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殉难绣娘的丧仪在清辞绣坊的主持下,办得庄重而体面。
厚重的棺木,崭新的寿衣,丰厚的抚恤,以及苏清辞亲自拖着病体、在灵前敬上的三炷清香,都让闻者动容,也让那些原本因战乱而惶惶的人心,感受到了一丝乱世中难得的道义与温暖。坊内绣娘们虽沉浸在一片悲戚之中,却也因东家这番重情重义的举动,凝聚力空前,仿佛那三位姐妹的魂灵,依旧在无形中守护着这个她们曾为之付出生命的家。
就在这悲恸与坚韧交织的氛围中,一队身着宫中服饰的内侍,在一名礼部官员的引领下,来到了已重新修葺开业、但门庭尚显冷清的清辞绣坊门前。
为首的正是新帝身边得用的司礼太监,他手持明黄卷轴,面容肃穆。绣坊内的芸娘闻讯,连忙带着一众绣娘迎出,心中不免有些忐忑,不知是福是祸。周围街坊邻居也被这阵仗吸引,远远围观,窃窃私语。
那司礼太监目光扫过略显素净的绣坊门楣,清了清嗓子,朗声道:“圣旨到——清辞绣坊接旨!”
芸娘立刻带领众人跪伏在地,心中惴惴。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监的声音尖细而清晰,穿透了初冬微寒的空气,“朕闻,国之技艺,关乎文脉;民之匠心,彰显气节。清辞绣坊,承古艺之精粹,开一代之新风。坊主苏氏清辞,于国丧叛乱之际,忠勇可嘉,智谋不凡。率坊中绣娘,不畏艰险,暗绘城防,巧递军情,赶制急救之物,活将士无数;更于烈火危局,身先士卒,护驾负伤,抢救典籍,护卫宫眷,功在社稷,德泽文脉。”
“其坊中绣娘,如小梅、红玉、云袖者,虽为女子之身,然临危不惧,舍生取义,其行可颂,其节可风!一门忠烈,巾帼不让须眉,实乃大靖之荣光!”
读到此处,跪在地上的芸娘和众绣娘已是眼眶泛红,心中激荡不已。陛下竟然知道!陛下竟然亲口在圣旨中褒奖了三位殉难的姐妹!这份认可,远比任何金银赏赐更让她们感到慰藉与荣耀。
司礼太监继续宣读:“为彰其功,励其志,扬其艺,特赐清辞绣坊御笔亲书‘皇家御用工坊’匾额一方!自即日起,清辞绣坊即为宫廷绣品专供之所,凡宫中所需绣品,皆由其承制。望尔等不负皇恩,精益求精,再创佳绩,以绣艺润泽宫廷,光耀大靖!”
“钦此——!”
“民妇接旨!谢陛下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芸娘声音哽咽,带着众绣娘重重叩首。
圣旨宣读完毕,司礼太监脸上也露出一丝和煦的笑容,示意身后的小太监们将覆盖着红绸的御匾抬上前来。当那红绸被掀开,露出黑底金字的“皇家御用工坊”六个大字,笔力遒劲,气势恢宏,正是新帝萧景澜的亲笔时,整个绣坊门前,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难以抑制的欢呼与哭泣声。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清辞绣坊不再是民间普通的商铺,而是得到了皇室官方认证、拥有至高荣誉和稳定订单的“皇商”!这意味着她们这些拿绣花针的女子,得到了帝国最高统治者的肯定!这意味着三位姐妹的牺牲,没有白费,她们的忠勇,被陛下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
“芸娘管事,还请安排人手,将这御匾悬挂起来吧。”司礼太监笑着对激动不已的芸娘说道。
“是!是!多谢公公!”芸娘连忙抹去眼泪,指挥着坊里力气大的仆役,小心翼翼地将那沉甸甸的御匾,悬挂在了绣坊大门正上方最显眼的位置。
金光闪闪的御匾一挂上,整个绣坊的门面气象顿时为之一新!过往行人无不驻足观望,指指点点,眼中充满了惊叹与羡慕。
可以想见,用不了多久,“清辞绣坊获赐御匾,成为皇家御用工坊”的消息,就会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整个京城,乃至天下。
消息很快也传回了靖安王府。
苏清辞肩伤未愈,仍在静养,但已能下床缓慢行走。当她听到春桃满脸兴奋地禀报这个消息时,正在窗边慢慢活动手臂的她,动作微微一顿。
她没有像旁人那般欣喜若狂,只是静静地走到窗边,望向绣坊的大致方向,目光悠远而复杂。良久,她才轻轻叹了口气,低声道:“‘皇家御用工坊’……这份荣耀,太重了。”
春桃不解:“清辞姐,这是天大的好事啊!以后咱们绣坊就是宫里指定的了,再没人敢欺负,姐妹们也能接到更多更好的活计,三位姐姐在天之灵,也能安息了!”
