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宁五年仲夏,江南漕运码头的商船仍如往日般往来如梭,然水面之下,一股暗流正悄然涌动——前蒙残余势力不甘覆灭,竟纠集亡命之徒,立“永生会”为号,以邪说惑众,暗聚部众近两万,于苏杭、松江诸府散播妖言,煽动民变,妄图颠覆大明基业。消息传至长安紫宸殿,盛宁女帝览奏震怒,当即传召文武百官,颁下讨逆诏书,命宁王明家策挂帅,统京营精锐,率“五虎上将”即刻出征,务将此逆党连根拔起,以安江南百姓。
自大明定鼎以来,前蒙残部或遁入漠北,或潜藏民间,虽偶有异动,皆被迅速平定。然此次“永生会”之祸,却与往日不同——其首领自称“永生教主”,据传曾为前蒙宫廷方士,深谙旁门左道之术,以“饮符水得永生”“入教会避灾厄”为饵,专挑江南灾荒过后的贫户、失意文人及对朝政心存不满之徒吸纳入伙。
短短半年间,“永生会”势力已蔓延至江南七府二十四县。其徒众身着黑衣,头裹红巾,白日里装作商贩、农夫散布谣言,称“盛宁女帝乃‘天煞星’降世,若不取而代之,江南将遭大水淹没”;夜间则聚集于破庙、废宅,设坛作法,强迫百姓入教,不从者便被诬陷为“异端”,或打杀或掳走,手段残忍。松江府华亭县有乡绅不从其命,一夜之间全家被灭门,宅中财物被洗劫一空,墙上用血写下“逆我者亡”四字,百姓闻之皆恐,不少人被迫入教,逆党势力愈发猖獗。
更甚者,“永生会”竟暗中联络漠北残蒙部落,约定“秋高马肥之时,南北夹击大明”。江南都指挥使司察觉异动后,曾派兵围剿,却因逆党熟悉地形,且徒众悍不畏死,数次围剿皆损兵折将。江南巡抚急奏朝廷,言“逆党已控松江、嘉兴二府漕运,若不速派大军,恐漕运断绝,江南危矣”。
七月初三,紫宸殿内气氛凝重。文武百官分列两侧,阶下的鎏金铜炉中,檀香袅袅升起,却驱不散殿内的肃杀之气。盛宁女帝身着衮龙袍,端坐于御座之上,手中紧攥着江南巡抚的急奏,目光扫过群臣,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前蒙余孽,死灰复燃,以‘永生’邪说祸乱江南,残杀百姓,勾结外敌,此乃滔天大罪!江南乃大明财赋重地,漕运维系国本,若任其蔓延,国将不国!”
话音落,兵部尚书出列奏道:“陛下,江南都司兵力不足,逆党势大,需派宗室勋贵挂帅,统京营精锐前往镇压。臣举荐宁王明家策——宁王早年随太宗征战漠北,骁勇善战,且深谙兵法,此去必能平定逆乱。”
明家策时任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年方二十八,面如冠玉,却因常年军旅生涯,眉宇间带着几分锐利。闻听举荐,他即刻出列,单膝跪地:“臣明家策,请命出征!若不能荡平‘永生会’,擒获逆首,愿提头来见陛下!”
女帝见他意气风发,微微颔首,随即传旨:“准奏!命宁王明天策为征南大将军,佩征南将军印,统京营神枢营、神机营精锐五千,及南京右军都督府兵马一万五千,合计两万大军,即日启程。”
紧接着,女帝目光转向阶下五位身着铠甲的将领——此五人便是大明赫赫有名的“五大上将”:中军副将赵烈,善使长枪,曾于雁门关一枪挑杀元军主将;左军副将林锐,精于骑射,百步穿杨;右军副将陈武,力大无穷,惯用一对八十斤重的镔铁斧;后军副将黄毅,深谙阵法,曾以三千兵力破元军两万;前军副将周泰,骁勇善战,常为先锋,身经百战却毫发无伤。
“赵烈、林锐、陈武、黄毅、周泰听旨!”女帝声音提高几分,“命尔等五人随宁王出征,任先锋、副将之职,务必各司其职,协同作战。朕赐尔等‘便宜行事’之权,凡逆党徒众,拒降者格杀勿论;凡被胁迫入教者,若能弃暗投明,一律赦免。”
“臣等遵旨!”五大上将齐声领命,声震殿宇,甲胄碰撞之声铿锵有力。
随后,女帝命内侍取来征南将军印与尚方宝剑,亲手交予明家策:“此印乃兵权之证,此剑可斩违令之将。朕盼你早日凯旋,还江南一片太平!”
