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归来,暮色已深。简单用过晚餐,梅知雪便与陆寒州一同前往机场,搭乘晚间航班飞往杭州。
机舱外是浓稠的夜色与零星的航灯,机舱内光线昏暗,大部分旅客都已闭目休息。梅知雪却毫无睡意,指尖无意识地轻触着贴身佩戴的霜雪梅花佩,感受着其中温润的凉意与体内那股因“同心结契”而愈发圆融的力量。陆寒州坐在她身侧,闭目养神,冷峻的侧脸在朦胧的光线下显得柔和了几分,但那道无形的、属于他的冰雪意念,依旧如最忠诚的护卫,萦绕在她周围,带来难以言喻的心安。
两个多小时的航程转瞬即逝。当飞机平稳降落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时,已是夜色深沉。驱车前往西湖畔的酒店,办理完入住,周遭彻底安静下来,唯余窗外西湖水波轻漾的微茫轮廓。
或许是心境使然,又或是此地灵脉本就温润非凡,一夜无梦。
再睁眼时,是被窗外清脆的鸟鸣唤醒。杭州的清晨,带着西湖特有的氤氲水汽与草木清香,透过窗帘的缝隙漫入房间。
梅知雪起身,走到落地窗前,轻轻拉开帘幕。晨光熹微,薄雾如纱,笼罩着不远处的湖光山色,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如同一幅缓缓展开的水墨长卷。与此地温润充沛的灵脉之气相比,北方的干冷凛冽恍如隔世。她体内的寒梅之炁自主流转,竟感到一种如鱼得水般的舒畅。
早餐后,陆寒州便来到了她的房间。他今日未着正装,一身深色休闲服,少了几分商界精英的冷峻,多了些修行者的利落。
“杭州灵脉交织,水汽丰沛,于你修行有益,但也易藏污纳垢。”他开门见山,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趁研讨会开始前,与你讲解五行符箓的基础,关键时刻或可自保、破障。”
他没有选择去酒店那些可能被监视的公共区域,而是直接在梅知雪房间的客厅里,布下了一个小型的隔绝气息的简易阵法。随即,他取出那卷古朴的《基础符箓辑要》卷轴,在茶几上展开。
“符者,合天地之信也。以己之炁为引,以符文为凭,暂借五行法则之力。”他指尖拂过卷轴上的朱砂符文,语气沉凝,“昨日与你讲解五行生克,今日便需将其运用于实践。”
他首先演示的是最基础,也最适合梅知雪当前状态的“凝水符”。
“此符核心,在于‘引’与‘聚’。”陆寒州并指如笔,冰蓝色的炁息在指尖凝聚,并未使用符纸,而是凌空缓缓勾勒出一道结构严谨、光华流转的符文虚影。随着符文成型,房间内湿润的水汽仿佛受到无形牵引,迅速向符文中心汇聚,形成了一小片肉眼可见的、更为清润的区域。
“感知其结构,能量的流转节点与平衡之处。”他散去符文,看向梅知雪。
梅知雪凝神回忆,她拥有修复师对线条和结构的极致把握,加之花神对能量天生的敏锐,很快便抓住了关键。她接过陆寒州递来的白玉符笔和特制的冰属性符纸,沉心静气,引导着体内那已与陆寒州之力共鸣过的寒梅之炁,缓缓落笔。
初次尝试,笔尖滞涩,符文线条光华黯淡。她并不气馁,回想起碧云寺驱散秽水、房山净化魔种时的心境,将那份“净化”与“守护”的意志融入笔端。渐渐地,笔下的线条变得流畅稳定,当她成功绘制出第一张完整的、虽光芒微弱却结构无误的“凝水符”时,符纸上散发的清冷气息,竟与她胸前的霜雪梅花佩产生了微弱的共鸣。
陆寒州眼中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赞许。“很好。你已初步掌握了‘引炁入符’的关窍。符箓之道,心念至纯至坚,则符力愈强。”
接着,他又指导她尝试了更具防护性的“水镜符”初阶,以及利用“金生水”原理,辅助凝聚水行之气的“聚金符”。梅知雪学得极快,触类旁通,虽威力远不及陆寒州,但已能成功绘制出具备相应功效的雏形。
“符箓是工具,是力量的延伸,亦是心境的映照。”课程尾声,陆寒州将复制好的玉简《基础符箓辑要》和一些基础符材交予她,“研讨会期间,若有闲暇,可自行感悟练习。切记,外力终有穷时,唯有自身修为,才是根本。”
梅知雪郑重接过。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门术法的传授,更是他为确保她在此行中多一份保障的深意。
上午的时光在专注的修行中匆匆流过。当墙上的时钟指向十一点,窗外西湖的波光变得更为明媚时,陆寒州撤去了隔绝阵法。
“准备一下,”他起身,语气恢复了一贯的冷静,“下午的研讨会,才是我们此行的明面舞台。”
梅知雪点头,将符材仔细收好。她感受着体内增长的力量与新学的技能,对几个小时后即将正式开始的西湖之局,少了几分忐忑,多了几分沉静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