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点差五分钟,研发大厅里,人员已经陆续到齐。
新加入的阮思雯坐在角落里,神情安静。
其他人显然也注意到了她。对于阮思雯,大家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她那四年本硕博连读的速度。跳级的速度几乎赶上了坐火箭。
“没想到,这个妹妹会来我们项目团队。”杨若玲摇了摇头,带着几分惊讶。
旁边的苏修远点头解释:“她通过了姜工的考核才进来的,是个很有潜力的新人。”
孙俊凯感慨道:“现在的年轻一代,吃得好,不仅个头蹭蹭地长,脑瓜子也特别灵光。”
杨若玲无奈地笑了笑,“大家也才多大啊,这么说话,听起来好像我们一个个都到了退休年龄似的。”
肖全勇凑过来,调侃似地开口:“倒也不能这么说。我们在这里,一个个都熬沧桑了,可不就是显得老了?”
阮思雯充耳不闻,完全没有被周围的谈话干扰。她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手上的资料上。
这是一份最新的国际期刊。
她的目光专注而沉静,一只手轻轻翻动着页面,另一只手拿着笔时不时写写画画。
这时,一阵脚步声响起。
紧接着,姜蕴宁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大家好,先说个题外话。”
她走到会议室中央,语气平稳而干练:“‘破空三号’的方案已经提交立项,按照科技部加急处理的话,最快一周后就能给出结果。也就是说,如果一切顺利,一周后项目就能正式启动。”
听到这话,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笑意。
他们已经等待很久,也做足了准备,如今终于迎来真正的开始。
姜蕴宁略微停顿,看向每一位成员,“在此之前,请大家处理好各自手头的工作,以最佳状态迎接新的挑战。期间如果有任何需要或要求,在不违背纪律和规定的前提下,都可以来找我,我会尽力协调解决。”
她的目光扫过会议室,语气一转:“接下来,我们正式开会。今天下午的议程有两项:一是关于人员变动问题;二是所有团队成员都将进行一项考核,我会根据考核结果,重新安排大家接下来的模块和研究方向。”
她微微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个人,“大家有什么想法,也可以提出来。”
会议室里一时间安静得出奇。
原本以为只有新成员需要考核,没想到连原团队的成员也要接受同样的评估。
所有人的心都在暗暗打鼓,姜工会不会下死手啊?
别到时候考不过新来的,那就尴尬了。
空气中弥漫着一丝紧张,却又夹杂着期待和好奇。
虽然心里有些忐忑,但能接受这样的检验,了解自己目前的真实水平,其实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苏修远举手问:“我们所有人的考核都是一样的吗?”
姜蕴宁摇了摇头,解释道:“不是。考核分为A、b、c三个档次:
如果A档不及格,就只能止步于A档;
如果A档及格,就可以进入b档考核;
如果A档表现优秀,则可以直接跳到c档。”
“那如果A档不及格,会不会被踢出团队?”苏修远紧接着问道。
这句话一出,会议室的气氛微微一滞。
显然,这也是所有人心里最想问、却没人敢先问的问题。
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看向姜蕴宁,空气里弥漫着一丝紧张的压迫感。
能进入这个项目团队,意味着能接触到最先进的研究领域,也意味着自身能力将被彻底锤炼与提升。
这样的经历,对任何人的履历来说,都是值得书写的一笔。
正因如此,没有人希望在项目正式启动之前就被排除在外。
姜蕴宁神色平静,目光微微一转:“当然不会。”
她顿了顿,语气沉稳而有力:“这次考核的目的不是淘汰,而是让大家重新认识自己,并根据各自的专长,调整最合适的工作模块。‘破空三号’的项目强度远高于以往,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真正契合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跟上项目的节奏。”
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随即有人轻轻呼出一口气。
有一种逃过一劫的感觉。
紧张的氛围在这一刻稍稍缓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激起的斗志——
既然不是被动的筛选,那就是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要想去到最重要、最核心的岗位,就必须在这次考核中拿出最好的表现,让姜工看到自己的实力。
彼此之间,斗志尽起。
角落里的阮思雯也难掩心中的跃跃欲试,初来乍到,这么好的露一手的机会绝对不能错过。
她轻轻推了推眼镜,目光微亮。
姜蕴宁察觉到了整个研发大厅气氛的微妙变化。
她神色不变,只是语气略微一沉:
“我再强调一点——良性竞争。”
她环视众人,目光笃定,“团队里的每一个岗位都同样重要,没有所谓的‘核心’与‘边缘’。”
她顿了顿,接着说:“这次考核的目的是找到最适合的人去做最适合的事。不要因为被安排到某个位置就心生不满。‘破空三号’不是一个人的项目,而是一个整体。只有所有人拧成一股绳,目标一致,我们才能真正走得更远。”
孙俊凯举手问:“姜工,考核什么时候进行?”
“后天。”姜蕴宁答得干脆,“明天是新成员的选拔考核。等人确定下来,后天他们会与你们一起参加团队的统一考核。”
她顿了顿,语气平稳,却带着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
“考核不需要提前准备什么——”
她稍微停顿了一下,补充道,“准备了也没用。”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又来!!!
这句话的信息量太大了。
看样子,这次的考核难度,恐怕比他们想的还要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