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兴致愈高:“吾亦当立太清神雷。”
通天拊掌:“妙极!三清神雷并立,必传扬洪荒。”
“三弟此言甚合我意。”
元始受此盛赞,亦欣然颔首。
一番往来,三人言笑如初。
“三弟的剑道果然厉害,刚才连我都感到一丝威胁。”
“吾亦然。”
老子亦含笑回应。
“许久不曾与二位兄长论道,难得今日女娲、西王母皆在,不如共论大道千年,如何?”
“甚好。”
老子与元始欣然应允。
女娲亦含笑点头,面露欣然。
“走,回三清道场去。”
通天一时忘了此行目的,经西王母提醒,方恍然回神。
“这昆仑镜……”
通天摇头,“与吾无缘。”
老子亦道:“吾亦无缘。”
元始随之言道:“吾亦然。”
三清目光转向西王母,老子代为开口:“此镜出自西昆仑,又在你证道之后现世,当与你有缘,便由你收取吧。”
西王母略有迟疑,她虽感应到此宝机缘,却不好意思直接接受。
通天在旁鼓励:“去吧。”
元始傲然笑道:“吾三清何曾缺过灵宝?”
女娲暗自挑眉,心道除了道祖鸿钧,也就三清敢这般说话。
西王母不再推辞,飞向山巅的昆仑镜。
那宝镜竟自行收敛光华,化作银辉落入她手中,分明是认主之象。
幻幻小声嘀咕:“老师与师伯既不要灵宝,方才为何打得那般激烈?”
众人皆闻此言,相视而笑。
他们本就不是为夺宝而战,不过是想印证彼此修为罢了。
待西王母收好昆仑镜,众人返回三清道场。
通天正要命弟子备茶论道,却被元始拦下。
“且慢,”
元始从容道,“论道不急一时。”
“二哥另有要事?”
通天诧异。
“吾欲开山门,收弟子。”
元始一字一句道。
“收徒?”
“正是。”
元始语气坚定。
老子心下了然。
眼见通天门下英才辈出,又赐下诸多灵宝,元始早存收徒之念。
此番太阴星之行,见月华又被通天收去,更坚定了他的决心。
元始转而问道:“大兄可要一同收徒?”
老子虽有意,却秉持无为之道,终究摇头:“机缘未至,二弟先行便是。”
“善。”
元始负手而立,面向巍巍昆仑,朗声宣示:“吾乃盘古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今在昆仑山下设问仙路。
有缘渡过此路者,皆可入我门下。”
元始言罢转身,邀通天与西王母留在昆仑相助。
通天虽觉二哥存心要他破费——毕竟阐教十二金仙意味着十二件灵宝相赠,却仍含笑应下。
他倒不甚在意,身家丰厚如他,莫说十二件,便是翻倍也赠得起。
通天很乐意留下来帮元始把关收徒,决心将所有可能影响阐截两教关系的微小隐患彻底清除。
“不论他知晓的三教历史将如何演变,此刻他既是通天,便绝不容许封神量劫中三教分裂、反目成仇之事重演。”
“既然二哥要收徒……待收徒之后,我们五圣便论道千年,让门下弟子一并旁听。”
“善。”
元始当即应允,此事对他最为有利。
“可。”
老子淡然回应,也同意了。
幻幻等人奉上仙茶,请通天等圣人入内品茗。
饮罢仙茶,众圣各自返回道场,待元始收徒完毕后再聚昆仑山。
通天留在昆仑道场,传讯于伏羲,通知秦天尊、多宝、孔宣、赵公明、三雹等弟子前来昆仑聆听圣人论道。
147
洪荒大地,万族或和睦共处,或征战不休,或集结势力。
忽然,天穹之中响起三遍宏音:
“吾乃盘古三清玉清圣人,今于昆仑山下设问仙路。
有缘渡过此路者,皆可入我门下。”
万族仙神纷纷仰首,惊喜交加。
“玉清圣人要收徒了!”
“听闻玉清圣人是通天教主兄长,道法深不可测。”
“我意已决,定要前往昆仑山!”
“你疯了?此地距昆仑何等遥远!”
“再远也要去!仙者若无理想,与蝼蚁何异?”
顷刻间,洪荒各地腾起无数道追寻理想的身影,朝着遥远的昆仑山疾驰而去。
东海之滨,人族营地。
几位散仙掠过天际,望见前方一道人影。
“玄都,你也要去昆仑山?”
前方之人驻足回首:“不错,吾欲一试。”
一散仙劝道:“玄都,莫要试了。
你访遍仙山可有收获?不如留在族中潜心修炼圣父所传的九九玄黄功。”
玄都愁容满面地摇头:“九九玄黄功与我不合,诸位不必再劝。
纵然闯不过问仙路,我也定要亲赴昆仑。”
“哼,不识好歹!”
“白费力气罢了。”
几人讥笑着玄都,飞速远去。
灵鹫山元觉洞内,幽暗阴冷。
刚从昆仑归来的燃灯面色愈发悲苦。
“唉,同是紫霄宫三千客,为何机缘如此悬殊?有人成就圣位,灵宝无数;我却困于准圣之境,再难寸进。”
闻得元始收徒之音,他猛然振作:
“元始要收徒?”
