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火生于混始,焰起于天心。
大火既分,成万物之始;
其脉既聚,成火神之宗。
故火神族以火为命,
以焰为息,
以岩为根,
由是立教,名曰——岩火教。
此教不专为术,
乃为道。
传承火之秩序,使烈不疯;
守火之文明,使炽不灭。
——火神古卷《炎典》第一节
?
一、【山体与殿宇】
岩火教立于火脉源头——赤灵岩山,
山形如卧龙,三脉并生:
?\t中脉为主:承焰阁、火命堂、祭火台
?\t左脉为术:火基堂、涅火池、火纹场
?\t右脉为兵:赤羽营、熔甲台、武火阵
三脉之下,火泉百条,
火瀑三十余丈,
赤岩如壁,火脉如网,
远望似天心刻下一张巨大的红金纹络。
殿中立有“大火石”,
传说为上古太阳玉碎之残,
火神族以此为镇山之器。
?
二、【修学三道】
岩火教修学分三道:
(一)火基之道:学行火命
其训曰:火之初,不为夺,不为杀,只为照世。
火基弟子所学:
?\t聚火·引焰
?\t识火·辨性
?\t小火驭息法
?\t火脉呼吸
?\t火纹入门
此道重“稳”。
稳火者可生万技,火乱者必毁其身。
?
(二)火术之道:以火为器
进入此道者,须火性纯正、气息通畅。
火术分四卷,称为“四经”:
1.《炎经》:烈焰之术
“其焰烈烈,如日初升;
其势赫赫,如军初临。”
修者可使火升九尺,
可以火为壁,
可以焰为刃。
2.《御火经》:御火控形
“火可卷,可舒;
可聚,可散。”
火随心动,器随意成。
此为术者之根本。
3.《焚心经》:火听心声
“心不正,火反噬。”
此经最难,
修者须以赤心净火,通过心灼识念。
若心中有恶,火必先觉。
——岩姒将来会在此经达到极高境界。
4.《燎原经》:大火之道(禁经)
此经只传太子与帝姬。
火可成域,可燃十里。
一般弟子不得窥。
?
(三)承焰之道:承天·承责·承火
此道为火神真正根基,
唯帝姬、太子、赤羽统领可入。
其核心一句:
“持火者,须识影;
护火者,须安火。”
承焰之道共三品:
? 一品:御己火
不让心火疯长,不受火性夺心。
? 二品:护众火
可稳住百火乱阵,让族人不被火焰反噬。
? 三品:承天焰(罕见)
天降异火,大火乱世时,
修者能一人承焰,稳住天地火脉。
岩煜为近千年来唯一承天焰资格者,
岩姒被视为第二位。
?
三、【教学体系与门规】
岩火教有“六守”,
以此为律,刻于火碑上:
1.\t守心:火听心声,心若偏,火必逆。
2.\t守度:火无度则狂,火有度则成器。
3.\t守势:火大以护,不以伤。
4.\t守影:影非恶,忌妄灭之。(被火神族误解最深的一条)
5.\t守序:强者护弱,使火不断。
6. 守族:火族一息不绝,火便不灭。
第4守“影非恶”是从上古遗留下来的教规,但火神族大多不愿深谈此条。
因为他们害怕影。
因为影是他们曾经的伤。
?
四、【法术与祷词(诗经体)】
岩火教所有术法前必须念“火祷”。
其词如下:
“炎兮熙兮,照我玄丘;
赤兮明兮,护我心洲。
火不乱,心不乱;
焰不灭,吾不灭。”
——
四种核心法术对应四首“火歌”:
?
1.〈小火颂〉(新弟子)
“一星之火,可照微尘;
微尘之焰,可守初心。”
?
2.〈御焰行〉(中阶)
“焰随手行,火随心鸣;
手若稳,火如铃;
心若乱,火化兵。”
?
3.〈焚心歌〉(高阶)
“灼灼吾心,不可欺伪;
火识吾念,念偏则毙。”
?
4.〈燎原祭〉(禁术)
“原火无疆,天焰无量;
若授于吾,必以命偿。”
?
五、【弟子阶位】
岩火教弟子共四阶:
1.\t火基弟子(初入火)
2.\t焰徒(可御火)
3.\t火师(可引阵)
4.\t承焰者(太子、帝姬限定)
承焰者位高,不因血统,而因火格。
若有资质者亦可越阶——
但数千年来,无。
?
六、【祭火与火命】
岩火教最重要的仪式是 “祭火”。
每百焰轮举行一次。
仪式在火山巅峰的“祭火台”进行:
?\t岩炎持“火命石”
?\t岩瑶后献“暖火”
?\t赤璃领赤羽军列阵
?\t炎宿诵火经
?\t岩姒立于中央承火
?\t火脉升腾环绕整个火神山
祭火象征:
火神族承天火之命,守三界之光。
所有弟子必须参加。
—
七、【岩火教的精神】
岩火教不是为了塑造强者,
而是为了塑造 能承火、不被火烧尽的人。
其训曰:
“火可明,可暖,可护;
亦可毁,可噬,可夺。
持火者,须先持心。”
岩姒的光,便源于此训。
烬夭的痛,也来自此训被火族选择性遗忘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