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层层涟漪,在短短二十四小时内,就汇聚成了滔天巨浪。
小禾发起的“我们不是商品”联署行动,像一根引线,点燃了积压在无数创作者心底的火焰。
响应者如潮水般涌来,三千,五千,很快便突破了万人大关。
最让“纯量资本”感到刺痛的,是那批已经签约的“天味研究院”成员。
他们曾是莫沉舟模式下最成功的“产品”,如今却成了最坚定的反叛者。
“他们给了我一笔我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一个年轻厨师在视频里,眼眶通红,声音却异常清晰,“可我夜里做梦,梦见的不是银行账户的数字,而是陆师傅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子,菜要用心炒,心意是钱买不来的’。”
“我以为我得到了自由,结果却是失去了灵魂。”
“我不想我的菜,只是一堆能被量化的数据。”
一个个视频,一句句泣血的自白,被苏晚星和她的团队连夜整合成了一部名为《人心不可标价》的纪录片。
在“星火线下电影节”的特别展映单元,当最后一个镜头结束,全场死寂了数秒,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风暴的中心,远不止于此。
老吴拿着一份名单,双手都在微微颤抖,他指着上面一连串的名字,对苏晚星说:“你看,这些人……都是当年‘纯粹经济学奖学金’的获得者,莫沉舟亲自资助的天才!现在,他们集体发表了公开声明!”
那份声明的标题,像一把利剑,直插莫沉舟的心脏——“我们学交易,不是学冷漠。”
舆论的洪流彻底冲垮了资本筑起的高墙。
苏晚星抓住时机,通过星火文化的官方渠道,向莫沉舟发起了公开辩论的邀请,主题尖锐而深刻:“信任,是否是文明的累赘?”
起初,莫沉舟的公关团队以“日程繁忙”为由冷漠拒绝。
但当全网的声讨和质疑如山呼海啸般涌来时,他终于无法再保持沉默。
他同意了,但要求以线上视频的形式进行,似乎想借着屏幕,维持自己与那些“无用情绪”的距离。
辩论当天,全球数亿人在线观看。
莫沉舟一如既往,西装革履,背景是象征着绝对理性的数据流瀑布。
他引经据典,从经济学原理到社会演化论,试图证明“纯粹交易”才是最高效、最公平的社会形态。
轮到苏晚星时,她没有急于反驳任何理论。
她只是平静地看着镜头,然后,她身后的屏幕亮起。
那是一段精心剪辑的蒙太奇。
画面里,阿哲在“野食”的后厨,手把手教新来的徒弟如何感受食材的纹理;陈师傅在寒夜里,为刚刚结束演出的皮影戏艺人端上一碗滚烫的姜汤;陆野深夜不眠,一遍遍为学员们纠正握刀的姿势,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衫……最后,画面定格在《回声》那部电影中,女主角泪流满面却眼神坚定的脸庞,一行字幕浮现:“我不是背景板,我是回声。”
影像结束,苏晚星的声音才缓缓响起,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莫先生,你说信任是病毒,是一种降低效率的原始情感。可是,病毒不会让人甘愿为另一个人熬夜,不会让人甘愿为另一个人流汗,更不会让人甘愿,为另一个人流下滚烫的眼泪。”
一瞬间,直播间的弹幕静止了。
莫沉舟的脸色冷了下来,声音里透出冰川般的寒意:“你们感动于无意义的眼泪,我只关心整体的效率。历史终将证明,剔除情感干扰的纯粹交易,才是人类文明的终极秩序。”
他的话音未落,直播画面突然被切断,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陌生的监控视角。
小九的声音在苏晚星的耳机里响起:“搞定!”
画面中,是“纯量资本”一间窗明几净的办公室。
一名身居高位的高管,正将一份文件拍在桌上,对着一个年轻的下属厉声呵斥:“签了这份‘情感剥离承诺书’!你的同情心和犹豫,正在拖累整个项目的回报率!”
那个年轻人抬起头,脸上满是泪水,崩溃地嘶吼:“可那家小店是他们夫妻俩一辈子的心血啊!我们不能就这么毁了它!”
“心血?”高管冷笑一声,“在我的报表里,那只是一串可以被优化的成本数字!”
苏晚星将这段视频公之于众,她的目光如炬,直视着屏幕里脸色铁青的莫沉舟:“这就是你追求的‘纯粹’?这就是你的‘终极秩序’?把人心变成一本冷冰冰的账本,把一个活生生的人,逼到崩溃的边缘?”
全场哗然!
直播间的弹幕以前所未有的密度爆炸了。
连一向以中立着称的财经媒体,都连夜发表评论文章,标题触目惊心:“莫沉舟的资本,已非工具,而是暴政。”
存量资本的冰冷堡垒,在这一刻,从内部开始轰然倒塌。
三天后,一个身影悄然出现在“野食”的门口。
梧桐使者将一只老旧的录音笔放在柜台上,没有进厨房,甚至没有看苏晚星一眼,只留下一句疲惫的话:“这是我最后一次为你做事。”
苏晚星按下播放键,录音笔里传出两个略带青涩却同样骄傲的声音。
一个是年轻时的莫沉舟,另一个,赫然是程家的老太爷。
“您说‘正统’要靠那虚无缥缈的血统来维系,我说‘秩序’要靠绝对公平的交易来维持,”年轻的莫沉舟说道,“其实我们都一样,我们都害怕失控。”
苏晚星握紧了那支尚有余温的录音笔。
眼前,一行淡蓝色的系统提示悄然浮现:
【‘共生意志场’完成最终因果闭环——‘我们’不再是个体的情感共鸣,而是群体的共同信仰。】
当夜,苏晚星通过“星火文化”宣布:“从今日起,‘星火文化’及其所有关联项目,必须引入三项核心机制:‘师徒契约’‘共信评估’‘情感分红’。”
消息一出,应者云集。
黎明时分,莫沉舟独自站在自家顶楼的露台上,巨大的城市在他脚下苏醒。
他能看到,几乎每一块户外屏幕上,都在滚动播放着“我们不是商品”的海报和《人心不可标价》的片段。
他转身走进书房,打开了最深处的保险柜,取出一本边角泛黄的童年相册。
他翻开其中一页,照片上,年轻的母亲正满眼温柔地为生病的他熬药。
旁边,是母亲亲手写下的一行字:“妈妈的味道,是无价的。”
他颤抖着手,伸向了旁边的销毁器按钮,却在即将按下的最后一秒,停住了。
就在这时,手机铃声突兀地响起。是他在国外读大学的儿子。
“爸,”电话那头的声音有些犹豫,但更多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我……我把‘纯粹经济学’的课退了。我想……我想回国,去‘野食学院’学做饭。”
莫沉舟闭上了眼,一滴滚烫的泪,终于从他那如同精密仪器般控制的眼角滑落。
而此刻,在城市的另一端,苏晚星正站在刚刚落成的“共益体”新总部大楼前。
晨光熹微,一面崭新的旗帜正缓缓升起。
旗帜上没有复杂的logo,只有一行古朴而有力的大字:
“凡以命传艺者,皆为正统。”
系统面板在她意识中无声浮现,只有一行最终的结语:
【‘我们’已立,新道已成。】
辩论的胜利和资本帝国的动摇,仅仅是一个开始。
《人心不可标价》在星火电影节的展映只是引爆舆论的火种,而当这部凝聚了无数人心血与泪水的纪录片被完整上传至全网,一场真正席卷整个社会的价值审判,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