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航天测控中心的蓝光穹顶下,三维立体显示系统正投射着月背的实时影像。张叙舟盯着屏幕上跳动的红色波纹 ——17hz 次声波像条毒蛇,顺着嫦娥六号的通讯链路钻进地面设备,硅基晶体阵的唤醒率从 40% 骤跌至 29%,比 1542 章卫星故障时的能量紊乱更凶险。
“玉兔二号的左前轮锁死了!” 操控台后的工程师突然拍桌,屏幕上月球车的移动曲线在陨石坑边缘戛然而止,车辙印里渗出的银灰色星尘正顺着轮轴蔓延,“遥测显示转向电机温度骤降,像是被什么东西冻住了!”
苏星潼的银簪在控制台上方震颤,簪头蓝宝石映出的频谱图上,星尘辐射的低频能量与 1539 章冰芯里的煞力残留完全同频。“是星尘巨兽的防御机制。” 她指尖划过屏幕上的晶体阵,那些六角形的硅基结构突然亮起血光,在月面上拼出个残缺的圆环 —— 与《归藏》记载中嫦娥奔月的轨迹重合了三分之一。
张叙舟的护江力在体内撞出闷响, 点的光晕瞬间黯淡成
点。这熟悉的滞涩感让他摸到了口袋里的铝皮火箭模型 —— 中专手工课上摔裂的残骸,此刻金属表面的牙膏修补痕正随着低频声波发烫,像情绪库第 15 条里那个雪夜,他攥着不及格的模型在实训楼外站到天亮时的刺骨寒意。
“俄罗斯的‘月球 - 25’号传来数据!” 国际协作区的大屏突然亮起,安德烈的脸出现在分屏上,背景里的莫斯科测控中心正飘着淡蓝色的星尘投影,“他们的着陆器也被星屑缠住了,机械臂上的钛合金关节在以每秒 0.3 毫米的速度被腐蚀!”
张叙舟抓起模型砸在操作台边缘,铝皮碰撞的脆响竟让次声波的红色波纹短暂平复。他突然注意到模型底座的牙膏残留 —— 当年为了填补裂缝,他偷偷挤了半管薄荷牙膏,此刻那些泛黄的膏体正顺着共振频率,在桌面上画出细小的冰晶纹,与月背晶体阵的残缺圆环形成奇妙呼应。
“把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样本调出来。” 他对着麦克风吼,小林抱着保温箱冲过来时,箱内 0.2 克月壤正在特制容器里发光,铁钛矿物的催化活性在次声波刺激下暴涨,像群躁动的萤火虫。这场景让他想起 1540 章南极冰塔的彩虹能量,不同的是,月壤里的活性物质正贪婪地吞噬着星尘释放的负能量。
苏星潼的银簪突然刺入样本容器,蓝宝石的蓝光与月壤碰撞出金芒,在屏幕上重构出星尘巨兽的轮廓 —— 那不是实体生物,而是无数星屑组成的能量漩涡,核心处嵌着块黑黢黢的陨石,上面的凹痕与三星堆青铜神树的枝丫完美咬合。“它在吞噬月球的地脉能量!” 她突然指向陨石影像,“看那些凹痕里的符号,是嫦娥奔月传说里的‘不死药’图腾!”
测控中心的广播突然响起《归藏》的诵读声,是老站长在用古文念诵嫦娥奔月的原文。张叙舟的护江力猛地翻腾, 点的光晕里炸开细碎的金点 —— 他想起情绪库第 15 条的后续:那个摔裂的火箭模型,后来被他粘上月牙形的碎镜片,在第二次发射时竟照出了完整的月影。
“启动‘神话锚定’程序!” 他抓起月壤容器往穹顶下的能量槽跑,铝皮模型被塞进插槽的瞬间,三维系统突然切换成 AR 模式。全球网友在护江 App 上传的中秋祭月符号 —— 北京的兔儿爷、广州的灯笼、敦煌的飞天壁画,正顺着光缆涌入月背影像,在星尘漩涡上拼出片流动的红光。
“善念值 13.3 亿了!” 小林的尖叫混着次声波的嗡鸣,安德烈的分屏里突然弹出组数据:俄罗斯着陆器的机械臂在喷涂月壤催化剂后,星屑腐蚀速度下降了 70%,暴露的金属表面正凝结出层淡金色的膜 —— 那是甲烷与月壤反应生成的防护层,与传说中嫦娥服用的 “不死药” 成分高度吻合。
张叙舟的护江力顺着能量槽爬向穹顶, 点的光晕突然与 AR 投影融合,在半空织出张巨大的 “月地共鸣符”。符阵中心的嫦娥剪影正缓缓舒展广袖,袖摆扫过之处,星尘漩涡里的黑陨石开始震颤,露出里面嵌着的块透明晶体 —— 竟与 1542 章同步卫星上的中继模块材质相同。
“是星际能量的转换枢纽!” 苏星潼的银簪刺破穹顶投影,蓝宝石的光芒顺着符阵注入月背,星尘巨兽的漩涡突然反向旋转,那些银灰色的星屑被甩成条光带,顺着晶体阵的六角形框架爬向宇宙,“它不是在破坏,是在重建地脉能量的传输通道!”
