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拉着凤九冰凉的手往榻边坐,指腹摩挲着她手腕上的玉镯,眼里满是疼惜:“哀家都听说了,你有时候忙的废寝忘食,哀家见你这次比上一次还瘦了许多。”
说着便往凤九怀里塞了一块芙蓉糕,“尝尝,这是御膳房,刚做的,加了蜂蜜,不腻。”
凤九看着眼前慈祥的人,笑着接过芙蓉膏,她咬了一口,香甜混着米香在舌尖散开:“好吃,还是母后这儿的点心合我胃口。”
太后被她逗乐了:“就你嘴甜,别以为哀家不知道,摄政王府的厨子做的吃食,那才叫一绝,皇上跟哀家多次提起,说尘儿日子过得甜如蜜。”
太后对着身边的嬷嬷吩咐道:“嬷嬷将炉子里的炭火加大一些,我刚刚摸着小九的手太冰冷了,”
凤九咽下手中的芙蓉膏:“母后,我没事,缓一会就好了。”
正说着,殿外传来通报声:“贵妃娘娘来了。”
凤九的眉头挑了挑,“贵妃娘娘消息真灵通,我这刚进宫屁股都还没有坐热乎,她就来了。”
太后微微一怔,笑道:“这可能是缘分,平日你忙,没空进宫陪哀家,杨贵妃隔三差五来陪我解闷。”
随即说道:“快让她进来吧。”
凤九看着缓步而入的人,看着她身上的服饰,与她今日的装扮特别适合。
杨贵妃先对着太后娘娘微微一拜。
太后笑着道:“跟你说了,来哀家这里没那么多规矩,赶紧过来,刚好今日小九进宫了,你们可以好好聊聊。”
杨贵妃明显感觉凤九的目光,在自己身上来回扫视,她不好意思的嗔怪道:“王妃,本宫身上是有脏东西吗?”
凤九递了一块芙蓉糕给她:“脏东西我倒是没瞧出来,我就感觉你今天格外漂亮。”
杨贵妃嘴角上扬,轻笑着接过芙蓉糕:“王妃这小嘴,真是比这芙蓉糕还甜。”说着便在一旁坐下。
太后看着两人,满眼笑意:“你们俩凑到一起,哀家这殿里都热闹了。”
凤九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打趣道:“贵妃娘娘平日里定是把皇上哄得十分欢喜,这一身装扮,怕是皇上又赏赐了不少好东西。”
杨贵妃掩嘴轻笑:“王妃说笑了,皇上赏赐是皇上的心意,本宫不过是照单全收罢了。”
话虽如此,可她眼中闪过的开心没逃过凤九的眼睛。
太后开口道:“皇上赏赐东西给贵妃也是应该的,如今后宫的事全都是她在操持,疫情期间她也出了不少贡献,别说皇上赏赐,你俩能给我们萧家当儿媳妇,是我们萧家的福气。”
“如今疫情已解,京城也该热闹起来了,过几日宫中摆宴,你们都好好准备准备,”凤九和杨贵妃纷纷应下。
杨贵妃搓了搓自己的手,“天气一日比一日冷,本宫听说很多百姓都没有粮食过年,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皇上为了这事寝食难安,国库的粮仓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就连大粮商唐东,手上的粮食也都接近百姓了。”
凤九捏着茶杯的手顿了顿,“刚刚在我进宫的路上,我也留意到了,不少人家连过冬的棉衣都凑不齐,更别说多余的存粮”。
太后叹了口气:“是啊?前几年因为打仗,百姓过的不容易,好不容易战争停止了,百姓可以喘口气了,结果又遇上疫情。”
太后将目光看向凤九:“小九,你的脑袋瓜比我们灵活,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皇上愁的头发都白了许多,哀家看的着实心疼。”
凤九将茶杯轻轻放在案上,瓷杯与桌面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她抬眼时,眼里已没了刚才的悠闲:
“打仗耗空了国库,疫情又断了生路,百姓这日子确实是难,但不代表没有办法,眼下最要紧的事,让大家熬过这个冬天,明年就好了。”
杨贵妃和太后娘娘齐刷刷的看向凤九:“你有办法。”
“有两个法子”:凤九曲起手指,一字一顿道:“其一,可号召京城的富商们募捐钱粮,由朝廷出面,给予他们一定的名誉赏赐,比如立碑表彰之类,激发他们的善心。”
“其二,让有劳动力的百姓去修缮道路、水利设施等,朝廷支付工钱,既解决了百姓的生计问题,又能改善基础设施。”
太后眼睛一亮,赞道:“小九这法子不错,既能解百姓燃眉之急,又能让朝廷有个缓冲。”
杨贵妃也点头称是:“还是王妃聪慧,想出这么好的办法。”
凤九谦虚道:“这也是我一路上看到百姓的困境后所想到的,希望能有些作用,等到明年大面积种植土豆,红薯,玉米,百姓就不用再饿肚子了。”
太后欣慰地说:“有你在,哀家心里踏实多了,等会儿哀家就去跟皇上说,让他尽快安排下去,你真是替他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杨贵妃拉着凤九的手笑着道:“王妃替皇上解决的可不止这一个大难题,如果没有王妃,大魏国如今还不知道是个什么光景。”
凤九叹了一口气:“哎,没办法,谁叫我们是一家人呢!每次皇上都跟我画大饼,说给我奖赏。”
“结果他的国库比他的脸都还要干净。”
太后被凤九这话逗得,脸上的褶子都堆在一起:“小九,我俩给你作证,以后国库充裕了,你的那份奖赏少不了你的。”
“母后,你可的说话算话,别到时候你不记得了,那我就白忙活了。”
太后娘娘嗔怪道:“我可是一个非常明事理的老人家,绝对说到做到。”
这里一阵欢声笑语。
御书房眉头紧锁的皇上,看着眼前的萧逸尘:“皇弟,如今这摊子铺得越来越大,朕的国库比朕的脸都干净。”
“今日早朝,大臣们上的奏折,全都是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朕如今看到这些奏折,头痛不已。”
“朕,宣你进宫,就是想让你替朕分担压力,而不是让你来蹭朕茶水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