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邯郸钢铁厂,巨大的高炉如钢铁巨人般矗立,炉口喷出的橘红色火焰刺破灰蒙蒙的天空,热浪隔着百米都能感受到。许辰跟着工业旅游团站在观景台,看着监控屏幕里的数据不断跳动——高炉内温度高达1500摄氏度,铁矿石在焦炭的作用下熔化成铁水,顺着出铁口缓缓流出,宛如一条奔腾的火龙,最后注入铁水罐,被机车运往炼钢车间。
“秦朝的冶铁技术还停留在‘块炼铁’阶段,”导游拿着激光笔指向高炉,“把铁矿石和木炭堆在一起烧,温度最高才1000度,炼出的铁又脆又多孔,还得反复锻打才能用。而现代高炉用焦炭作燃料,温度能到1500度,直接炼出液态铁水,一天就能炼几千吨,质量还特别好。”
许辰盯着流淌的铁水,系统里的秦朝史料瞬间弹了出来:此时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刚统一六国的嬴政正为“兵器升级”发愁——秦军虽有百万雄师,但武器大多是青铜器,少量铁器不仅产量低,还容易折断;北方匈奴的骑兵用的铁刀铁箭,锋利耐用,秦军在边境屡屡吃亏。史料里还记载,负责冶铁的少府令章邯,昨天刚因“月产铁不足百斤,无法供应军需”被秦始皇骂得狗血淋头,差点被投入诏狱。
“这简直是为投射量身定做的场景!”许辰心里一激灵。系统立刻锁定时空坐标:此刻的邯郸冶铁作坊,章邯正跪在地上,对着一堆碎铁锭唉声叹气,十几个铁匠抡着铁锤反复锻打,可铁锭还是一折就断,秦始皇派来的内侍正站在旁边催促,扬言“再炼不出好铁,就抄没全族”。
“必须让秦始皇亲眼看到高炉冶铁的威力!”许辰快步走到休息区,打开系统剪辑界面。为了符合秦朝的技术水平,他把现代高炉做了“本土化改造”:钢结构炉体换成“巨型陶土炉”,热风炉简化为“竹管鼓风”,焦炭改成“改良木炭(加草木灰提升燃烧温度)”,连控制温度的仪器都换成“观察火焰颜色的陶片标尺”——所有材料都是秦朝能找到的陶、木、铁,核心原理却完美保留“高温熔融、鼓风增氧、连续出铁”。
为了突出“降维打击”的爽感,许辰特意做了分屏对比:左边是邯郸作坊“铁匠锻打十日,得碎铁十斤”,右边是高炉“一日出铁百吨,铁水直接铸剑”,下方用秦隶字体标注“巨炉融铁,一日千钧,剑利如霜”。解说词用秦朝口语,语速放缓,反复拆解“筑炉、装料、鼓风、出铁”四个步骤,还插入了“高炉截面示意图”,用简单的线条标出“炉喉、炉身、炉缸”的结构,连“木炭在下、矿石在上”的装料顺序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定向投射到邯郸冶铁作坊上空,目标人物锁定秦始皇(他刚从咸阳赶来视察),确保章邯和铁匠们都能看清细节。”许辰调整画面色调,使其带着高炉火焰的暖橙色,背景音乐换成了激昂的秦筝曲《秦风·无衣》,“这样既能彰显‘天降祥瑞’的庄重,又能激发秦始皇的雄心。”
【时空定位确认...投射通道稳定...视频信号传输中...投射成功!】
手机屏幕闪过一道赤红色的光,视频文件瞬间消失。许辰望着远处高炉喷出的火焰,仿佛能看到两千两百多年前的邯郸上空,正展开一块足以改写中国冶金史的巨大天幕。
***秦朝,邯郸冶铁作坊。
寒风卷着铁屑吹过作坊,章邯跪在冰冷的地面上,额头抵着尘土,浑身都在发抖。面前的石台上堆着十几块碎铁锭,最完整的一块也只有巴掌大,一掰就断。旁边的铁匠们都垂着头,手里的铁锤沉甸甸的——他们已经连续锻打了三天三夜,把能想到的办法都试了,可炼出的铁还是脆得像陶片。
“章邯!”内侍尖细的声音像冰锥一样刺过来,“陛下就在城外,半个时辰后就到!要是让陛下看到这堆破烂,你觉得你还有命活吗?”
