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谁也想不到,这两个半大孩子,后来会联手打下江东六郡,开创一个属于他们的时代。
而周瑜从一开始就展现出“合伙人”的自觉———
他不是依附孙策,而是跟孙策并肩而行,这种“强强联合”的关系,贯穿了他此后的人生。
二、从“创业合伙人”到“江东二把手”:
跟着孙策打天下的日子~?
(/_\)
公元191年,孙坚在攻打荆州时被黄祖暗算身亡,年仅17岁的孙策成了“单亲家庭的顶梁柱”,不得不带着父亲的旧部依附袁术。
这时候的孙策,心里憋着一股劲———
他不想寄人篱下,想回江东开创自己的事业。
而周瑜,成了第一个支持他的人。
→_→
公元195年,孙策向袁术借兵,准备渡江回江东,周瑜二话不说,带着自己招募的人马前来投奔。
当时袁术也想拉拢周瑜,毕竟周瑜出身好、能力强,是个难得的人才,但周瑜一眼就看穿了袁术“志大而才疏”的本质,果断拒绝了袁术的挽留,铁了心要跟孙策干。
这眼光,放在现在就是“拒绝大厂offer,跟着兄弟创业”的狠人。
(●.●)
接下来的几年,就是周瑜和孙策的“创业高光时刻”。
两人带着几千兵马,从历阳(今安徽和县)渡江,一路所向披靡:
打刘繇、败王朗、降祖郎,没用几年就拿下了江东六郡(吴郡、会稽、丹阳、豫章、庐陵、庐江),成了江东真正的“话事人”。
《三国志》里记载,孙策和周瑜每次出征,都“行则同车,止则同寝”,士兵们都称呼他们为“孙郎”和“周郎”———
“郎”在当时是对年轻俊才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孙总”“周总”,可见两人的人气有多高。
(☆_☆)
周瑜不仅能打仗,还特别会“搞统战”。
当年攻打庐江时,有个叫桥公(不是《三国演义》里的乔公,正史里是桥公)的名士,有两个女儿,都是“国色天香”的大美女。
孙策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这一下不仅抱得美人归,还拉拢了江东的名士集团,简直是“事业爱情双丰收”的典范。
后来唐代诗人杜牧写“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其实是艺术加工,真实的周瑜和小乔感情很好,而且以周瑜的能力,根本不可能让曹操把老婆抢走。
(●_●)
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年仅26岁的孙权成了江东的新主人。
这时候的江东,内有士族不服,外有曹操、刘表虎视眈眈,可谓“内忧外患”。
关键时刻,周瑜再次站了出来,他带头向孙权行君臣之礼,明确表示支持孙权,还向孙权推荐了鲁肃等人才,帮孙权稳定了局面。
孙权后来回忆说,当时他才19岁,要是没有周瑜,他根本坐不稳这个位置。
从“孙策的合伙人”到“孙权的定海神针”,周瑜用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忠诚”和“担当”。
→_→
三、赤壁之战:不是“诸葛亮借东风”,是周瑜的“神仙操作”~
t^t
提起周瑜,就绕不开赤壁之战。
这场战役是三国时期的“分水岭”,也是周瑜一生最辉煌的成就。
但在《三国演义》里,赤壁之战的功劳被诸葛亮抢了大半———
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好像周瑜只是个“打辅助”的。
但正史里的赤壁之战,周瑜才是真正的“总导演”和“总指挥”,诸葛亮顶多是个“外交使者”。
咱们先捋一捋赤壁之战的背景:
公元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号称八十万)南下,先拿下了荆州,然后顺江而下,准备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统一天下。
当时江东的大臣们分成两派:
投降派和主战派。
投降派以张昭为首,觉得曹操兵力太强,打不过,不如投降;
主战派以周瑜、鲁肃为首,觉得曹操虽然人多,但有致命弱点,能打。
→_→
孙权一开始也很犹豫,毕竟曹操的势力摆在那里。
这时候周瑜站出来,给孙权算了一笔“军事账”,把曹操的弱点分析得明明白白:
1. 曹操的士兵大多是北方人,不擅长水战,而且刚打完荆州,士兵已经很疲惫了(“远来疲弊”);
2. 北方人到南方,容易水土不服,会生病(后来果然发生了瘟疫);
3. 曹操虽然拿下了荆州,但荆州的士兵是被迫投降的,心里不服,不会真心为曹操打仗(“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4. 曹操的后方不稳固,马超、韩遂还在凉州作乱,曹操不敢长时间留在南方。
这一番分析,说得孙权茅塞顿开,当即拍板:
“就听周郎的,跟曹操干!”
然后任命周瑜为左都督,程普为右都督,率领三万水军,联合刘备的两万兵马,在赤壁迎战曹操。
(☆_☆)
接下来就是周瑜的“神仙操作”了。
首先,他派黄盖去诈降。
黄盖是江东的老将,曹操早就听说过他的名声,所以对黄盖的投降信深信不疑。
然后,黄盖准备了几十艘装满干草、油脂的快船,趁着东南风(注意,是自然的东南风,不是诸葛亮借的),快速驶向曹操的战船。
等靠近曹操的船队时,黄盖下令点火,几十艘火船像“导弹”一样冲向曹军,曹操的战船因为被铁索连在一起(连环计是曹操自己搞的,不是庞统献的),根本没法散开,瞬间就成了一片火海。
火借风势,风助火威,不仅烧了曹操的战船,还烧到了岸上的营寨。
周瑜趁机率领大军发起进攻,曹军大乱,士兵们要么被烧死,要么被淹死,要么被江东军队杀死,二十多万大军一下子就垮了。
曹操只好带着残兵向北逃跑,路上又遇到了瘟疫和追兵,最后只剩下几千人回到北方。
(*σ′?`)σ
赤壁之战的胜利,不仅保住了江东,还让刘备有了立足之地,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而周瑜作为总指挥,凭借着精准的战略分析、出色的战术安排和果断的执行力,一战封神,成了当时天下最顶尖的军事家。
连曹操后来都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意思是“我是因为士兵生病,自己烧船撤退的,不是被周瑜打败的”,这明显是“酸葡萄心理”,从侧面也能看出周瑜当时有多厉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