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的概念如同一颗充满生命力的种子,在卡布叻五人的心中深深扎根。闭关的别墅,彻底变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创意熔炉,也成为了他们经历着极致痛苦与狂喜的战场。
创作的阵痛,首先体现在理念的碰撞与磨合上。将抽象的文化意象转化为具体的音乐语言,绝非易事。每个人都对“四象”有着自己的理解,如何将这些理解统一在专辑的整体框架下,又不失个人特质,成了最大的难题。
周浅(白虎)的工作室区域,气氛最为“紧张”。他追求极致的锐利与力量感,试图用充满金属质感的电子音色、复杂多变的节奏型和不和谐和弦来表现白虎的“肃杀”与“变革”。但最初的尝试往往过于尖锐和冰冷,甚至有些刺耳,与其他部分的衔接显得生硬。
“不够!这种程度的冲击力,根本无法表现‘破而后立’的决绝!”周浅常常会烦躁地推翻一整天的编曲,眉头紧锁。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反复聆听各种工业摇滚、实验电子,甚至去研究冷兵器碰撞的声音,寻找那种“金”的质感。痛苦是显而易见的,但当他偶然将一段模拟剑鸣的采样与沉重的电子节拍结合,创造出一种令人心悸的、充满张力的段落时,他眼中迸发出的光芒,是任何成功舞台都无法比拟的狂喜。
周星星(青龙)则陷入了另一种困境。青龙主“生长”与“仁爱”,需要表现出生机勃勃、蜿蜒向上的生命力。这对性格内向、声音空灵的他来说,挑战巨大。他需要跳出舒适区,让声音更具韧性和成长的力度,而非一味飘渺。他反复在森林中行走,录制风声、水声、鸟鸣,试图捕捉自然的呼吸。他尝试在旋律中加入更多起伏和转折,表现“木”的柔韧与勃发。过程充满挫败,常常因为无法达到心中的意境而沮丧落泪。但当他某天清晨,即兴哼唱出一段旋律,巧妙地融入了清晨林间的鸟鸣采样,旋律如藤蔓般自然生长、充满希望时,他脸上露出的那种纯净而满足的笑容,仿佛照亮了整个房间。
周可可(朱雀)的挑战在于“收”。朱雀属火,主“文明”与“光明”,需要热烈、辉煌的感觉。周可可天性活泼,灵感充沛,但容易过于跳脱,陷入“热闹”而非“神圣”。如何让音乐既有火的炽热与光芒,又不失庄重与仪式感,是他需要攻克的难题。他研究各种庆典音乐、古典交响乐中表现辉煌的篇章,试图找到平衡点。他时常因为一个过渡乐句的处理与团队想法不合而争得面红耳赤,但当他最终找到一种将华丽电子音色与庄重合唱样本结合的方式,完美烘托出朱雀涅盘重生般的升华感时,他会兴奋地满屋子乱跑,那种创造的快乐感染着每一个人。
周深(玄武)的责任最重。他不仅要完成自己“水”的部分——表现玄武的“归藏”、“智慧”与“包容”,需要深邃、浩瀚、充满叙事性的音乐织体;更要作为核心,统筹全局,将风格迥异的“四象”完美串联、融合,最终导向“合一”的终极意境。他常常彻夜不眠,聆听每个人的创作片段,寻找共通的音乐动机和衔接的可能性。他需要消化大量的传统文化典籍,思考如何将“上善若水”、“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用音乐表达。压力巨大,白发都悄悄爬上了鬓角。但当他灵光一现,找到用一段低沉的水流声采样作为基底,将四象的动机巧妙地编织进去,形成一种宏大的、包容一切的听觉画卷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激动,足以抵消所有的疲惫。
卡布则如同定海神针,他沉稳地负责着专辑的技术基底和声音架构,确保无论风格如何变化,最终的声音品质和和谐度都维持在最高水准,同时也在“土”的厚重与稳定上,为“四象”提供着最坚实的支撑。
争吵、推翻、瓶颈、失眠是家常便饭。但正是在这极致的痛苦中,灵感的火花才会不期而至。可能是一次深夜的畅谈,可能是一段偶然听到的古琴曲,可能是一幅水墨画的启发,都会让他们兴奋得如同发现新大陆。
他们会为一段恰到好处的和声编排击掌相庆,会为一处精妙的转折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周浅的“金”的锐利与周星星“木”的柔韧在一次尝试中找到了完美的平衡点,当周可可“火”的辉煌与周深“水”的深邃在过渡乐句中实现了不可思议的融合时,那种源于灵魂深处的共鸣与创造的狂喜,是任何外界荣誉都无法替代的。
他们将个人的生命感悟、对文化的思考、对音乐最纯粹的热爱,毫无保留地倾注到每一个音符里。这个过程,既是煎熬,也是极致的享受。他们不是在机械地完成一张专辑,而是在用声音,共同构建一个属于他们的、充满东方哲思与生命力的音乐世界。
《四象》的创作,是一场炼狱,也是一次涅盘。而他们,正痛并快乐着,一步步走向那个最终的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