明家策双手接过印剑,郑重叩首:“臣定不负陛下厚望,荡平逆党,凯旋归来!”
七月初五,长安城外的校场上,两万大军列阵整齐。神枢营的骑兵身着银甲,手持长枪,胯下战马昂首嘶鸣;神机营的步兵肩扛火铳,腰挎弯刀,队列如林;京都右军都督府的兵马则身着青甲,手持盾牌,气势如虹。“五大上将”分列阵前,赵烈持枪,林锐挎弓,陈武握斧,黄毅持令旗,周泰佩弯刀,个个威风凛凛。
明家策身着金盔银甲,手持征南将军印,立于高台之上。他目光扫过麾下将士,声音洪亮:“将士们!江南百姓正遭‘永生会’逆党蹂躏,他们散布邪说,残杀无辜,勾结外敌,妄图颠覆我大明江山!陛下命我等出征,是信任,更是责任!今日我等誓师,不破逆党,绝不还朝!”
“不破逆党,绝不还朝!”两万将士齐声高呼,声浪直冲云霄,惊得天上的飞鸟四散而逃。
誓师过后,大军兵分三路:周泰率前军三千为先锋,先行出发,探察“永生会”动向,扫清沿途逆党据点;明天策亲率中军一万,携赵烈、林锐随行,直奔松江府——据探报,“永生会”的总坛便设在松江府城郊的破庙里;陈武、黄毅率后军七千,负责押运粮草,保障漕运畅通,同时镇守后方,防止逆党逃窜。
大军出征的消息传至江南,百姓们纷纷焚香祈福。松江府的百姓听闻宁王亲率大军前来,更是喜极而泣,不少人自发组织起来,准备为大军带路、送粮。而“永生会”的逆党得知朝廷派大军镇压,虽有慌乱,却仍负隅顽抗——其首领“永生教主”召集徒众,谎称“朝廷大军乃‘妖魔’所化,入教者可凭符水刀枪不入”,并下令加固据点,准备与明军死战。
七月中旬,周泰率领的前军抵达松江府境内。他深知“永生会”徒众虽多,却多为乌合之众,且缺乏正规训练,遂决定先打一场小规模的胜仗,挫其锐气。他探得松江府下辖的青浦县有一处逆党据点,聚集了近千徒众,便率三千前军连夜奔袭。
深夜,青浦县的逆党据点内,徒众们正围着篝火,听一个黑衣头目宣讲“永生邪说”。周泰率将士们悄悄摸至据点外,一声令下,将士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据点。逆党徒众猝不及防,顿时乱作一团。周泰身先士卒,弯刀挥舞,斩杀数名逆党头目。其余将士也奋勇杀敌,逆党徒众虽悍不畏死,却怎敌得过训练有素的明军?不到一个时辰,近千逆党便被剿灭,仅少数人逃脱。
周泰拿下青浦县据点后,即刻派人向中军报信。此时,明家策已率中军抵达松江府城外,他接到周泰的捷报,心中稍定,随即召集“五大上将”议事。
“周将军首战告捷,挫了逆党锐气,甚好。”明家策指着桌上的地图,“据探报,‘永生会’总坛设在松江府城郊的龙华庙,逆首‘永生教主’聚集了近万徒众在此,且在庙外挖了壕沟,筑了土墙,妄图死守。此外,嘉兴、苏州二府还有逆党余部近万,若我等强攻龙华庙,他们恐会前来支援,届时我军将腹背受敌。”
黄毅闻言,上前一步道:“王爷,末将有一计。可派林锐将军率五百骑兵,前往嘉兴、苏州二府,沿途设伏,牵制逆党余部,使其无法支援龙华庙;陈武将军率后军一部,绕至龙华庙后方,切断逆党的退路;赵烈将军与末将随王爷正面进攻;周泰将军率前军作为机动兵力,随时支援各处。如此一来,逆党首尾不能相顾,必败无疑。”
众人皆点头称是。林锐抱拳道:“王爷放心,末将定能牵制住嘉兴、苏州的逆党,不让他们前进一步!”