苏清辞转过身,看着春桃天真而兴奋的脸,微微笑了笑,那笑容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是好事,也是责任。专供宫廷,意味着我们的绣品,从此代表了皇家的脸面,一丝一毫都错不得。技艺要更加精益求精,用料要更加考究,工期要绝对保证。而且……”她顿了顿,“树大招风。以往我们只是民间绣坊,虽有竞争,尚属寻常。如今得了这‘御用工坊’的名头,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等着我们出错,等着看我们的笑话。往后的路,须得更加谨慎才行。”
正说着,萧惊寒下朝回府,径直来到了她的院落。他显然也已得知了消息。
“陛下此举,既是酬功,亦是稳定民心、彰显皇恩之意。”萧惊寒褪下朝服外袍,语气平静地分析道,“清辞绣坊在此次叛乱中表现突出,尤其是三位绣娘殉难之事,已在民间悄然传开,影响不小。赐下御匾,将绣坊纳入皇家体系,既能抚慰人心,激励忠义,也能借此向天下表明朝廷赏罚分明、重视技艺与气节的态度。”
他走到苏清辞身边,看着她清瘦的侧脸,放缓了声音:“当然,这也确实是对你,对绣坊所有绣娘,最大的肯定。你当得起这份荣耀。”
苏清辞抬眼看他,眼中有着依赖,也有着清醒:“我知道。只是感觉肩上的担子,似乎比这御匾还要重上几分。”
萧惊寒握住她微凉的手,低沉的声音带着令人安心的力量:“无妨。有我在。宫中那边,我会让人打好招呼,规矩虽要守,但也不会让人刻意刁难。绣坊内部,有芸娘和你一手带出来的人,只要稳住,不出大错,这‘皇家御用工坊’的招牌,便是绣坊未来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根基。”
他的话语简单直接,却瞬间驱散了苏清辞心中那丝不确定的阴霾。是啊,她不是一个人。她有可以托付的伙伴,有值得信赖的弟子,更有身边这个无论风雨都会为她撑起一片天的男人。
她反手与他十指相扣,点了点头,目光重新变得坚定而明亮:“嗯。既然接下了这份荣耀,就要担得起这份责任。我会让清辞绣坊,真正配得上‘皇家御用’这四个字。”
接下来的日子,清辞绣坊在巨大的荣耀与随之而来的压力下,开始了新的征程。
芸娘按照苏清辞的指示,重新梳理了坊内的管理制度,对绣品的质量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从丝线染色、布料选择到针法标准、图案审核,每一道工序都设立了更严格的核查机制。
而苏清辞,即便在养伤期间,也开始着手设计第一批专供宫廷的绣品图样。她深知,皇家用度,既要彰显富贵大气,又要符合礼制规范,还需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这无疑是对她设计能力的又一次重大考验。她翻阅古籍,参考前朝贡品纹样,又巧妙融入清辞绣坊独有的细腻风格与创新针法,力求在规矩之中,展现出不凡的匠心。
那方高悬于门楣之上的“皇家御用工坊”御匾,在冬日稀薄的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金芒。它既是无上的荣光,也是沉甸甸的责任,更是清辞绣坊乃至大靖无数手工艺人,在这个崭新的“靖安”时代,即将迎来新篇章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