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有一句火爆的文案:请喝冬日里的第一杯奶茶。
蟹酿橙与不寒齑可以算作古代版的冬日第一杯奶茶,但远比现代版的奶茶要健康养生。
不寒齑的食材主要是白菜、莳萝(一种香料)、姜,茴香等,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或许廉价,但在这个时代,深秋入冬的季节能吃到新鲜时蔬可是难能珍贵。
而蟹酿橙的鲜美更是让丁承平止不住的赞叹,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雅兴,这就是深秋初冬最美的滋味。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一年好时节。”
品尝着蟹酿橙,享受着穿越以来平静安宁的生活,丁承平不由自主的吟出这首诗,而这首诗也代表着他此时异常满足的精神状态。
不用为生活而奔波,身边温柔娇美的妻子相伴,如今还怀了自己的孩子,这一切宛如梦幻。
“郎君才情满溢,不如将这首作品也写出来,与之前的作品收集到一处可好?”彭大小姐满眼都是小星星。
“这首?这首就算了,这是一位古人的作品,并不是由我创作,是一位僧人——无门慧开禅师的作品,我只是刚好想到就随口吟出。”丁承平解释。
“那也可以写出来加以保存,我们署上姓名即可,也可让后人得知有这么一位得道高僧,曾经写出过如此佳作。”
这样的解释丁承平倒是心安理得,点点头同意了。
当吃完蟹酿橙,见到小翠收拾餐具打算离开时,丁承平才突然想到什么,“今日不是应该小丫伺候么?怎么一整日没见到她。”
“回姑爷话,小丫昨夜偶染风寒,今日在房间休息,所以由我替她。”小翠解释。
“小丫染上了风寒?可有服药。”丁承平皱起了眉头。
“昨日就给小丫煎服了汤药,今日一早又喝了些。”
“那有没有好转?”
“嗯,应该好一些了,但依然身子虚弱,所以躺在床上休息。”小翠说话的语气中有些犹豫。
“那我去看看她。”丁承平感觉到小翠似乎话里有隐情,于是提议。
彭凌君与小翠有些发愣的看着他。
对丁承平来说小丫就像是个朋友,还是个孩子,如今生病了,自己去看看她,稀松平常。
但对彭凌君与小翠来说,从没见过丫鬟生病,主子去看望的道理,你能不扣她薪水,让其休息两日就已经值得她感恩戴德了。
丁承平见到两人一脸好奇的看着自己,才反应过来如今是在大夏朝,也想起自己半个主人的身份,灵机一动想了个理由说:“我略通医理,或许能让小丫更快恢复。”
这番说辞让两人恍然大悟。
于是三人一起往丫鬟房走去。
丁承平与彭凌君居住的是二进院的东厢房,而东厢房连接着一个小隔间俗称耳房,这是贴身丫鬟小翠的房间,而小丫作为二等丫鬟,居住的环境比不上小翠,是与其他几位二等丫鬟一起住在靠东北角的一个屋子里。
三人来到房间门口,小翠先进去看望,几名丫头走了出来,对两人施礼,然后退到了他们身后。
“娘子,你怀着身孕就别进去了,我进去瞧瞧。”
“好,郎君也慢些。”
丁承平走进屋子,房间里看着昏暗潮湿,也不大,但没想到居然是高低铺,而且只居住四人。
跟大学校园两扇铁架子高低铺不一样的是,彭家的二等丫鬟房是整个一面墙打通了上下四铺床,用的都是木头,还有雕刻花纹,中间还有楼梯上下。
就整个环境来说,这彭家的丫鬟房谈不上奢华,但总比后世的大学生宿舍要强一些,因为当年在北方读书的丁承平宿舍里居住了六人不说,而且还是地下室,不开灯压根见不到光亮。
小丫睡的是下铺,小翠也在屋里,站在她的床尾。
这床看上去有一米八宽,比大学生宿舍那区区90公分的床大了两倍。
抛弃掉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丁承平也稍微走近了些,“小丫,你还好么?”
“姑爷,对不起,奴今日无法伺候您。”小丫想挣扎着起身给丁承平施礼。
“不用了,不用了,你好好休息就是。”丁承平连忙挥手。
“谢姑爷,您不应该来这的,这里脏,或许脏了姑爷的衣服。”
“不打紧,小丫不知道姑爷也精通医理么?我就是来帮你看病的,来,让我摸摸你的额头。”丁承平见小丫说话有气无力,于是更走近了两步,伸出左手,用手背贴了贴她的额头。
“这么烫?这是温病(发烧)。”
“小丫,伸出舌头让我看看。”丁承平又说道。
小丫看了一眼眼前的小翠姐,只见她轻微的点了点头,然后小丫小心翼翼的张开了嘴,伸出了舌头。
丁承平点点头,就是天气变冷着凉引起的感冒发烧,但是此时小丫额头很烫,在没有体温计以及测温枪的年代,无法精确得知小丫的实际温度,但肯定超过了38.5°,否则不会显得如此体虚。
“这两日给你煎服的药罐在哪?我看看是哪些药材。”
小翠赶紧去将药罐拿过来,递到丁承平手上。
丁承平打开壶盖一看,也点点头,没太大问题,里头有麻黄、枝桂,金银花等这是常见的辛温解表清热祛湿药物,并不需要自己重新开药方。
“吃这个药方没问题,多注意休息,多饮水,及时吃药,不过你额头这么烫,也需要物理降温,正好,小翠,你去我屋里将前些日子我制作酒精的小瓶子拿来,知道是哪个么?”丁承平转头问道。
小翠略微一思索:“是那个天青色的小瓷瓶,里头装的是姑爷说的什么酒精,放在床边的矮柜子里。”
丁承平笑道:“正是,你去取来。”
“是,奴马上去。”
小翠取来之后,丁承平交代:“用一块干布,沾些瓷瓶里的酒精,涂抹到小丫的额头上,每日涂抹五六次,注意,不要抹到眼睛里,然后依旧正常煎服汤药,让小丫多休息,会很快转好的。”
“谢姑爷。”两名丫鬟异口同声道。
这真是:
慧眼识破孕儿身,
三言两语缓头疾,
还以酒精治温症,
姑爷无愧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