陈武也瓮声瓮气地说:“末将这就率军绕后,断了逆党的退路,让他们插翅难飞!”
明家策见众人意见一致,当即下令:“就依黄将军之计行事!明日拂晓,全军出击,务必一举荡平龙华庙逆党总坛!”
七月十八拂晓,松江府城郊的龙华庙外,明军已完成部署。正面,明家策率中军五千列阵,赵烈持枪立于阵前,将士们手持火铳、长枪,严阵以待;后方,陈武率三千后军堵住了龙华庙的退路,镔铁斧在晨光中闪着寒光;远处,林锐率五百骑兵疾驰向嘉兴、苏州方向,马蹄声渐远;周泰率前军三千在侧,随时准备支援。
“吹号!进攻!”明家策一声令下,中军的号角声骤然响起。神机营的将士率先开火,火铳轰鸣声震耳欲聋,龙华庙外的土墙瞬间被轰出数个缺口。随后,赵烈率长枪兵冲锋,将士们踩着壕沟中的木板,奋勇冲向土墙缺口。
庙内的逆党徒众在“永生教主”的煽动下,挥舞着大刀、长矛,疯狂地冲向明军。然而,他们的血肉之躯怎敌得过明军的火铳与长枪?顷刻间,逆党徒众死伤惨重,惨叫声、哭喊声不绝于耳。有不少被胁迫入教的百姓见明军势大,纷纷扔下武器,跪地投降。
“永生教主”见势不妙,想要从后方突围,却被陈武率军拦住。陈武大喝一声,手持镔铁斧冲向“永生教主”,一斧便将其手中的桃木剑劈断。“永生教主”吓得魂飞魄散,转身想逃,却被陈武一斧砍倒在地,当场毙命。
逆首被杀,其余逆党徒众更是军心大乱,纷纷投降。不到三个时辰,龙华庙的逆党总坛便被明军攻破,近万逆党徒众或被斩杀,或被俘虏。而林锐率领的骑兵也在嘉兴、苏州二府打了几场胜仗,牵制了逆党余部,使其无法支援龙华庙。
此战过后,明军乘胜追击,清剿江南各地的逆党余部。至七月底,江南七府二十四县的“永生会”逆党已被彻底平定,近两万逆党徒众中,除首恶分子被依法处置外,其余被胁迫入教者皆被赦免,遣返原籍。
消息传至长安,紫宸殿内一片欢腾。盛宁女帝览奏后,龙颜大悦,下旨嘉奖明家策及五大上将,赏赐金银、绸缎无数,并命户部拨款赈济江南受灾百姓,修复被逆党破坏的漕运码头。
此时的江南,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漕运码头的商船往来如梭,苏杭的丝绸、松江的棉布源源不断地运往京城;百姓们走出家门,重建家园,街头巷尾又响起了商贩的吆喝声。而远在松江府的明军大营中,明天策正与五虎上将商议班师之事。他望着江南的绿水青山,心中默念:“陛下,臣不负所托,江南已安。”
盛宁五年的江南靖乱,不仅荡平了“永生会”逆党,更彰显了大明的国威。宁王明家策与五大上将的名字,随着这场平乱之战,载入了大明的史册,成为盛宁盛世中,一段铁血丹心的佳话。而江南百姓也永远记得,那年仲夏,明军旌旗所向,荡平邪祟,还了江南一片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