单。
只需施以雷霆手段,当机立断,定然成功。
大将军为何反要征召京外大臣进入京师?
各路大军,心思各异,如此授人以柄,只怕难以成功,反生祸乱。”
“此懦夫之见也!”
何进心说自己身为大将军,掌管天下军马,又怎会惧怕区区外臣?
“宦官之祸,由来已久。
要处置宦官,当诛首恶,只需差一狱吏捉拿就行,何需引外兵处理此事?
如此大费周章,事情必然泄露!”
曹操面有忧色。
“孟德屡次阻挠本将军诛杀十常侍,莫非怀有私心,想要为宦官说情吗?”
感受到何进的愤怒,曹操默默退出了大将军府邸,仰天长叹道: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乱天下者,必何进也!”
……
前将军,鳌乡侯,西凉刺史董卓得知消息后,当即点起大军往洛阳进发。
在军师李儒的建议下,董卓写了一封大义凛然的奉诏讨贼书,以此迷惑何进。
对一众大臣的劝谏,何进置若罔闻,执意让董卓入京。
大臣们对何进失望至极,不少人弃官而去。
张让等人得知消息,知道自己与何进已成不死不休之势,于是暗中埋伏刀斧手于永乐宫拱门内,张让等人假意向何太后求救。何太后不知是计,在几人忽悠下,便召何进入宫,还想着为双方调解。
袁绍,曹操,陈琳等人苦苦劝谏,何进只是不听。
袁绍几人率甲士护卫,却被黄门阻挡在外。
何进不疑有他,昂然而入,被刀斧手团团围住,剁为肉泥。
后有诗叹曰:
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进做三公。
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
消息传到晋阳,何进被众将一顿调侃。
“翼德,同样是屠户出身,这何进也太弱鸡了!
来,干!”
文丑举起了酒坛。
“可不是嘛!
堂堂大将军,竟死在五十名刀斧手手中!
真丢俺们屠户的脸!
俺老张羞与此人为伍!”
张飞抹去嘴角酒渍,将自制的牛肉塞进嘴里。
“哈哈哈,要是换成主公,区区五十名刀斧手,赤手空拳也能抡死那群瘪犊子!
也不知主公剿匪剿的如何了?”
对于未能随游尘征讨白波军一事,颜良深以为憾。
听着大将们七嘴八舌,荀彧望向窗外那灰蒙蒙的天空,轻抚胡须,沉默不语。
这天,终究是要变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