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1也开始帮忙【扫描中……检测到部分板卡含有微量金、银,但提取成本远高于价值。发现三块板卡上的主控芯片型号为xx87,该型号芯片在五年前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设备,目前已停产,但在特定维修领域仍有少量需求,二手市场价格预估在30-50元\/片。另发现若干品相完好的高精度电容……】
隐月心中一动。
信息差。
又是信息差。
这些被当做垃圾论斤卖的板卡里,明明藏着可以单独拆卖,价值更高的零件。
她不动声色地挑出了那三块带有xx87芯片的板卡,又顺手拿了几块上面有完好电容和特定型号接口的板子。
“老板,这些我都要了,多少钱?”
老头看了看她挑出来的一小堆,估摸了一下重量:“给十五块吧。”
隐月付了钱,将这几块玩意儿小心地包好,放进了编织袋。
她没有立刻去寻找买家。
她需要更多的信息。
隐月让741接入网络,重点搜索电子元器件二手交易平台、维修论坛,查找xx87芯片以及她挑出的其他几个型号元件的求购信息和使用领域。
反馈很快回来。
xx87芯片确实有零星求购,价格在40元左右。
而那些高精度电容,在音响dIY爱好者圈子里有一定需求。
利润空间不大,但这是一个新的、更具技术含量的捡漏方向。
它需要专业知识,或者需要741这样的外挂来识别价值,也需要渠道来变现。
隐月看着手中那几块花了十五块钱买来的板卡,眼神闪烁。
八百多块钱的本金,或许可以尝试一下这个方向。
风险在于可能看走眼,或者找不到合适的买家导致资金积压。
但回报是,一旦打通这个链条,单次交易的利润率将远高于卖废品。
隐月需要更谨慎,也需要一点运气。
晚上,她将那块需要拆解才能取出芯片的板卡放在龙星星面前,旁边放着从驿站工具间借来的小巧螺丝刀和镊子。
“把这个芯片,完好无损地取下来。”她的指令简单直接。
龙星星看着那块布满元件的绿色板卡,眼中闪过一丝茫然和畏惧,但她没有问为什么,只是默默地拿起工具,开始小心翼翼地尝试。
她的手指因为紧张而有些发抖,动作笨拙。
隐月就在旁边看着,不出声指导,也不催促,只是用目光施加着无形的压力。
这是一个测试。
测试龙星星的耐心、精细操作能力,以及在这种全新、未知任务面前的服从度。
龙星星失败了两次,弄断了两根细小的引脚。
在隐月冰冷的目光下,她额头渗出冷汗,第三次,她更加小心,屏住呼吸,花了将近半个小时,终于将那个比指甲盖还小的芯片,颤巍巍地取了下来,虽然边缘略有损伤,但大体完好。
隐月拿起芯片,看了看,没评价,只是收了起来。
“明天继续,直到能熟练、无损地拆下十个为止。”
龙星星低下头,看着自己微微颤抖的手指,低声应道:“是。”
隐月转身,走向自己的房间。
身后,是龙星星对着那块复杂板卡,继续埋头苦干的沉默身影。
整治在继续。
而生财之道,也终于看到了一丝超越体力劳动和低级信息差的微光。
隐月知道,她必须抓住这缕光。
日子在一种近乎机械的循环中向前碾过。
龙星星的服从日益固化,像程序设定好的指令,精准而麻木。
隐月的高压管控未曾松懈,但她的重心,已悄然向那缕微弱的财路偏移。
旧货市场成了她的信息前沿。
隐月不再满足于被动捡漏,开始主动出击。
她让741建立了简单的电子元件数据库,重点关注那些停产但仍有维修市场需求的芯片、特定型号的电容、电感,甚至一些老式设备上的稀有接口。
她穿梭在各个摊位间,目光锐利如扫描仪,在成堆的“电子垃圾”中寻找着被埋没的价值。
起初,她凭借741的辅助,小试牛刀。
用几块钱收来的废旧板卡,拆下能用的元件,转手卖给网上联系好的维修店或dIY爱好者,一次能赚个二三十块,利润率远超卖废品。
但这个过程耗时耗力,拆解需要耐心和技巧,寻找买家也需要时间和运气。
她需要更高效的方式。
一次,在一个专卖二手工具和五金杂件的摊位上,她看到了一台半旧的热风焊台和一套精密螺丝刀。
摊主显然不识货,或者说不在乎,将它们和一堆生锈的钳子扳手堆在一起,标价五十块。
隐月心脏猛地一跳。
热风焊台是拆卸贴片元件的利器,能极大提高效率和成功率。
她不动声色地上前,拿起那台落满灰尘的焊台看了看,又检查了一下螺丝刀。
“老板,这套工具三十卖不卖?”她开始还价。
摊主是个中年汉子,正叼着烟跟人下棋,头也不抬:“五十,少一分不卖。”
“三十五。”隐月语气平淡,“再加你这堆没人要的废旧电路板。”她指了指角落里一小堆明显是赠品都嫌占地方的板卡。
摊主这才抬头打量她一眼,见她是个女人,穿着朴素,挥挥手:“行行行,拿走拿走,别耽误我下棋。”
隐月付了钱,将热风焊台、螺丝刀和那一小堆添头板卡仔细包好,感觉像是捡到了宝藏。
这堆添头里,她至少发现了两个有价值的芯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台热风焊台,就是她的“器”。
有了专业工具,隐月的“电子垃圾”淘金效率显着提升。
她开始敢于收购一些看起来更复杂、元件更密集的板卡,拆解出的有价值元件种类和数量也多了起来。
她甚至在网上一个小型电子爱好者论坛里,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批量收购渠道,虽然价格被压得较低,但胜在出货快,资金回流迅速。
本金在缓慢滚动。
从八百多,逐渐积累到了一千三。
还债依然遥远,但隐月已经看到了这条路上更远的风景。
身体的改善依旧缓慢而痛苦。
她像对待一台老旧的机器,定期用鸡蛋和维生素,再加上拉伸锻炼,来勉强维持着身体不至于彻底停摆。
疲惫是常态,但那种濒临极限的眩晕感,出现的频率确实在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