章邯猛地抬头,眼里布满血丝:“内侍大人,不是臣不尽力,是这铁……实在炼不好啊!木炭烧不旺,铁矿石融不了,锻打十次断十次,臣真的没办法了!”
他从事冶铁三十多年,从少年时就跟着父亲学“块炼法”,可这方法的局限就像一道鸿沟——温度上不去,铁里的杂质除不掉,再好的铁匠也炼不出好铁。昨天在咸阳宫,秦始皇拍着案几怒吼“匈奴用铁刀砍我秦兵如切菜,你却连百斤好铁都炼不出”,那声音至今还在他耳边回响。
就在这时,作坊上空突然亮起一道赤红色的光芒,紧接着,一块巨大的天幕凭空铺开,将整个作坊都罩了进去。光芒里飘着细碎的火星,热浪扑面而来,比铁匠炉的温度还要灼热。
“这是……天降神火?”一个铁匠惊呼着跪倒在地,其他人也跟着磕头,以为是得罪了火神。只有章邯猛地站起身,目光死死黏在天幕上——那光芒里的火焰,比他见过的任何火焰都要旺盛,仿佛能烧穿天地。
天幕中,首先出现的是“巨型陶土高炉”的全景:高炉足有十丈高,炉口喷着橘红色的火焰,十几个工匠正往炉顶装料,炉底的竹管不断鼓风,火焰越烧越旺。解说声(秦朝口语)缓缓响起:“此炉名‘融铁巨炉’,以陶土筑成,高十丈,径三丈,下层燃改良木炭,中层装铁矿石,竹管鼓风增氧,炉内温度可熔矿石成铁水,一日可出铁百吨。”
“十丈高的炉?一日出铁百吨?”章邯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他快步走到天幕下方,盯着画面里的高炉结构,“你们看!那竹管往炉里鼓风,火焰就变旺了!还有那装料顺序,木炭在下,矿石在上,这样火才能烧透!”
内侍也看呆了,忘了催促,嘴里喃喃自语:“百吨铁……要是有这么多铁,陛下就能造百万铁剑,何愁匈奴不灭?”
天幕里的画面继续推进,出现了“出铁场景”:工匠打开炉底的出铁口,橘红色的铁水顺着陶槽流出,像一条火龙钻进泥模里,冷却后直接变成了锋利的铁剑。解说声再次响起:“铁水直接铸器,无需反复锻打,剑可断铜,矛可穿甲,十日可造万件兵器。”
“直接铸剑?不用锻打?”章邯倒吸一口凉气。他这辈子都在和“锻打”打交道,最清楚反复锻打的辛苦,现在居然能让铁水直接变成兵器,这简直是神术!他突然抓住身边的老铁匠:“老李,你看那炉的结构,陶土能筑那么高吗?竹管鼓风管用吗?”
老铁匠眯着眼,盯着天幕里的细节:“能!陶土加稻草夯实,就能筑高炉!竹管绑上皮囊,几个人一起鼓风,肯定比咱们用嘴吹旺!”
此时天幕里出现了“铁剑测试”的画面:士兵用高炉炼出的铁剑,一下就斩断了青铜剑,刺穿了三层铁甲,旁边用秦隶标注“巨炉铁剑,力敌百铜”。章邯再也按捺不住,大喊一声:“快!把所有陶工、木匠都叫来,咱们现在就画图纸,筑巨炉!”
铁匠们瞬间炸了锅,有的去找陶工,有的去砍竹子做鼓风器,有的去准备木炭和铁矿石,作坊里的绝望气息一扫而空,全是干劲。内侍见状,连忙跑出去禀报:“陛下!天降神幕,教我们筑炉融铁之法,章邯说能一日炼百吨铁!”
***半个时辰后,秦始皇的銮驾抵达作坊外。
嬴政穿着玄色龙袍,腰间佩着太阿剑,面色威严。刚下车就看到作坊上空的天幕,以及里面流淌的铁水,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异,快步走进作坊。
“陛下!”章邯跪在地上,指着天幕,“此乃天降神幕,教我等‘融铁巨炉’之法,可一日炼百吨铁,直接铸剑,锋利无比!”
