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利顺德饭店。中、日、英、美四方代表齐聚一堂,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日方代表伊藤博文(虚构,代表日方强硬派)面无表情,率先发难,指责清军在营口“无故袭击日籍商船”、“破坏国际商务”,要求清廷道歉、赔偿,并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清方首席代表、外务部大臣唐绍仪据理力争,出示了日籍商船为张作霖叛军运输军火的证据,反指日方干涉中国内政,并要求日军立即停止一切对叛军的支持,撤出中国领土。
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英、美公使作为调停者,试图缓和气氛,但收效甚微。
就在谈判陷入僵局时,伊藤博文突然抛出了一份“秘密报告”,声称清廷正在研发一种“惨无人道”的声波武器,并在兰州战场上使用,造成了“大量非战斗人员精神失常”,严重违反了“文明国家之间的战争惯例”。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英、美公使也露出了诧异和疑虑的神色。
唐绍仪心中一震,没想到日本人消息如此灵通,且如此卑鄙,竟以此发难。但他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站起身,同样拿出一份文件。
“伊藤先生所言,纯属子虚乌有,恶意中伤!”唐绍仪义正词严,“我朝确有进行声学研究,旨在改善通讯,然绝无用于战场之事。反倒是贵国,”他话锋一转,将文件推向英、美公使,“这是我国军民在旅顺、大连等地收集到的,贵国军队虐杀我国平民、侮辱妇女、破坏坟冢的累累罪证!照片、证词俱在!请问,这又是否符合‘文明国家’的行事准则?!”
文件中的照片触目惊心,英、美公使翻阅之下,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舆论的天平,瞬间发生了微妙的倾斜。
伊藤博文没料到清廷反击如此迅速有力,一时语塞。谈判桌上,一时间只剩下沉重的呼吸声。
天津的和谈,陷入了更加复杂的局面。
而就在外交官们在谈判桌上激烈交锋的同时,西北战局迎来了转机。川陕援军的先头部队终于突破了乱匪的阻截,与兰州守军取得了联系!更重要的是,他们带来了第一批由西苑兵工厂紧急生产、使用硝铵炸药的新式炮弹!
兰州城外,清军发动了反击。装备了“启明一式”的援军步兵在野战中对乱匪形成了火力压制,而随军携带的几门“破虏一号”野战炮,则首次使用了新式榴弹。
当那带着尖啸声的炮弹落入敌群,爆炸声不再是以往黑火药的低沉,而是变得更加尖锐、猛烈,爆炸产生的破片数量和杀伤范围也远超从前!
乱匪何曾见过如此凶猛的炮火?原本就因为“强声号角”而士气低落的他们,在新式炮火的打击下,瞬间崩溃!王士珍趁势挥军掩杀,一举击溃了围城敌军主力,兰州之围彻底解除!
西北大捷的消息传回,极大地振奋了民心士气,也为在天津谈判的唐绍仪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
然而,溥仪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知道,西北乱匪虽溃,但其根源未除,且俄国在北疆、日本在东北的威胁依然存在。帝国,依然行走在钢丝之上。
一个更大胆的计划在他脑中酝酿成熟。他召见了赵铁柱和“铁牛一号”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朕问你们,‘铁牛’能否经得起长途铁路运输?”溥仪目光灼灼地问道。
赵铁柱一愣,随即明白了皇帝的意图,激动道:“回皇上!‘铁牛’虽重,但若拆卸部分外部装甲,分散装载,应可通过加固后的平板车运输!只是……其目标太大,容易暴露……”
“暴露?”溥仪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朕就是要让它暴露!不仅要运,还要大张旗鼓地运!目标——山海关!”
他要将这头钢铁巨兽部署到对抗日本和张作霖的最前线,不仅要作为一件秘密武器,更要作为一种强大的心理威慑,向日俄展示帝国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日益增长的工业实力!
“铁牛西进”的计划,在绝密中开始筹备。而与此同时,通过秘密渠道出售青霉素获得的第二笔巨款也已到账,溥仪毫不犹豫地将其全部投入到了海军建设和新一轮的军工扩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