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蛙儿子倒是好养,什么都不要,光给我带礼物,真不错。”
“要是真有这么个懂事的儿子该多好?”
想到这里,闫奇立刻骂起自己:
“呸呸呸!贪得无厌!”
“已经有四个宝贝女儿了,还不够你疼的?”
“养儿养女都一样,闫奇,你可不能重男轻女!”
骂了自己几句,闫奇弯腰捡起地上的三件物品。
“恭喜,获得《193岳阳茶艺》一本。”
“恭喜,获得湘岳书斛一枚!”
“恭喜,获得《岳阳楼记》仿本一套。”
闫奇有些无奈地看着手里的三样东西。
之前满院禽兽威胁他时,闫奇迫切希望能得到一本武术秘籍。
有个防身技能该多好?
要是那些禽兽不讲道理,直接动手便是。
好不容易盼回小青蛙,结果就这?
从这些物品,闫奇判断出蛙儿子这次去了湘县。
这三样东西不能说不好,只是和闫奇之前的期望完全相反。
闫奇想要武术秘籍,送来的却是《岳阳茶艺》。
难道要他一个五大三粗的男人去钻研茶艺?
倒也不是不行!
那位伟人不是说过,多喝茶水可以开胃解渴,有益身心健康吗?
一想到那位伟人,闫奇眼前一亮。
那位伟人的老家,不就在湘县吗?
难道这其中有什么关联?
闫奇将目光从《岳阳茶艺》上移开。
闫奇的目光落在另外两件精巧的物品上。
一枚造型别致的青铜酒斛,静静躺在他的掌心。
对于这类古物,闫奇并不具备鉴别的眼力。
这青铜器古朴典雅,显然历经岁月沉淀。
他在心中思量:
依照前世的常识,青铜器多出自汉代之前。
凭借年代跨度与器物本身的象征意义,便能大致推断其价值。
可惜闫奇并无识宝之能。
若得此本事,日后生计自不必担忧。
然而,在这个特殊年代,他手中的古物属于“四旧”
范畴。
闫奇深知历史走向,虽无法判断这湘岳书斛的价值,还是迅速将其收入临时储物空间。
短时间内,这件古物不宜再现世。
另一套装帧精美的《岳阳楼记》仿本,闫奇只瞥了一眼便兴致缺缺。
他对《岳阳楼记》再熟悉不过。
这篇流传千古的佳作,其文化价值不言而喻。
但一套仿本,即便装帧再华美,又能珍贵到何处?
闫奇本想将仿本一并收起,却鬼使神差地翻开了一册。
只一眼,他便再难移开视线。
书页上的《岳阳楼记》以行书抄就,笔力遒劲,如游龙走蛇。
因是行书,部分字形一时难以辨认。
虽然不识其字,但那笔迹却让闫奇倍感熟悉。
整套册子共十三本,以不同笔体仿写而成。
后世文人慕先贤风骨,临摹《岳阳楼记》者甚众,传世墨宝亦多。
故称其为仿本,并无不妥。
其余笔体闫奇未曾钻研,难辨差异。
唯独那册行书,令他心潮澎湃。
他小心翼翼地将整套册子收进储物空间。
闫奇搓了搓手,低声自语:
“蛙儿子真不错!”
“这次带回的礼物,可谓价值连城。”
“虽无武术秘籍,但也心满意足了。”
他抬头望向天际,轻声低语。
“莫非老天也不愿我习武?”
“是让我以理服人?”
“给我这些与文学修养相关的物品,难道是要我成为大文豪不成?”
闫奇低下头,略带好笑地摇了摇头。
真是背道而驰,想学武,却得到了文学和茶艺的书。
这是在劝自己少动手、多动口吗?
闫奇走进房间,先学了那本《岳阳茶艺》。
正所谓技多不压身,多学一门是一门。
虽然不知道这泡茶功夫眼下有什么用,
但闫奇想,学了总没坏处,为何不学?
