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蕴宁看了眼时间,下午五点。
她又在图书馆外面的台阶上,给林晚晚讲了半小时的数学题。
天色渐暗,直到题目彻底讲完,天边只剩下一抹淡淡的金光。
林晚晚很久没有这么专注地学习了,终于把那些原本想不明白的知识点都捋顺时,她整个人都累趴了,几乎瘫在台阶上,有一种被知识摧残的破碎感。
姜蕴宁看着她的状态,心里还是点了点头。毕竟只是个十五岁的小姑娘,能坚持到现在,并且态度一贯认真,有这样的定力,已经很不错了。
她把练习册合上,递还给林晚晚,语气柔和却不失分寸,“今天先到这里吧,到家了记得给我发一条信息报平安。”
两人道别后,姜蕴宁就站起身背上书包,走向公交站。
今天运气很好,没几分钟公交车就来了。
公交车上已经有不少乘客了。苏市本就是旅游城市,往来的游客多,人声嘈杂,混杂着车轮碾过马路的声音。
姜蕴宁手握住拉环,侧身避让着拥挤的乘客,身后是一个戴着耳机听mp3的少年,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头随着节奏轻轻晃动,耳机漏出的音乐节奏飞快,有些刺耳,却意外地带着一股青春的喧闹感,感觉很有活力。
姜蕴宁偏头看了窗外一眼。
天色已暗,街灯瞬间亮起,像是夜色里被点燃的星火。
她的目光落在窗玻璃上映出的自己,神情清淡,脸上带着淡淡的疲惫。
一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她的脑子还在复盘下午看到的内容,有几个知识点像卡在齿轮间的细砂,迟迟没能顺畅磨合。思绪一转,又跳跃到接下来要重点攻克的专题,再往后,是下周日即将到来的省级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这个竞赛,数学老师余明浩坚持让她参加。既不用培训,也不用集训,只需要到时抽出几个小时的时间,去考场做一套卷子就行——听上去轻轻松松、毫无负担。
她原本是想拒绝的。
可那天余老师望着她时,眼睛那光亮得就像探照灯一样,那殷切的期望好让人……骑虎难下。
她沉默了一会儿,终究还是点了头。
几个小时,挤挤,勉强还是能挤出来的。
再说了,只是做做题而已。她并不热衷比赛,但也谈不上排斥。
于她而言,那些缜密的推演链条、非线性的思维逻辑,那些灵光一现的解题时刻,更像是一种纯粹的沉浸,而这种深层的满足与快乐,是很多其他物质提供不了的。
有时她也在想,也许这就是她和别人不太一样的地方。她总能在那些抽象得近乎冷酷的理性思维中,感受到一种极致的秩序,和某种自由。
她的思维如同翻滚的数据洪流,纵横交错、层层叠加,乍看杂乱无章,却在她心底悄然汇成一张结构分明的图谱。
她静静站着,一只手握住晃动的拉环,整个人像是站在一张正在演算中的巨大思维导图中央,眼神微沉,神色却不焦躁。
车子在某个转弯处猛地晃了一下,身后站着的女生一时不察,没来得及稳住脚,便偏了重心、猝不及防地撞上了她。姜蕴宁没有恼怒,只是侧身一挡,顺势稳住了自己,也下意识地伸出空着的手扶了对方一把。
女生对上姜蕴宁的脸时愣住了,仿佛被什么撞了一下神。那是一张清冷又出挑的脸,五官精致,眼神却像一泓清泉,清澈却不带情绪,莫名让人有些移不开眼。她怔了两秒,才反应过来对方还扶着自己,顿时手忙脚乱地站稳,连连道歉:“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刚刚没站稳……谢谢你,真的谢谢……”
“没事。”姜蕴宁见她站稳了,便松开手,声音清淡如常。
说完这句,她便转回目光,望向窗外,一副早已将这场小插曲随风带过的模样,不甚在意。
对方还想再说点什么,可见她神色淡淡,便识趣地闭了嘴,又小声说了句谢谢。
公交车继续摇摇晃晃地前进,喧嚷声又慢慢填满了车厢。
姜蕴宁的脑子却已经重新切回了刚才中断的思路。站在拥挤的车厢角落里,她依旧背脊挺直。
比起前世冒着炮火穿街走巷的日子,如今这点拥挤和喧嚣,实在算不得什么。
她低头,手指从书包侧兜里摸出个糖纸包着的麦芽糖,小小的一颗,被她含进嘴里。
姜蕴宁不嗜甜,书包里的糖是姜可心塞进去的。当时她边往书包里塞,边嘴里嘀咕,“你这个学习狂魔,学习起来,天王老子都靠边站,估计肚子饿晕了,脑子都不带停的。放点糖,预防低血糖。”
甜味慢慢化开,驱散些许疲惫。
公交车停了几个站后,车厢里的拥挤感终于缓解了一些。到了一个路口刚巧遇上红灯,车子慢慢停下来。
有人在低声通话,有人叹息今天晚高峰怎么这么堵,也有年轻人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聊天。
四周的交谈声像风一样,有意无意地拂过耳畔,悄悄钻进姜蕴宁的耳朵里。
“你们看新闻简讯了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成功了!”坐在前排戴眼镜的小伙子兴奋地说,声音不自觉地高了些,“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正式进入实质阶段了!”
“真的假的?”旁边一个青年插话,明显将信将疑,“咱们也能搞导航了?不是一直靠灯塔国的GpS吗?”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最熟悉的导航系统就是灯塔国的GpS——那是目前全球最先进、最广泛使用的卫星导航系统,以其精度高、稳定性强着称,几乎实现了全球范围内无死角的定位与导航。在这样的背景下,华国要建立自己的导航系统,不只是“技术追赶”,更是一场事关国家安全与战略自主的主权突围。
“嗯,这回是在西昌发的,成功了!说是以后能不依赖GpS。军用、民用都能用得上,厉害了我的国!”
与一般新闻不同,这类重大航天项目的新闻会有一定延时公开的惯例。官方不会公开过多的技术细节,而是等确认发射与入轨成功后,在数小时到1天内由官方媒体统一发布。比如这次试验卫星发射成功的新闻就比发射当天晚一天报道。
旁边的黑衣小伙嗤了一声,满脸不屑,“这跟我月薪1500有半毛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