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雨夜的坦白与妥协之后,顶层公寓里的空气似乎真的缓和了许多。周浅开始以一种近乎刻意的努力,来践行他的承诺。
陈司机依旧准时接送,但不再像以前那样寸步不离地“监视”,偶尔何粥粥提出想去逛逛书店或者买杯咖啡,司机也会在得到周浅简短的电话确认后,安静地在路边等候,不再有那种无形的压力。
行程报备的表格依旧需要填写,但周浅不再对上面出现的男性名字或非工作场合的会面表现出过激的反应。他甚至尝试着,在何粥粥和工作室同事(包括那位赵明工程师)进行项目讨论晚归时,没有打电话催促,只是发来一条简短的信息:“几点结束?需要接吗?”
何粥粥能感觉到他的改变。这种改变生硬、笨拙,甚至带着一种显而易见的克制,但确确实实存在。她小心翼翼地回应着,尽量按时回家,在涉及异性接触时,也会主动多解释几句,像是在共同维护着一座脆弱的玻璃城堡。
他们甚至开始尝试一些看似“正常”情侣会做的事情。
比如,周浅会推掉一个不那么重要的晚宴,开车带何粥粥去一家她提过想试试的、隐藏在市井小巷里的私房菜馆。他会耐心地等她点菜,会在她辣得吐舌头时,默默递上一杯温水,虽然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眼神里少了以往的冰冷和审视。
又比如,某个周末的下午,他没有去公司,而是让人送来了一堆最新的设计杂志和艺术画册,陪着何粥粥在阳光充足的客厅里消磨时光。他话不多,大部分时间只是安静地坐在一旁处理邮件,或者看着她专注翻阅书页的侧影。偶尔,何粥粥看到有趣的设计,会兴奋地指给他看,他会放下手中的事情,认真地看上一会儿,然后给出几句简短却精准的评价。
这些时刻,宁静而平和,几乎让何粥粥产生一种错觉,仿佛他们真的可以像普通恋人一样,慢慢磨合,慢慢靠近。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每一次何粥粥因为工作稍晚回家,周浅表面上只是淡淡地点头,但何粥粥总能敏锐地察觉到,他周身的气压会低上几分,握着茶杯的手指会无意识地收紧。她甚至瞥见过,在她讲述与客户(一位颇为欣赏她才华的男性艺术总监)会面细节时,周浅眼底一闪而过的、几乎要压抑不住的暴戾之色。
他像是在体内安装了一个无形的情绪开关,每一次何粥粥的“自由”行为触及到他敏感的神经,那个开关就会剧烈跳动,需要他调动巨大的意志力才能强行按下,维持表面的平静。
何粥粥知道,他做得并不轻松。那种克制,更像是一种无声的煎熬。她能感觉到他体内那股不安分的力量,像被强行束缚的猛兽,每一次压抑,都让束缚的绳索更紧一分,也让他更疲惫一分。
这种看似“正常”的恋爱,对周浅而言,无异于一场旷日持久的、与自身本能的残酷搏斗。
而何粥粥,在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宽松空间的同时,心底那根由族叔埋下的刺,也随着周浅每一次不经意的情绪泄露而隐隐作痛。
她开始明白,妥协之下,并非万事大吉。周浅的努力是真的,但他血脉中那份偏执的占有欲,也是真的。他们所谓的“正常”,不过是建立在周浅岌岌可危的自制力之上的一座沙堡。
下一次风浪来临时,这座沙堡还能安然无恙吗?
何粥粥不敢深想。她只能珍惜眼前这短暂的、如同偷来的平静,同时,内心深处对未来的不安,也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