正好,闫奇今天打算待在家里,不常出门。
他准备把院子翻修一遍,有些材料可能得上街采购。
趁这个机会,也去街上看看能不能买些茶叶回来。
这年头,能静下心来品茶的寻常百姓,实在不多。
既然掌握了这么文雅的技能,闫奇也不想浪费。
今天,就文雅一回。
说做就做,趁着早上供销社刚开门,闫奇便出了门。
建筑用的配料还算好买。
闫奇临时储物空间里,还剩不少建筑材料。
此外,上次买的花岗岩石材也没用完。
既然要大改,那就彻底变个样吧。
闫奇一早从供销社买了些装修必备的工具和材料。
上次装修时,有些材料没用上,有些工具损耗较大。
一次装修下来,部分工具已经见底了。
买完材料,闫奇又去找茶叶。
供销社自然有茶叶,但都是些粗制茶。
既然要买这么文雅的东西,当然得选上档次的才行。
转过拥挤的街头,闫奇拐上一条略显富贵气的街道。
街道两旁是略显老旧的老房子。
这些房子虽上了年头,却也算是老古董了。
幸好有人力保,这些文物古迹才没被彻底铲除。
屋舍虽旧,内部装饰却堪称奢华。
各种不常见的贵重物件,这里也琳琅满目。
瓷器、玉器、漆器等稀罕物,一应俱全。
除了这些,稍显新潮的洋装店、香水店、蛋糕店,也设在这片区域。
可以说,这条街是附近有名的奢华街道了。
闫奇没在意街边的芬芳和糕点香,径直走向街道尽头的茶叶店。
第一次来买茶,闫奇也没想好该买哪种茶饼。
于是他对店里的伙计说:
“我先看看,看好了再叫你。”
店铺的伙计年纪很轻,却没有势利的习气。
从头到尾,他的举止都十分得体。
听了闫奇的话,伙计笑了笑,点头走开了。
遇到这样自然的年轻人,反倒让闫奇有些不习惯。
看多了四合院里那些人的卑劣行径,他不知不觉便习惯以恶意去揣测这个世界。
这样的念头可不好,闫奇心里也有些后怕。
看来,四合院终究还是影响了他。
用不善的眼光去看世界,世界又怎会干净?
闫奇不禁忧虑起来,是不是该搬离这个四合院?
连自己都或多或少受了影响,那四个宝贝女儿呢?
她们心智尚在成长,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考验。
为她们的身心健康考虑,最好的选择就是搬离这个院子。
但转念一想,闫奇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满院的禽兽巴不得逼走他们一家,若真走了,岂不是称了他们的心?
不能搬,不仅要住下去,还要住得安稳。
至于四个女儿的心性问题,闫奇倒不太担心。
她们天性纯善,就算见识了人性的不堪,也不至于轻易改变本性。
她们的亲生母亲抛下她们离去,她们不曾心生怨恨,也未变得偏激,反而处处体贴,不给闫奇添麻烦。
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闫奇放心让她们住在这个乌烟瘴气的院子里。
人和人毕竟不同。
有人甘愿沉沦,拉也拉不起来。
有人却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是人与人本质的差异。
再说,这世间哪有十全十美?
有阳光的地方,就必然有阴影。
让四个丫头早早经历风雨,不成为温室里的花朵,未尝不是件好事。
况且,越是皮实的孩子,越容易养大。
闫奇一边自我宽慰,一边在茶店里踱步。
这条街多是奢侈品牌店,平时客人稀少。
逛了半天,店里也只有闫奇一位顾客。
就在这时,门外匆匆走进一位客人。
一进门,那人便扬声喊道:
“伙计,给我包一斤你们这儿最好的雨后龙井。”
听到“雨后龙井”
四个字,闫奇不由朝那人看去。
来人一张黑脸,单看面色就知道不好惹。
他身穿一身剪裁合体的米色西装,看得出家境宽裕。
难怪一进门就敢直接要最好的雨后龙井。
龙井本就是绿茶中的名品,这位客人既要雨后龙井,又要最好的,显然是个懂茶也舍得花钱的主。
闫奇盘算着,这一斤上好的雨后龙井,若是再论起来源,少说也要几百块。
品质优异的西湖龙井,若再碰上最佳时节,炒到上千元一斤也是有可能的。
茶叶店的伙计见来了大主顾,赶忙迎上前,利落地为客人打包茶叶。
一买一卖,本与闫奇无关,但他恰好也想选些绿茶,而龙井又是绿茶中的名品,便信步走到绿茶区。
只瞥了一眼伙计手中正装的茶叶,闫奇的眉头就不由得蹙起。
这伙计待人接物尚算得体,是闫奇少有不太反感的年轻人。
但眼见茶叶装盒,闫奇已预感到不妙。
他不忍这印象尚可的伙计平白惹上麻烦,便悄悄凑近,像是看热闹般发出一声赞叹:“哟!这龙井成色真不赖!”
那位行色匆匆、面色黝黑的客人并未理会闫奇的话,似乎急着包好茶叶就要离开。
闫奇看得出,这位衣着体面的客人或许平时也喝茶,但绝不像是会买如此昂贵的雨后龙井的人——想必是买来送人的。
正在打包的伙计倒是客气,接话道:“先生好眼力,这是西湖最新的雨后龙井,时节、炒制都恰到好处,可以说是咱们店的镇店之宝了。”
说起这茶,伙计神色飞扬,看得出为了胜任这份工作,他确实下过功夫。
闫奇在一旁低声自语:“龙井属绿茶,绿茶性寒,不是所有体质的人都适合吧?”
经他这么一“提醒”
,伙计顿时停下手,感激地看了闫奇一眼,随即转身与那位黑脸客人沟通起来。
闫奇笑了笑转身离开,最终选了半斤洞庭碧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