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 年 1 月 12 日,南亚次大陆的铅灰色云层压得极低,仿佛要将巴铁某空军基地的跑道压进黄沙里。
三架涂着迷彩色的运 - 8c 运输机并列停在跑道上,引擎启动时的轰鸣像惊雷滚过,地面的细沙被气流卷起,
在机身周围形成一层朦胧的沙雾。机舱内,总参军情局政委赵蒙生手指按在波斯湾地图的覆膜上,
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那是一张标注着密密麻麻红蓝标记的军用地图,沙特宰赫兰空军基地的位置被红笔圈了三个圈,
旁边还标注着 “美军第 366 战术战斗机联队驻地” 的小字。
一分局局长祁同伟站在地图另一侧,腰间的64式手枪枪套上别着枚银色纪念章,
那是他参与东风 - 15 导弹研制时获得的。
他低头调整着战术背囊的肩带,背囊里装着的AK74m短突击步枪(加装了消音器和全息瞄准镜)、64 式微声手枪、还有 12 枚 82-2 式卵形手榴弹,每一件装备都被他按作战顺序排好。
“记住,从巴铁军港换乘‘汉级’091 型核潜艇后,全程保持无线电静默。”
赵蒙生的声音压得极低,只有身边三人能听清,
“潜艇会在伊拉克近海 10 海里处的‘魔鬼暗礁区’上浮 ,
那里水下礁石密布,美军‘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 AN\/SpS-49 雷达扫不到,我们乘 724 型蛙人输送艇潜登,凌晨三点前必须抵达巴士拉老城区的秘密落脚点,晚一分钟都可能暴露。”
祁同伟抬眼看向地图,指尖点在波斯湾海域的蓝色标记上:
“‘提康德罗加’级的 AN\/Sqq-89 声呐系统探测范围能到 200 公里,潜艇下潜深度得控制在 300 米以下,
上浮时要借助暗礁的声波干扰,而且得关掉主动声呐,全靠艇长的经验手动操作。”
他顿了顿,从口袋里掏出个巴掌大的笔记本,上面记着他连夜查的美军部署情报,
“另外,美军在霍尔木兹海峡还部署了 p-3c 反潜机,每两小时巡逻一次,我们换乘时得避开巡逻航线。”
周志和是一分局政委,常年在基层带兵,脸上带着风霜,他从战术背囊里掏出份加密电报,递到两人面前:
“我已经和巴铁陆军第 11 军确认,他们的‘阿戈斯塔’级潜艇会在我们航线南侧 20 海里处佯动,同时派三艘巡逻艇在波斯湾中部游弋,故意暴露雷达信号,吸引美军注意力。”
他看向机舱内整齐列队的一百名特战参谋,每个人都穿着荒漠数码迷彩服,脸上涂着三色油彩,
背着的背囊上还挂着沙漠伪装网,“队员们的装备都检查过了,每人携带 7 个基数的弹药,
还有三天的压缩干粮和净水片,塑性炸药按每人 2 公斤配备,足够应对突袭。”
四个小时后,运 - 8c 运输机的起落架在巴铁军港附近的临时机场着陆,轮胎摩擦跑道的刺耳声响过后,
机舱门迅速打开。
特战队员们分成十组,每组十人,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下舷梯,钻进早已等候在跑道旁的 “东风” 军用卡车。
卡车的帆布篷被拉得严严实实,车厢里只开着微弱的战术灯,队员们借着灯光最后检查装备,
祁同伟将AK74m 的弹匣退出,确认每一发 5.8 毫米子弹都填满,又把消音器拧得更紧;
赵蒙生则检查着腰间的飞刀,那是他从特种部队带出来的习惯,七柄淬了麻醉剂的飞刀藏在绑腿里,能在三米内精准命中目标。
军港深处的海面上,一艘通体黝黑的 “汉级” 091 型核潜艇正像一头巨鲸般潜伏着,
艇身的流水孔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指挥塔上的潜望镜缓缓转动,警惕地观察着周围海域。
“全员登艇!” 祁同伟第一个跳上潜艇的舷梯,冰凉的海水溅在他的作战靴上,他却毫不在意,
只是回头清点人数。队员们依次登艇,潜艇的舱门缓缓关闭,舱内的空气瞬间变得闷热,
螺旋桨搅动海水的低沉声响在舱室里回荡。
接下来的三天,他们挤在狭窄的鱼雷舱和住舱里,每个人都蜷缩着身体,只有在换班时才能站起来活动一下,
祁同伟利用这段时间,给队员们讲解美军 F-15 战斗机的装甲薄弱点,还有宰赫兰基地的地堡结构;
赵蒙生则在沙盘上模拟突袭战术,反复推演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
1 月 16 日凌晨两点,潜艇的潜望镜突然升起,艇长的声音通过广播传到舱内:“抵达‘魔鬼暗礁区’,准备上浮!”