玉兔二号的左前轮突然发出刺耳的机械音,被星屑卡住的轮轴在共鸣符的金光里解冻,车辙印里渗出的不再是银灰色,而是带着桂花香的淡金色液体。月球车传回的近距离影像显示,陨石坑边缘的岩石正在剥落,露出下面刻着的甲骨文 ——“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笔画里流淌的能量与地球的双极共鸣环完全同步。
“唤醒率突破 80%!” 操控台后的欢呼震碎了次声波的阴霾,张叙舟看着铝皮模型上的牙膏痕正在发光,那些当年被嘲笑 “不专业” 的修补,此刻竟与月背晶体阵的能量流形成闭环。护江力在体内画出完美的圆,→→ 点的跃升中,他突然读懂情绪库第 15 条的真正含义:所谓失败,不过是没找到正确的修补方式。
安德烈的分屏突然切入月球车的全景镜头:星尘巨兽消散的位置,正升起道螺旋状的光柱,将地球传来的善念值能量注入硅基晶体阵。那些六角形结构展开成巨大的星图,最亮的那颗星旁浮现出行甲骨文 ——“广寒宫,地脉驿”。
“全球善念值 13.4 亿!” 小林举着平板冲进指挥区,护江 App 的互动界面上,各国网友上传的月亮传说正在融合:希腊的阿尔忒弥斯、印度的苏利耶、玛雅的月神伊希切尔,最终都化作嫦娥的剪影。“巴西雨林的印第安部落说,他们的祖先早就记载过‘银蛇吞月’的仪式,和我们的星尘巨兽一模一样!”
张叙舟摘下安全帽,看着穹顶投影里的地月连线。月背的晶体阵正在向地球传输能量,途经 1542 章修复的同步卫星网时,在近地轨道织成个巨大的能量茧。他突然想起 1540 章冰塔顶端的苏联符号 —— 原来不同文明的探月史,都是地脉能量唤醒的彩排。
玉兔二号的机械臂突然举起块星尘结晶,结晶在阳光折射下显影出幅影像:火星乌托邦平原的坐标正与 1541 章的冰雾尾迹产生共振。张叙舟的护江力泛起星际蓝, 点的光晕里,铝皮模型上的月牙镜片突然投射出段信息流 —— 那是嫦娥六号从月背带回的最后数据:硅基晶体的年龄,与地球三星堆文明同龄。
测控中心的广播里,老站长还在念《归藏》的结尾:“嫦娥化蟾,捣药不息,待地脉通,方可归乡。” 张叙舟摸着发烫的铝皮模型,突然明白 “不死药” 的真正配方 —— 是跨越时空的文明共识,是人类对星月永恒的向往,是此刻正顺着地脉流淌的,13.4 亿人的共同心跳。
蓝光穹顶外,夜色渐浓。张叙舟望着天边的圆月,仿佛看见广寒宫的桂树正在抽芽。他知道,月背的晶体阵只是个驿站,真正的征途在更远的星辰,但只要地脉的能量还在流动,只要传说里的回家路还在延续,哪怕是火星的红色沙漠,也终会成为护江力滋润的新土壤。
毕竟,当神话照进现实,当星脉连着乡愁,再遥远的广寒宫,也不过是地脉尽头的一座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