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五年的夏秋之交,中原大地的局势在表面的僵持下,暗流奔涌得愈发湍急。张圣“静观其变”的策略,并非消极等待,而是一种极具张力的压迫,如同将巨石悬于钢丝之上,静候其自身重量压垮平衡的那一刻。
兖州前线,神机营与曹军李典部隔着数十里宽的缓冲地带遥遥对峙。赵云严格执行张圣的指令,每日操练不辍,军演时的枪炮轰鸣声,已成为边境线上不变的背景音。这种持续不断的武力展示,带来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曹军士卒士气日渐低落,营中甚至开始流传各种关于渤海“神兵天降”、“雷火焚城”的恐怖传说,逃兵事件时有发生。李典焦头烂额,除了不断斩杀逃兵以儆效尤和加固营垒外,竟无计可施。
许都的曹操,承受着来自东线的巨大压力,以及内部因连番受挫而渐起的质疑声。他深知,必须尽快打破僵局,否则军心民心都将动摇。而打破僵局的突破口,似乎只能放在看起来最弱的荆州北翼——新野的刘备身上。若能迅速拔掉刘备这颗钉子,不仅能挽回颜面,震慑荆州,更能腾出手来,专心应对渤海的威胁,或是加速西进。
“刘备,织席贩履之辈,侥幸得一二谋士,便敢屡次三番与我作对!”曹操在魏公府中,对麾下文武厉声道,“若不速除,必成大患!今渤海陈兵东境,我无暇他顾,正需以雷霆之势,扫清卧榻之侧!”
谋士贾诩出列,声音平缓却带着寒意:“魏公,刘备虽弱,然诸葛亮多智,新野城小却经营日固。强攻恐难速下,若迁延日久,渤海或有异动。不若……双管齐下。”
曹操目光一闪:“文和请细言之。”
贾诩道:“一,明面上,遣一大将,统精兵两万,直逼新野,做出强攻态势,逼诸葛亮与我军正面对决。二,暗地里,可令潜伏于襄阳的细作,散播流言,言刘备暗通渤海,欲引狼入室,出卖荆州利益于张圣。蔡瑁此人,性狭多疑,必不容刘备坐大,或可从中掣肘,甚至……断绝对其粮草供应。如此,刘备外有大军压境,内无粮草接济,纵有诸葛亮之智,又能支撑几时?”
曹操闻言,抚掌大笑:“善!文和此计,正合我意!便依此行事!”他当即下令,以曹仁为主将,李通为副,起精兵两万,自宛城南下,再攻新野!同时,潜伏在襄阳的曹方细作立刻行动了起来。
新野,县衙之内,气氛骤然紧张。探马流星般传来曹仁大军南下的消息。
刘备面色凝重,看向诸葛亮:“军师,曹仁又来,兵力更胜上次,如之奈何?”
诸葛亮羽扇轻摇,神色却比上次更加从容:“主公勿忧。曹仁此来,看似势大,实则心浮气躁。曹操急于求成,正中亮之下怀。”他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新野以北的博望坡与更远处的安众地区,“曹仁若来,必轻车熟路,再经博望。然我军已非吴下阿蒙,彼仍以旧日眼光视之,此其败因之一。其二,曹操必遣细作在襄阳散播谣言,欲断我外援。然亮已先一步,遣简雍携重礼密会蔡瑁,陈说利害,言明我新野乃襄阳北面屏障,若新野有失,曹军兵锋直指襄阳,蔡氏首当其冲。蔡瑁虽疑,然权衡之下,短期内应不会断我粮草,至少会作壁上观。”
刘备闻言,心下稍安:“军师算无遗策,备佩服。然则,具体该如何破敌?”
诸葛亮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谋的光芒:“彼欲速战,我偏不与之战。曹仁远来,利在速决。我可遣一员上将,引兵千余,多设旌旗,昼夜不停,袭扰其粮道,焚其辎重。主力则深沟高垒,凭城固守。待其师老兵疲,粮草不济,锐气尽失之时,再以奇兵击之,可获全胜。同时,需将曹军压境、意图吞并荆北之消息,大肆宣扬,激起荆北士民同仇敌忾之心,亦可反制曹操离间之计。”
“何人为将,可担此袭扰重任?”刘备问。
诸葛亮目光扫过帐下,落在一位面容刚毅、沉默寡言的将领身上:“非陈到将军不可。”
陈到,刘备麾下白毦兵的统领,以忠勇善战、尤擅奔袭游击着称,当即抱拳领命:“到,必不辱命!”
就在新野再次战云密布之际,邺城的张圣,几乎在同一时间接到了曹仁南下与襄阳流言纷起的详细报告。
行辕内,徐元分析道:“主公,曹操果然按捺不住,选择对刘备动手了。此乃驱虎吞狼之策的延续,正可让我军坐收渔利。”
蒋琬却道:“然诸葛亮若败,曹操尽得荆北,势力连通南阳,对我亦非全然有利。”
张圣负手立于窗前,望着庭院中开始泛黄的树叶,淡然道:“诸葛亮若连这一关都过不去,也不配称为‘卧龙’。传令靖安司,密切关注战局,但不必插手。必要时,可让我们在襄阳的人,给蔡瑁再吹吹风,让他明白,留着刘备,比让曹操直接兵临城下,对他更有利。”
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至于我们……也不能让曹孟德太安心。命水军都督(新设职位,由原青州将领担任),抽调两艘‘启明级’战船,搭载一队神机营士卒,沿黄河进行‘例行巡航’,航向嘛……自然是靠近兖州西部。让曹操知道,他的东线,一刻也不能放松。”
“诺!”
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荆北。曹仁大军气势汹汹扑向新野,然而等待他的,不再是预设的战场,而是无尽的袭扰与坚壁清野。陈到如同幽灵般率领精锐白毦兵,神出鬼没,专挑曹军粮队、斥候小队下手,焚毁粮草,斩杀将领,令曹仁不胜其烦,进军速度大受影响。而新野城则城门紧闭,守军凭借城防与有限的轰天雷(部分由渤海“流失”的零件组装),稳守不出。
与此同时,关于曹操欲吞并荆北、蔡瑁与渤海“暗通款曲”的各种流言在襄阳甚嚣尘上,真真假假,难以分辨,搅得蔡瑁心烦意乱,虽未完全断绝与新野的联系,却也确实采取了观望态度。
天下这盘棋,因张圣这只无形大手的拨动,变得更加错综复杂。曹操急于破局,诸葛亮勉力支撑,孙权力图自保,而张圣,则稳坐河北,静观其变,偶尔落下一子,便让整个棋局为之震荡。
深水之下,急流汹涌,正将所有的参与者,推向一个即将到来的、决定性的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