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片段先是模糊的色块,只能看出隐约的明暗轮廓。
然后,随着灵魂意识的聚焦,渐渐变得清晰,每一处细节都慢慢浮现出来。
片段里的记忆碎片一个个在姜知的眼前闪过:
有穿着粗布襦裙的女人在灶台前弯腰擦汗,粗布的衣料贴在后背,被汗水浸出深色的印记,
灶台上的铁锅冒着滚滚白汽,水汽氤氲着往上飘,模糊了女人的侧脸。
灶台旁边的木案上,还摆着半篮带着泥的萝卜,萝卜缨子翠绿,沾着的泥土颗粒清晰可见,一看就是刚从地里拔出来不久。
有扎着总角的孩子抱着女人的腿哭,小脑袋埋在女人的裙摆上,肩膀一抽一抽的。
孩子手里攥着块啃了一半的麦饼,麦饼边缘有些发硬,咬过的地方,露出里面粗糙的麦麸,碎屑粘在孩子的嘴角。
有喧闹的集市,青石板路上挤满了人,脚步声、说话声、叫卖声混在一起。
挑着担子的小贩边走边喊“糖人——甜口的糖人——”,担子两头的木架上,还插着几支做好的糖人。
画面转了转,像被人轻轻拨了一下的走马灯,又出现另一种场景,氛围一下子安静下来:
有人坐在雕花桌前写字,桌子是深色的硬木,纹路深浅不一,看得出是用了好些年的旧物。
狼毫笔握在指间,笔尖蘸满墨汁,落在宣纸上时力道均匀,晕开深黑的墨点,
墨点慢慢扩散,边缘带着淡淡的晕染。
桌角摆着一盏青瓷砚台,砚台边缘有细微的磨损,里面还残留着一点未磨尽的墨屑。
有窗外的白玉兰,树枝从窗棂伸进来,枝头缀着几朵盛放的玉兰花。
风轻轻吹过,几片花瓣悠悠落在青石板上,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紧接着,一双手轻巧地去捡,手指纤细,指甲修剪得整齐,指尖捏着花瓣的根部,小心翼翼地把花瓣拢在一起。
有手里翻着线装书的手指,手指关节分明。
线装书的纸页泛黄,边缘有些卷曲。
手指翻过纸页时,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一页一页地往下翻着,看得清书页上印着的竖排文字,只是字太小,辨不清具体内容……
虽然记忆之中看不清翻书之人的样貌,连模糊的轮廓都没有,姜知却在脑海之中能清晰地脑补出,那正在翻书的,是怎样一个恬静而又优雅的女子。
她应该是坐得端正,腰背挺直,眼神专注地落在书页上……
可看着看着,姜知的视线却突然顿住了。
她皱起眉,心里冒出一丝疑惑。
之前蕙娘和她说,她在自己的记忆中应该是一个充满书卷气的女子。
所以,区分赵娟和蕙娘她们两个,很有可能就直接按照书卷气和烟火气去区分就好了,
也就是,书卷气重的是一个人,烟火气浓的是另一个人。
可是……
不管怎么说,一个人都不可能生活在两个朝代吧?
姜知看着面前越来越繁杂的记忆片段,皱起了眉。
古代的粗布襦裙和现代的塑料玩具,古代的集市叫卖和现代的超市货架,这些完全不同时代的元素,怎么会出现在同一个人的记忆里?
姜知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指尖在虚空中轻轻点了点,让那些记忆画面重新流动起来。
面前那些被归为“烟火气”的画面里,一半透着明显的现代痕迹:
有女人在不锈钢水槽前洗青菜,水龙头打开,清水“哗哗”地流着,粗糙的时候不断地轻轻揉搓,慢慢冲掉青菜叶子上的泥土;
有孩子坐在塑料小凳上看动画片,小凳是鲜艳的红色,孩子眼睛盯着前方的屏幕,手里拿着彩色的塑料玩具;
有超市里推着购物车的身影,货架上摆着包装鲜艳的零食,包装袋上印着各种图案和文字,一眼就能看出是现代的商品;
另一半却是带着古代粗布、麦饼、集市的旧时光景:
有穿襦裙的女人弯腰站在土灶前,扎总角的孩童抱着女人的腿哭闹,青石板铺就的集市上,挑着糖人担子的小贩边走边吆喝,周围围着几个踮脚张望的孩子,衣角沾着尘土却笑得灿烂……
而那些“书卷气”的画面,却除了古代场景,却还有现代的场景:
现代的木质书桌上摆着的打印的语文课本、数学课本;
有一些试卷,试卷上印着黑色的题目,旁边有红色的批改痕迹;
有现代的铅笔、钢笔、水笔;
有一块黑板,上面用白色粉笔写着数学公式;
还有几缕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上的情景,阳光是金色的,在桌面上投下窗的影子;
还有在工厂里面对着电脑的场景,电脑屏幕上面显示着表格,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在电脑上输入什么数据,旁边的打印机“嗡嗡”地响着,吐出打印好的纸张……
姜知心里忽然一动,像是有什么东西被打通了,之前的疑惑有了一点头绪。
她盯着那些交织的画面,手指在虚空中慢慢划过,试图理清里面的关联。
这么看来的话,赵娟应该也是一个读过很多书的人,不然那些现代的书卷气场景不会出现在她的记忆里;
而慧娘也曾经……至少做过一段时间的家务事,古代的烟火气场景显然和她有关。
之前按“烟火气”和“书卷气”来区分,根本就是错的。
这两种气质根本不是两个人的区别,而是同一个人在不同场景下的状态。
她压下心里的疑惑,指尖重新动起来,动作比之前更坚定:
把所有带着古代襦裙、麦饼、线装书、古琴的画面,一股脑拖到右边的虚框里;
把所有带着不锈钢水槽、塑料玩具、超市货架的画面,全拖到左边的虚框里。
画面分类得越来越多,原本零散的记忆碎片被一一归位,
蓝光里的场景不停轮转,古代的画面和现代的画面在虚框里各自排列。
姜知的指尖几乎不停歇,速度越来越快,指尖划过虚空时,留下淡淡的痕迹。偶尔余光扫过意识界面右上角的“契合率”数字——
70%、72%、75%、78%、80%……
数字每跳一下,姜知的心就跟着提一下。
她能感觉到,这种分类方式是对的,契合率一直在稳定上升。
数字跳到80%时似乎顿了顿,几秒钟后,又继续往上跳:
81%、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