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蕴宁被国防大学录取之后,去见了一次于晴。
“我先去,等你来。”
于晴盯着她,心里五味杂陈,说不羡慕嫉妒恨是假的,这人牛成这样,简直了——
姜蕴宁仅凭一己之力,把国防类院校推到了大众视野的聚光灯下。
全满分的成绩摆在那儿,让大家纷纷把目光从京大转向国防大学,导致今年国防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大幅上涨。
按照目前的搜索热度,这股热度只会越烧越旺。
等她后年报考的时候,于晴简直不敢想象……压力山大啊。
要不是姜蕴宁约她出来,她现在还在家里狂学。
不学不行啊,要是到时候够不着分数线而与心仪已久的大学无缘,她怕自己真得气得呕血三升。
“明明是同学,现在硬生生占我便宜,让我叫你学姐。”于晴故作无奈地抱怨。
姜蕴宁那种厉害得让人根本起不了半点坏心思的天才,真是让人又佩服又无奈。
她轻轻一笑,“那你就加把劲,争取后年来大学找我,继续叫我一声‘师姐’。我到时候罩着你,绝不让你这声姐喊亏了,如何?”
于晴一边翻白眼一边撇嘴,“哼,你等着,我铁定来。记得说到做到,别到时候翻脸不认人。”
“好啊。”姜蕴宁看着她,眼神温和中带着几分鼓励,“我等着你。”
姜蕴宁从包里抽出一本厚厚的全英文期刊递给于晴。
封面微微磨损,于晴随手翻开书页,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笔记也是全英文的。
显然是她反复研读过的。
“抽空看一下这些资料。你既然想造武器,肯定不只是想造那些简单的炮弹吧……”姜蕴宁笑着说,“这些资料都是国际上最新的武器研发进展,涵盖了军用芯片设计、先进传感器技术、电子对抗系统、智能武器控制等多个领域。”
“你如果看不懂,随时来找我,我帮你解答。”
于晴眼神中闪烁着兴奋与渴望,“谢谢你。”
两人坐在苏市的图书馆外的楼梯上。
阳光正好,枝叶摇曳。
于晴将那本期刊抱在怀里,语气忽然放轻,“其实我挺怕的,怕自己做不到。”
姜蕴宁没有立刻回应,只是静静看着她,片刻后才轻声道:“害怕是人类的本能,承认自己会害怕就已经很厉害了。”
“关键是别让害怕成为绊脚石,而是把它当成前进的动力。每一步艰难,都是成长的印记。”
“每一次害怕的时候,停下来,想一想自己之前做过的努力,自信就会从心底迸发出来。”
“所以,于晴,不用怕,你不是一个人。”
那一刻,于晴忽然觉得——
眼前这个人不只是她的同学、朋友,而是自己人生的某种灯塔。
她仰头看向广阔的天空,故作洒脱地一笑,“你等着我,到时候,我肯定不做‘千年老二’了!”
“我等你。”姜蕴宁笑着应下。
***
姜蕴宁上大学的日子到了。
毕竟是第二次上大学了,对她来说,这并不算什么特别的经历。
因为就读的是国防大学,所以新生入学时,学校会统一发放军装、军鞋、军帽等必需的军事装备,她所需要带的行李十分简单。
姜蕴宁看着颇有怨念的姜爸爸姜妈妈,实在是想不出什么理由需要全家人一起送她去上大学。
婉拒了爸爸妈妈亲自送她的好意,她一个人轻松自如地踏上了新征程。
每一个进入大学的新生都必须经历的集中军事训练阶段,为后续大学生活奠定基础。
而国防大学作为军事院校,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正常的专业课学习,日常还会接受系统的军事训练。
训练内容包括队列训练、体能训练、军事理论学习等,目的是锻炼学生的体能、纪律性和军事素养。
不过,和平时期的军事院校学生日常训练强度一般不会像现役部队那样高强度、全天候,更多是结合专业培养计划进行安排,强调体能与军事技能的基础训练,而非纯军事作战训练。
开学军训的第一天。
烈日当空,操场上早已排满了整齐的方阵。
姜蕴宁穿上崭新的迷彩服,脚踩军靴,站在队列中。姜妈妈在她的行李袋里面准备了防晒霜,只是她嫌麻烦都没有用。
教官的声音洪亮有力,每一个口令都像一记重锤,落在他们这群新兵蛋子耳边。
“立正!”
“稍息!”
“向右——看齐!”
军训不仅是体力的考验,更是意志的磨炼。
所有的军训,无一例外,一开始都是站军姿。
这是最基础、最枯燥,却也是最能打磨意志的训练方式。
姜蕴宁第一次站军姿。
迷彩服刚穿上还带着洗涤剂的味道,脚下的军靴有些硬,阳光透过薄雾照在操场,微微晃眼。
教官一声令下:“立正——站军姿,三十分钟,不许动。”
三十分钟,说长不长,但站着一动不动,无形中把时间放慢,每一秒都变得格外漫长。
汗珠从鬓角滑落,顺着脖颈一路滚进衣领,又热又痒,但不能动。
旁边有人开始摇晃,有人压着嗓子深吸气,还有人偷偷动了下脚,被教官当场点名,罚加五分钟。
但没有人喊苦、没有人抱怨、也没有人退缩。
阳光越晒越烈,汗水一滴滴从鬓角滑下,顺着脊背浸湿了衣衫,整个人像被捂在蒸笼里,脚底也早已站得发麻,仿佛被钉死在操场上。
他们咬着牙、绷着背,一声不吭地坚持着。
报名那一刻起,大家就知道接下来要面对什么,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怎么可能在第一步就退缩?
重生以来,姜蕴宁一直坚持锻炼身体,可真正面对这种强度的军训,她也并不觉得轻松。
汗水顺着额角滑落,指尖隐隐发麻,双腿僵得像灌了铅,但她的背依旧挺得笔直,纹丝不动。
教官扫视了一圈,看着一个个咬牙坚持,虽然没有说一句鼓励的话,眉梢却微微挑起,眼底闪过一丝认可。
他背着手缓步走过队列,脚步有意无意地在每个人面前停留几秒。
没人看到他嘴角一闪即逝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