嬴政盯着天幕里的铁水铸剑场景,沉默不语,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剑柄。他征战多年,最清楚铁器的重要性,秦军要是能装备这样的铁剑铁矛,横扫匈奴、平定百越都不在话下。
“此法可行?”嬴政的声音低沉,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章邯连忙磕头:“陛下,臣已看清楚细节!巨炉用陶土筑成,鼓风用竹管皮囊,燃料用改良木炭,皆是我大秦现有之物,三日之内可筑成小炉试炼!”
嬴政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作坊里忙碌的工匠,突然大笑起来:“好!好一个天降神幕!章邯,朕给你十日时间,若能炼出好铁,朕封你为‘冶铁侯’,赏千金!若不成,你提头来见!”
“谢陛下!臣万死不辞!”章邯激动得泪流满面,重重磕头。
嬴政又看向身后的丞相李斯:“李斯,传朕旨意,调全国最好的陶工、木匠支援邯郸,所需材料,优先供应!十日之后,朕要在此亲眼见铁水出炉!”
李斯连忙躬身:“臣遵旨!”
***三日之后,邯郸作坊旁,第一座小型陶土高炉拔地而起。
高炉高三丈,径一丈,用陶土混合稻草夯实,炉底埋着十几根竹管,连接着皮囊鼓风器。章邯亲自指挥装料:下层铺改良木炭(加了草木灰),中层装砸碎的铁矿石,上层盖一层薄木炭。
“点火!”章邯一声令下,工匠们点燃木炭,十几个壮丁一起拉动皮囊鼓风。竹管往炉内鼓入空气,火焰瞬间旺了起来,炉口喷出的火苗从红色变成了橘黄色。
嬴政和李斯站在远处观望,神色紧张。嬴政的手紧紧握着剑柄,心里既期待又忐忑——要是真能成功,大秦的军事实力将提升十倍。
“陛下,您看!炉口的火焰变颜色了!”李斯指着炉口,“老匠说,火焰变黄,温度就够高了!”
章邯眼睛都不敢眨,紧盯着炉身的温度标尺(陶片上刻的火焰颜色刻度)。当火焰变成亮白色时,他大喊:“开炉!”
工匠们小心翼翼地打开出铁口,一股热浪喷涌而出,紧接着,橘红色的铁水顺着陶槽流了出来,落在泥模里,发出“滋滋”的声响。
“出铁了!真的出铁了!”章邯激动得跳起来,铁匠们也欢呼着拥抱在一起。
嬴政快步走过去,看着冷却后的铁锭,拿起一块掂量了一下,又用太阿剑敲了敲,铁锭发出清脆的声响,没有一丝裂纹。他哈哈大笑:“好!好铁!比以前的铁硬十倍!章邯,你立了大功!”
当天下午,工匠们用铁水铸造了十把铁剑。嬴政亲自测试,铁剑轻松斩断了青铜剑,刺穿了铁甲,他当即下旨:“在全国推行‘融铁巨炉’之法,邯郸建十座巨炉,咸阳建二十座,三个月内,必须造出百万铁剑、千万铁箭!”
***十日之后,邯郸的十座巨型陶土高炉全部建成,日夜不停地运转。每座高炉一天能出铁百吨,铁水直接铸造成剑、矛、箭头等兵器,由驿站源源不断送往边境军营。
章邯穿着嬴政赏赐的侯爵礼服,站在高炉旁,看着忙碌的工匠,心里满是感慨。以前一个月炼百斤铁,现在一座炉一天就炼百吨,这都是天幕的功劳。他特意挑选了一批聪明的工匠,教他们高炉的建造和维护技术,然后派往全国各地,指导建炉冶铁。
“章侯,这是今天的账本。”账房先生捧着账本跑过来,笑得合不拢嘴,“十座炉出铁千吨,铸了十万把剑、五十万支箭,已经送往前线了!蒙恬将军派人送信来,说士兵们拿到铁剑,都快疯了!”
