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的日子,每一刻都如同在炭火上炙烤。沈清辞表面依旧维持着揽月阁的日常,读书、习字、打理那几盆长势喜人的兰花,甚至偶尔还会开启直播,展示些闲适的闺阁生活,仿佛那夜在靖王府书房内石破天惊的提议从未发生。
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内心的弦绷得有多紧。太子那边的打压似乎暂缓了些许,不知是靖王府暗中施加了影响,还是对方在观望。王氏的刁难也诡异地沉寂下来,只是那偶尔投来的、混合着忌惮与探究的眼神,更让人不安。
就在这种山雨欲来的压抑中,靖王府的回信,终于在五日后,经由那条隐秘的渠道,送到了沈清辞手中。送来的并非原稿,而是一份重新誊写、并添改了许多朱批的文本。
沈清辞屏退左右,独自在灯下展开。只看了开头几行,她的心便沉了下去。
条款极其苛刻,冷硬的措辞如同萧绝本人,不带丝毫温度。
开篇明义,强调此为“权宜合作”,无关情爱,仅为各取所需。随后便是详细的“约法三章”:
一、互不干涉内务。明确写明,沈清辞不得过问靖王军政、财务及一切私人事务;同样,靖王亦不会干涉沈清辞的“私产经营”及“个人恩怨”,但附加了一条,“不得损害王府声誉及利益为前提”。
二、人前需为一体。条款详细规定,在一切公开场合,双方须维持“夫妻和睦”之表象,举止得体,互为臂助。沈清辞需履行王妃之责,掌管中馈,应对宗亲命妇,但所有重大府务决策及人员调配,最终裁定权在靖王。
三、合作之终止。列明了数条单方面可终止合作的条件,包括但不限于,一方违约、一方失去利用价值、一方行为危及对方核心利益、以及,“当合作基础不复存在时”。最后一条措辞模糊,却充满了绝对的主动权。
此外,还有许多细碎的约束:未经允许,不得探听王府机密;未经报备,不得随意离府;甚至对沈清辞带入王府的仆从数量及背景都有严格限定。
通篇下来,权力与义务极不对等,处处彰显着靖王的绝对主导和她作为“合作者”的从属地位。这更像是一份卖身契,而非平等盟约。
沈清辞放下纸张,指尖冰凉。这样的结果,她并非完全没有预料。与虎谋皮,岂能指望猛虎与你平等相待?萧绝肯回应,本身已是一种信号,但他必然要将风险和控制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她没有愤怒,也没有绝望,而是迅速冷静下来,开始逐条分析。苛刻,但也并非全无余地。至少,他承认了她“私产经营”和“个人恩怨”的独立性,虽然加上了前提条件。这或许是她能争取的底线。
她重新铺开纸笔,开始撰写回复。她没有在情绪上纠缠,而是就事论事,针对具体条款提出修改意见。
对于“互不干涉”,她表示认可,但提出,“个人恩怨”的处理,在不动用王府明面力量、不显着损害王府利益的情况下,她应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并要求将“不得显着损害王府声誉及利益”这一前提,更明确地定义范围。
对于“人前一体”和“王妃职责”,她表示会尽力履行,但提出,对于王府中馈,她需要至少明面上的管理权,以便更好地扮演王妃角色,应对内外审视。同时,她带入王府的仆从,必须包括林嬷嬷与半夏,这是底线。
对于“终止条件”,她提出,若因不可抗力或对方先行违约导致合作终止,无过错方不应承担后续不利后果,并要求增加一条,“合作期间,双方均负有保密义务,不得对外透露契约内容”。
她的回复有理有据,既承认了靖王的主导地位,也在关键处坚守了自己的核心利益,行动自由、财产独立和基本的人身安全保障。她知道,过分的退让只会让对方更加轻视,适度的坚持才能赢得一丝尊重。
信送出后,又是几日的等待。
这一次,回信来得更快。送回来的契约终稿,朱批少了许多。萧绝接受了她关于“个人恩怨”自主权的明确界定,同意了林嬷嬷与半夏随嫁,也加入了保密条款。但在王府中馈的管理权限上,他并未松口,只写明“协理”,最终决定权依旧在他。对于仆从数量,也做了明确限制。
这已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条件。
沈清辞看着那两份内容完全一致、分别以端正楷书誊写清楚的最终契约,一份墨色,一份为表区分用了靛蓝。末尾,留下了双方签名用印的位置。
她拿起那支熟悉的狼毫笔,在属于她的那份契约上,于“乙方”之后,稳稳地签下了“沈清辞”三个字。笔力透纸,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决绝。随即,她取出了一枚小巧的、母亲留给她的鸡血石私章,蘸了印泥,用力地钤在了名字下方。
做完这一切,她将签好的契约与那枚用作信物的竹制令牌一同封好,送出。
不久,属于靖王的那份契约被送回,末尾“甲方”之后,是凌厉霸道的“萧绝”二字,以及一方玄鸟纹样的朱红王印。
契约,成立。
沈清辞将那份代表着冰冷利益的靛蓝色契约小心收起,放入系统空间最深处。她走到窗边,夜色已然降临,相府各处陆续亮起灯火。昏黄的光透过窗棂洒在她身上,将她的影子拉得细长,落在冰冷的青砖地上,像一道无法挣脱的羁绊。
手中似乎还残留着那契约纸张冰凉的触感,那触感顺着指尖蔓延,渗入四肢百骸,让她忍不住打了个轻颤。从此,她的命运将与那个冷酷、强大、心思难测的男人紧紧捆绑在一起。前路是更为复杂的王府深渊,是更为激烈的朝堂风波,每一步都可能踏错,每一次呼吸都可能暗藏危机。
心中五味杂陈,有脱离目前困境的些许轻松,像卸下了压在肩头多日的巨石;有对未知未来的隐隐不安,如同站在漆黑的路口,看不清前方是否有陷阱;更有一种破釜沉舟后、即将踏上全新战场的凛然,仿佛手中已握住武器,哪怕面对千军万马,也不愿再退缩半步。
这条路,是她自己选的。从提出合作的那一刻起,从在契约上落笔的那一瞬间起,她就没有了回头的余地。无论未来是万丈光芒,还是万丈深渊,无论会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多少人心叵测,她都会走下去,一步一步,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