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省城“辰力技术实验室”迎来了一场至关重要的“大考”——首次规模化应用测试。测试地点选在了省军区某部的康复中心,对象是一批因长期高强度训练导致肌肉劳损、关节损伤的尖子兵。这次测试的目的,是验证经过“校准器”标准化后的辰力理疗仪,在实际批量使用中的效果和稳定性。
实验室上下严阵以待。林丕和亲自带队,调试设备,核对参数。林敬波则坐镇中医专家组,为每位参与测试的战士进行详细的体质辨识,制定个性化的理疗方案。连社牛大叔林丕邺都收起了玩笑,紧张地协调着各方。
测试第一天,康复中心里整齐地摆放着二十台崭新的辰力理疗仪。战士们带着好奇和些许怀疑躺了上去。当仪器启动,发出均匀柔和的嗡鸣和莹光时,整个大厅充满了一种宁静而奇特的氛围。
几天后,效果开始显现。一位肩关节严重损伤、原本抬臂都困难的侦察兵,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活动范围明显增大了!一位有老腰肌劳损的炮兵班长,咧着嘴笑说:“这玩意儿比膏药管用!热乎乎地往里头钻,舒服!”
数据记录更是喜人:疼痛指数普遍下降,关节灵活性、肌肉耐力等客观指标均有显着改善!更重要的是,二十台设备的数据高度一致,重复性极佳!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钱教授看着汇总的数据报告,激动得老泪纵横,紧紧抱住林丕和,“林工!咱们的心血没白费!这标志着辰力技术正式从实验室走向了实用化!”
消息传开,实验室沸腾了!连军区领导都亲自前来视察,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希望尽快在部队系统推广。这意味着,辰力技术真正成为了守护国家钢铁长城的一份力量。
就在省城实验室捷报频传的同时,林家村里,林漺的“辰光舞”也跳出了新名堂。
原来,邻村有位在城里当护士的周阿姨,回娘家探亲时,偶然看到了林漺领着孩子们跳“星辰快乐操”。她发现这套操动作舒缓优美,又蕴含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感,联想到城里医院那些需要做康复训练的病人,便灵机一动,邀请林漺去她们医院的康复科,教一些简单的动作给病人活动筋骨。
林漺有点胆怯,拉着姐姐林凛的手:“依姐,我能行吗?医院里都是大人……”
林凛心里却是一动:这可是将辰力理念以另一种形式推广的好机会! 她鼓励妹妹:“怎么不行?你的舞能让人开心,舒展筋骨,这就是最好的药引子。去吧!依姐陪你去。”
于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穿着漂亮裙子、略有些紧张的林漺,在县医院康复科的小活动室里,面对着一群好奇的病人(有关节炎的老人、有中风后遗症的患者),开始教他们跳简化版的“辰光舞”。她没有讲什么大道理,只是用童稚的声音喊着口令,做着示范,耐心地纠正动作。
奇迹般地,这些平时懒洋洋不愿动的病人,被小老师活泼的舞姿和真诚的笑容感染了,都跟着比划起来。活动室里充满了久违的笑声。连主治医生都惊讶地发现,几位坚持跳舞的病人,情绪和配合度明显提高,康复进度也加快了!
这事很快被县里的小报记者知道,写了一篇《八岁女娃的“舞蹈”竟成康复良药?》的报道。林漺一下子成了小名人,被称为“康复小天使”。她编的“辰光舞”也开始在附近的医院和养老院小范围流传起来。
林漺兴奋地跟姐姐分享喜悦,林凛摸着她的头,心里盘算:嗯,不错,依漺这条路子也算走通了,以后说不定能发展成“辰力康复体操”体系。又多一个能顶事的!离躺平目标又近一步!
辰力技术在国内外引起的关注持续升温。一天,一位特殊的客人到访了省城实验室。来人是一位四十岁左右、温文儒雅的学者,名叫陈明远,是美籍华人,在哈佛医学院从事生物能量研究多年,是国际该领域的知名专家。他是看到国际学术期刊上林丕和等人发表的关于辰力场生物效应的论文后,专程利用休假回国探访的。
陈明远博士没有摆任何架子,而是以纯粹学者的身份,与林丕和、林敬波以及实验室的专家们进行了深入的技术交流。他对辰力技术展现出的独特效果和其中蕴含的东方哲学思想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尊重。
“林工,林老,”陈博士感慨地说,“你们的研究非常了不起!它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主流理论的视角。尤其是在能量与生命整体观的联系上,给了我很多启发。如果有可能,我非常希望能与国内同行有更深入的合作。”
林敬波捻须微笑:“陈博士过奖了。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欢迎你常回来看看,咱们一起探讨,把这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用现代科学语言说清楚,造福更多人。”
陈明远博士的到访,不仅带来了国际前沿的视角,更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的原创科技,正在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的关注和回归。这无疑给实验室的同事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外面的世界风生水起,林家小院的日子依旧温馨而充满烟火气。
林岽和潘辉的“自动投喂机”历经无数次失败后,居然真的成功了!虽然结构简陋,投掷精度随缘,但好歹能把鱼食扔到池塘中央了。两个“工程师”看着自己的杰作,成就感爆棚。阿白则对这台抢了自己工作的机器颇为不满,经常趁人不备,用扁嘴去啄那个发射杠杆,试图搞点“技术破坏”。
林凛的“小神医”名头越来越响,村里谁家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磕碰划伤,都爱先来找她看看。她总是沉着冷静,用自己学来的知识和依公教的法子妥善处理。她心里清楚,这只是积累经验和声望的过程,真正的目标,是推动辰力医学体系的建立。
傍晚,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吃饭。林敬波依公和林丕和说着省城实验室的进展;曹浮光和林丕华聊着家长里短;林漺叽叽喳喳说着教跳舞的趣事;林岽和潘辉埋头苦干,比赛谁吃得快;阿白在桌下巡逻,捡拾掉落的饭粒。
林凛安静地吃着饭,看着眼前这热闹非凡、生机勃勃的一家子,心里那份“躺平”的蓝图越发清晰坚实:技术突破,应用拓展,人才汇聚,家族兴旺……照这个势头下去,再过些年,等弟弟妹妹们都成才独当一面,辰力事业根深叶茂,她这个“幕后推手”大概真可以功成身退,安心享受这偷来的美好人生了。
想到这里,她嘴角微微上扬,给身边的妹妹林漺夹了一块她最爱吃的海蛎煎。
星光初现,辰光正好。少年们的梦想,家族的希望,与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正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交织成一曲最动人的乐章。而我们的故事,仍将在这片辰光下,继续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