舱内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队员们纷纷起身,整理装备。
潜艇缓缓上浮,舱门打开的瞬间,带着咸味的海风灌了进来,祁同伟第一个跳上 724 型蛙人输送艇,艇身仅能容纳五人,他握着方向盘,目光紧盯着远处伊拉克海岸线的轮廓,
夜色中的海岸线像一条黑色的丝带,只有偶尔闪过的渔火能辨清方向。
输送艇的发动机采用静音设计,在海面上行驶时几乎听不到声响,只有螺旋桨划水的细微动静。
凌晨两点半,输送艇在一片荒芜的海滩靠岸,这里布满了细碎的贝壳和礁石,队员们跳下艇,脚踩在冰凉的海水里,迅速在海滩上集结。
“按编组行动,目标巴士拉老城区三号民居。”
祁同伟压低声音下令,手里的战术手电发出微弱的红光,对着队员们比划着战术手势。
一百名特战队员分成十个小队,每个小队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参谋带队,像幽灵一样钻进沙漠的夜色里。
沙漠的昼夜温差极大,凌晨的气温低至零下五度,队员们的作战服上很快结了一层白霜,但没人敢放慢脚步,
他们知道,每多耽误一秒,海湾的局势就复杂一分,获取情报的机会窗口也就缩小一分。
巴士拉老城区的秘密落脚点是一间废弃的杂货铺,墙面斑驳,门口堆着破旧的油桶,窗户上糊着厚厚的报纸,
从外面看和周围的民居没什么两样。
祁同伟率先靠近杂货铺,用手势示意队员们警戒,然后轻轻敲了敲门板,
三短一长,这是事先约定好的暗号。
门板吱呀一声打开,负责联络的海外情报员阿卜杜勒脸色慌张地迎了上来,他穿着当地的白色长袍,
手里还攥着个发烫的无线电对讲机:“祁局长、赵政委,有紧急情况 —— 程战耕副局长,他还活着!”
“什么?” 祁同伟猛地攥住阿卜杜勒的胳膊,指节几乎要嵌进对方的肉里,眼睛瞪得溜圆,
“你再说一遍!程副局长在哪?”
阿卜杜勒咽了口唾沫,语速飞快,声音因为紧张而发颤:
“我们的线人在宰赫兰空军基地当厨师,昨天他偷偷给我传消息,说基地的地下地堡里关着个‘中国战俘’,
能说流利的英语,
后来我们比对照片,确认那就是程副局长!
而且根据其他情报,确信程战耕副局长已经掌握了美军战俘导弹的全套技术资料。
美军暂时没发现他的身份,只把他当成普通的平民战俘,关在地堡的三层牢房里。”
赵蒙生和周志和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 ,
程战耕是总参军情局一分局的副局长,上次派往海湾的特战小队负责人之一,
一个月前最后一次传回消息时,说他被美军包围,随后无线电信号就中断了,所有人都以为他已经牺牲,
没想到他不仅活着,还带出了 “战斧” 巡航导弹的核心技术资料。
祁同伟的心脏狂跳起来,作为参与过东风 - 4、东风 -11等弹道 导弹研制的军工专家,他比谁都清楚 “战斧” block II 巡航导弹的价值,
那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亚音速巡航导弹,其 tER 地形匹配制导系统能让导弹在沙漠地区精准命中目标,
误差不超过 10 米;而 F107-wR-450 小型涡扇发动机的推力重量比,更是国内当时尚未突破的技术瓶颈。
“这些资料要是能传回去,至少能让我们的巡航导弹研制进程缩短十年!”
祁同伟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他一把抓过地图,手指点在宰赫兰基地的位置,
“必须立刻营救!美军的情报部门迟早会发现程副局长的身份,一旦他们拿到那份资料,后果不堪设想。”
赵蒙生点头,语气坚定:“我和你带三十名特战队员去,挑选枪法最好、格斗能力最强的,
剩下的七十人由周政委带领,留在巴士拉负责接应 ,
我们得在美军反应过来前,把程副局长救出来,然后从伊拉克边境撤回巴铁。”
周志和没有异议,他从背囊里掏出份卫星地图,铺在地上:
“这是宰赫兰基地的最新卫星图,我已经标好了地堡的位置和美军的岗哨分布。
你们从伊拉克边境出发,沿着沙漠公路走,白天潜伏,晚上行动,大概需要两天时间才能抵达。
我会在这里设立临时指挥点,用加密频道和你们保持联系,一旦美军有异动,立刻通知你们。”
两天后的 1 月 18 日傍晚,祁同伟和赵蒙生率领三十名特战队员,驾驶五辆 “猛士” cSK181 沙漠全地形车,
从伊拉克边境出发。全地形车涂着荒漠迷彩,车顶加装了 12.7 毫米重机枪,车身两侧还挂着沙漠伪装网,
在黄沙中行驶时,几乎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