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静的表象之下,周可可的内心早已是一片燃烧的冰原。整合线索的过程,非但没有带来清晰,反而将绝望的轮廓勾勒得更加分明。“暗影”组织像一头潜伏在深海之下的巨兽,他触碰到的,不过是其最末端、最微不足道的触须。通过“老瘸子”这条线追查,无异于蚍蜉撼树,且随时可能被对方察觉,招致灭顶之灾。
入侵警方旧案数据库的行动,也以失败告终。防火墙的坚固程度远超想象,他精心准备的攻击载荷如同撞上冰山的舢板,瞬间触发警报,他不得不切断所有连接,丢弃数个“肉鸡”,才险险脱身。这条路,也被堵死了。
所有的常规路径,似乎都指向了死胡同。敌人过于庞大,过于隐秘,而他,势单力薄,时间紧迫。他感觉到,随着楼笑笑事件的发酵,某种无形的网正在悄然收紧。对方不会永远容忍一个潜在的威胁在暗中窥探。
绝望,像墨汁一样浸透了他的心脏。但随之而来的,不是消沉,而是一种破釜沉舟的、近乎疯狂的决绝。
既然无法从外部攻破,那就从内部引爆。既然无法找到凶手,那就让凶手……主动来找他。
一个极端、危险、近乎自杀式的最终计划,在他脑中逐渐成型——“诱饵”计划。
核心思路:不再被动追查,而是主动创造一个“暗影”组织无法忽视的、必须亲自出手清除的“重大威胁”,将自己作为最诱人的诱饵,逼出藏在最深处的“大鱼”。
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制造“钥匙”。
他需要伪造一份足以引起“暗影”组织最高警惕的“证据”。这份证据需要具备几个特点:1. 看似能指向组织核心秘密或某位高层成员的真实罪证(部分真实信息掺杂大量伪造,增加可信度);2. 与周可可母亲遇害案及十年前的旧案产生关联,暗示调查者(即周可可自己)已经掌握了关键线索;3. 以数字形式存在,便于“泄露”和传播。他将利用所能搜集到的所有关于“暗影”、“黑狗”、“老瘸子”乃至十年前旧案的碎片信息,结合高超的伪造技术,精心打造一个“重磅炸弹”数据包。他将这个数据包命名为——“母亲的遗言”。
第二阶段:精准“泄露”。
通过一个看似偶然、实则精心设计的漏洞,将“母亲的遗言”数据包,“不小心”泄露到“暗影”组织能够监控到的某个暗网边缘节点。这个泄露过程必须看起来像是一次意外,是某个调查者(周可可伪装的身份)在深入调查后,因为技术失误或遭遇反追踪而被迫暴露的“保命筹码”。他要让“暗影”相信,有一个掌握了核心秘密的“知情者”存在,并且这个“知情者”已经走投无路,准备鱼死网破。
第三阶段:守株待兔。
一旦“暗影”组织确认了“威胁”的真实性和严重性,他们绝不会允许“知情者”活着。他们会派出最得力的“清道夫”,前来灭口。而周可可,将在预设的最终地点——一个他精心选择的、易守难攻(或者说,易被包围)的废弃地点(比如城郊的某个废弃化工厂)——等待他们的到来。他要做的,不是击败他们,而是……抓住他们中的核心人物,或者,与他们同归于尽。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狂计划。成功率微乎其微,生存概率几乎为零。这更像是一场献祭,用他自己作为祭品,点燃最后的烽火,照亮深渊,哪怕只能看清仇人一秒钟的真面目。
【逻辑分析:此计划为终极冒险策略。生存概率低于1%。成功捕获或识别高层目标概率低于5%。引发组织彻底清除概率:99.9%。】 周嫑嫑的声音冰冷地陈述着残酷的数据。
“我知道。”周可可的声音异常平静,甚至带着一丝解脱般的疲惫,“但这是唯一能打破僵局的方法。等待下去,只会被他们像捏死虫子一样除掉。”
他走到床头,拿起那个小小的、有些脏旧的宇航员兔子玩偶,轻轻摩挲着。
“妈妈,”他低声说,眼中是前所未有的、混合着极致恨意与扭曲温柔的复杂光芒,“我可能……没办法用你希望的方式活下去了。但我会用我的方式,让他们付出代价。所有伤害过你的人,一个都跑不掉。”
他打开一个加密文档,开始冷静地起草“母亲的遗言”数据包的结构,罗列需要伪造和嵌入的真实信息碎片,设计泄露的路径和时机,规划最终决战的场地布局和应急预案(包括如何安置那把他弄来的陶瓷手枪)。
每一个步骤都冷静得可怕,仿佛在规划一场与己无关的军事行动。唯有在目光偶尔扫过窗外,看到楼笑笑房间紧闭的房门时,他眼底深处才会掠过一丝极其细微的、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波动。
那个麻烦的女人……计划一旦启动,她必然会受到波及。是提前将她支走?还是……利用她,让这场戏演得更逼真?
这个念头刚一升起,就被他强行压了下去。不,她不能再卷入更深了。那个扭曲的“同盟”已经足够残忍。至少在最后时刻,他应该……给她留一条生路。
但这丝微不足道的“仁慈”,很快就被更强大的仇恨火焰所吞噬。复仇之路,不容任何软弱。任何犹豫,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他深吸一口气,将最后一点杂念摒弃。眼神重新变得冰冷而坚定,如同淬火的寒铁。
最终计划,启动倒计时。他要用自己的生命和灵魂作为赌注,进行这最后一场,也是唯一一场豪赌。
平静期,正式结束。风暴,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