章邯接过账本,看着上面的数字,突然想起天幕里的画面——那更高大的高炉,更先进的技术。他暗暗发誓:一定要不断改良巨炉,让大秦的冶铁技术越来越强,让大秦的兵器天下无敌。
消息传到边境,蒙恬率领的秦军换上了高炉炼出的铁兵器,与匈奴骑兵决战。铁剑斩断匈奴的青铜刀,铁矛刺穿匈奴的皮甲,秦军大获全胜,一口气收复了河套地区。蒙恬在战报里写道:“巨炉铁兵,锐不可当,匈奴闻风丧胆,不敢南下牧马!”
嬴政收到战报时,正在咸阳宫宴请百官。他举起酒樽,对着邯郸的方向遥遥一敬:“天降巨炉之法,助我大秦一统天下!传朕旨意,封天幕为‘冶金神师’,在邯郸建‘神炉庙’,四时祭祀!”
***一月后,咸阳宫。
嬴政看着各地送来的冶铁奏折,邯郸、咸阳、临淄等地的巨炉都已投产,铁产量比以前提升了千倍,不仅能供应军需,还能制造铁犁、铁锄等农具,百姓种田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李斯走进宫殿,手里捧着一把新铸的铁剑:“陛下,这是邯郸新铸的‘天幕剑’,用巨炉铁水铸造,锋利无比,可斩金玉!”
嬴政接过铁剑,拔剑出鞘,寒光四射,剑身映出他的面容。他看着剑身上的纹路,突然大笑起来:“有此神炉,有此铁兵,朕的江山可传万世!章邯,你果然没让朕失望!”
此时的邯郸冶铁作坊,已经扩建了十倍,二十座巨炉日夜运转,火焰照亮了半边天。章邯站在最高的高炉旁,看着流淌的铁水,仿佛能看到大秦的士兵拿着铁剑征战四方,百姓用铁犁耕种田地,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王朝,正在铁水的浇灌下崛起。
***现代,许辰的书房里。
许辰盯着系统界面上的“秦朝冶铁技术革新报告”,嘴角忍不住上扬。报告里详细记录了高炉冶铁在秦朝的推广过程:从邯郸的第一座小型高炉,到全国的百座巨炉,再到秦军装备的全面升级,甚至还附上了蒙恬战报的拓片和“天幕剑”的实物照片(系统生成)。
“叮!”系统提示音响起:
【检测到高炉冶铁法在秦朝成功推广,解决“铁产量低、质量差”难题,推动兵器与农具革新,提升军事实力与农业效率,加速大一统王朝稳定,信仰值+!】
【奖励“秦朝陶土高炉迷你模型”一套,含陶土炉体、竹管鼓风器、木炭矿石仿真件,按原比例缩小,可模拟点火出铁过程,还原度99%。】
许辰点击领取,一个古朴的木盒出现在桌上。打开木盒,迷你高炉栩栩如生:陶土炉身带着烧制的痕迹,竹管鼓风器连接着小皮囊,甚至还配有一小罐“铁水”(红色树脂模拟)。他按照天幕里的步骤,点燃迷你木炭(电子仿真火焰),拉动皮囊鼓风,看着“铁水”从出铁口流出,仿佛能看到两千两百多年前,章邯站在巨炉旁,看着铁水流出时的激动表情。
许辰掏出手机,拍了张迷你高炉的照片,配文:“从块炼铁的反复锻打,到高炉铁水的奔腾流淌,冶铁技术的每一次飞跃,都是文明进阶的脚步。当秦始皇看到铁剑斩断青铜,当蒙恬用铁兵横扫匈奴,当百姓用铁犁翻开沃土——这就是科技的力量,能让泥土变成钢铁,让弱小变成强大,让王朝在烈火与铁水中铸就辉煌。”
发完朋友圈,许辰又开始琢磨下一次的投射内容。他翻着系统列表,目光停在了“各朝技术比拼”的选项上——第二卷中段正好要写各朝技术大比拼,汉朝的铁剑、唐朝的纸、宋朝的玻璃、明朝的红薯都已落地,正好可以做个混剪视频,激发各朝帝王的竞争心,让技术革新的浪潮来得更猛烈些。
“就这么定了!”许辰握紧拳头,打开视频剪辑软件,“下一次,让各朝帝王好好比一比,看看谁的技术更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