燃灯倏然起身。
“此乃良机!如今天定圣位,三清与西王母已占其四。
洪荒气运浩瀚,背靠大树好乘凉。
况且三清道法玄妙,入阐教可修得诸多神通。”
“或许……我还能借此更进一步!”
念及此处,燃灯毫不迟疑地直往昆仑飞去。
昆仑山上,西王母初证混元,正静心体悟新境。
通天未多加打扰,自在悠闲地忙碌着。
他时与老子探讨丹道,时与元始切磋炼器,时在昆仑山漫游,时参悟上清神雷。
匆匆数百年流逝,昆仑山下日渐喧闹。
来自洪荒各地的求道者涌入元始所设问仙路,在幻境中辗转,叩问本心。
有人道心愈坚,有人迷于外道。
通天与老子、元始立于昆仑山巅,静观万千仙神的百态众生。
又过百年,问仙路中终于走出首位通过考验的拜师者。
“拜见三位圣人!”
元始虽对现身之人的身份早有预料,却仍略显讶异。
“燃灯道友不必多礼。”
他稍作停顿,继而问道:“你前来闯我问仙路,所为何事?”
燃灯郑重地向元始施了一礼,言明欲拜圣人为师。
“哦?”
虽有这般猜测,但当燃灯亲口道出,元始与老子仍不免感到惊异。
燃灯亦是紫霄宫中三千听道客之一,于准圣之中堪称佼佼者,根基深厚,福缘不浅。
如此人物,竟欲拜入元始门下。
元始心下虽有几分欣然,却仍婉拒道:“燃灯道友说笑了,你我皆曾在紫霄宫中闻道修习。”
燃灯闻言,当即俯身下拜。
“玉清圣人曾传告洪荒,凡渡过问仙路者,便可拜入圣人门下。”
“……”
元始一时语塞,他确曾对洪荒众生如此许诺。
然他未曾料到,燃灯这等资深的准圣竟会前来闯问仙路,更欲拜他为师。
“求圣人收容。”
燃灯已是额触地面,恭敬叩首。
圣人一诺,重若先天至宝。
元始心中暗喜,面上却故作迟疑道:“燃灯道友诚意至此,吾亦不可罔顾紫霄宫同道之谊。
不若你入我……”
“二哥。”
通天忽然出言,打断了元始未尽之语。
通天心知,依往日惯例,元始多半会允燃灯入阐教,并予副教主之位。
此事绝不可容忍。
封神量劫之中,正是燃灯引领慈航道人、惧留孙、文殊广法天尊等投往佛教,被接引、准提封为三世佛中之过去佛。
正因他之故,封神战中阐截二教两败俱伤,最终反令佛教坐大。
而燃灯之所以能说动慈航等人,倚仗的正是其阐教副教主之身份。
为阻遏此事发生,燃灯绝不可入阐教,更不可任副教主之职。
元始望向通天,后者正冷然凝视燃灯,“二哥不可收燃灯入阐教。”
“为何?”
元始面色如常。
燃灯却急声辩白:“通天圣人,往日我虽曾开罪于你,然你已收去我十二颗定海神珠,因果已了,我亦诚心悔过。”
燃灯口称认错,实则暗指通天身为圣人当有襟怀,不应旧怨萦心,纠缠往事不放。
通天听出他言外之意,报以不屑冷笑,“你认错,我便须宽宥你么?”
燃灯神色骤变,转向元始连连叩首。
不待元始开口,通天抢先道:“二哥可知燃灯根脚?”
圣人慧眼,无所不察,元始淡然应道:“自然知晓。
他乃先天灵柩棺木得道,伴生灵宝为灵柩宫灯。
吾与大兄分掌玉虚琉璃灯与八景宫灯,彼此确有些缘法。”
燃灯面上再现喜色,不住颔首,示意自身与阐教渊源深厚。
元始与老子皆望向通天,目光中意味难明,看得通天暗自腹诽。
嘿,两位兄长是何意?莫非因你二人皆有神灯,独我通天没有,便疑心我等非一母所生?
八景宫灯、玉虚琉璃灯、灵柩宫灯,加之女娲的宝莲灯,并称先天四大神灯。
无怪元始自觉与燃灯有缘。
通天正色道:“二哥所言不差。
然燃灯本体乃灵柩棺木,棺椁象征毁灭,象征死亡,象征不祥。
阐教为道门大教,若纳燃灯,此不祥之气必将侵染阐教,甚而波及道门三教。”
阐教乃是元始天尊成就圣道的根基,任何可能影响到阐教的事情,都会引起元始的高度关注。
通天圣人此时却高声反驳:“此言差矣。
吾之本命灵柩棺,象征死亡之中暗含的无限生机。
正因这一线生机,吾方得以开启灵智,化形而出。”
元始闻言,微微颔首,对燃灯的解释表示认同。
通天放声大笑,“吾为圣人,岂不知灵柩乃死中藏生?然死而复生,必先有死,而后得生。
唯有某物逝去,你方能从中汲取相应生机,成就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