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宁女帝端坐在大殿之上,面沉似水,她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下的群臣,最后落在了群臣的身上。
“宿国公与景灵王朝的兵马攻打寒潮帝国,如今寒潮帝国已有一半国土尽在宿国公手。他征战数年,朝廷未曾给你添加一兵一卒,也未曾给你增添一粒粮草,然而他却能立下如此赫赫战功,实乃功不可没啊!”盛宁女帝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虽然语气平静,但其中的赞赏之意却是显而易见的。
群臣闻言,纷纷交头接耳,对宿国公的功绩表示惊叹。
盛宁女帝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朕决定,待宿国公班师回朝之时,朕将封他为王,以表彰他的功绩。”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一片哗然。众人都知道,封王可是极大的荣耀,这意味着宿国公的地位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然而,就在这时,吏部侍郎突然站了出来,高声奏道:“启奏陛下,祖女帝有训,一门不可三门在。”
他的话如同惊雷一般,在大殿中炸响,众人的喧哗声瞬间戛然而止,整个大殿陷入了一片死寂。
盛宁女帝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下来,她冷冷地看着吏部侍郎,眼中闪过一丝不悦。“朕自然知晓祖女帝训诫,但宿国公战功卓着,若不封王,何以服众?”
吏部侍郎毫不畏惧,继续说道:“陛下,祖训不可违。安王一门已有两人封爵,若再封王,恐会引起朝中不满,更会让旁人觉得陛下有偏袒之嫌。”
此言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大臣们也纷纷随声附和起来,原本安静的大殿内顿时变得嘈杂喧闹,紧张的气氛如同一股暗流在人群中涌动。
盛宁女帝端坐在龙椅之上,她那原本威严的面容此刻也因为愤怒而微微扭曲。她紧紧地握着手中的玉笏,似乎想要将它捏碎一般,心中的恼怒如同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几乎要喷涌而出。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礼部尚书站了出来。他身着一袭庄重的朝服,面容沉静,不紧不慢地拱手施礼,然后朗声道:“陛下,微臣以为,此时封王或许并非最佳时机。然而,宿国公战功赫赫,实乃国之栋梁,若不加以赏赐,恐难以服众。依微臣之见,不妨先不封王,但可赐予宿国公丰厚的赏赐,以彰显陛下对功臣的恩宠。待日后有更合适的时机,再行封王之事,如此一来,既能遵循祖训,又能让宿国公感受到陛下的隆恩,岂不两全其美?”
盛宁女帝听了礼部尚书的话,心中的怒火稍稍平息了一些。她沉默片刻,细细思索着礼部尚书的建议,觉得确实有几分道理。于是,她缓缓地点了点头,沉声道:“就依礼部尚书所言。待宿国公回朝,朕定当重重赏赐。”
随着盛宁女帝的这一句话,大殿内的紧张气氛终于得到了缓解,一场可能引发轩然大波的风波,暂时平息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