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舞十一年,秋意正浓,霜叶如丹,映照着大明的山河锦绣。镇国王明鼎府上,红绸飘舞,喜乐喧天,一场盛大的喜事如同惊雷,震动了整个京城。
镇国王明鼎,自弱冠之年便随先帝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先帝登基天之际,执其手,托付江山社稷,封他为镇国王,命其守护大明北境,震慑外敌。明鼎不负圣恩,数年来,朔风之中,他身披战甲,率铁骑踏破敌营,令边疆蛮夷闻风丧胆,保得大明北疆安宁。其威名,在朝堂与民间传颂,百姓皆赞他是大明的守护神,将士们敬他如军中之魂。
王府内,王妃郭氏临盆。郭氏出身名门,温婉贤淑,与明鼎伉俪情深,成婚数载,先前为皇室添加一郡主,如今方又得子嗣。待产之时,王府上下皆揪心,丫鬟仆妇们脚步匆匆,稳婆进进出出,热水、巾帕不断送进产房。明鼎在庭院中来回踱步,虽久经沙场,此刻却也紧张得手心冒汗,望向产房的目光里满是担忧与期待。
直至一声清亮啼哭划破长空,紧接着,另一声啼哭与之呼应,宛如双凤和鸣。产房门开,稳婆满脸喜色,跪地报喜:“恭喜王爷,贺喜王爷,王妃诞下双生子,母子平安!”明鼎长舒一口气,大步跨入产房,见秦氏面色苍白却带着欣慰笑意,榻上两个襁褓中的婴儿,小脸皱红,却透着生机,心中柔情顿起,眼眶竟微微湿润。
喜讯飞传至紫禁城,朱舞帝闻之龙颜大悦。此时的大明,在朱舞帝的励精图治下,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然皇室子嗣单薄,今镇国王府添双生嫡子,无疑是国之祥瑞。朝堂之上,朱舞帝当堂让大内总管马晓斌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镇国王妃诞下大明皇室第一对双生儿,此乃天佑我大明,赐名嫡长子为明家信,望其长成后忠信为本,护佑家国;赐名嫡次子为明家康,祈愿他一生康健顺遂,为大明繁荣添力。赏黄金万两,白银千万两,珠宝十箱,绫罗绸缎二十箱。镇国王明鼎戍边有功,今又喜得麟儿,功在社稷,望其再接再厉,护我大明千秋万代。钦此!朱舞十一年十月三十日。”
旨意传至王府,明鼎率阖府上下跪地接旨,高呼万岁。一时间,王府门前车水马龙,送礼的官员、贺喜的宾客络绎不绝。各部尚书、侍郎带着精心准备的贺礼,满面笑容,说着吉祥话;京城的富商巨贾们也纷纷凑趣,奉上奇珍异宝,以求与王府攀些交情。王府内张灯结彩,宴席连摆三日,珍馐美馔流水般上桌,酒香四溢,宾客们欢声笑语,共贺这难得盛事。
明家信与明家康满月之日,更是热闹非凡。镇国王府大开中门,迎八方来客。宫中来人,赐下御制的金锁、玉佩,寓意着皇室恩宠。京城百姓也自发聚于王府门前,舞龙舞狮,锣鼓喧天,孩童们嬉笑奔跑,争抢着王府洒出的喜糖。街头巷尾,茶馆酒肆,人们谈论的皆是镇国王府双生子,传颂着这为大明带来希望与喜气的佳话。
随着岁月流逝,明家信与明家康在王府众人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明家信自幼聪慧,对兵书战策兴趣浓厚,常缠着王府的老将们听沙场故事,眼中透着对保家卫国的向往;明家康则心地善良,喜文墨丹青,于花草鱼虫间感受自然之美,笔下画作渐有灵气。兄弟俩一文一武,相辅相成,镇国王明鼎看着双子,心中满是期许,知晓他们未来必能在大明的天空下,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延续镇国王府荣耀,为大明盛世添上浓墨重彩的篇章。 而整个大明,在这份喜悦的笼罩下,也似被注入新的活力,向着更为昌盛辉煌之路稳步迈进,朱舞帝的江山,愈发稳固,百姓们在这盛世余晖里,憧憬着无尽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