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区可热闹了~
(萧何是西汉开国功臣,在辅佐刘邦建立汉朝、稳定政权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多聚焦于其治国才能、远见卓识和政治智慧。)
《史记》《汉书》:
司马迁在《史记·萧相国世家》中,突出萧何“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的功绩,认为他虽无战场战功,却以后勤保障和治理能力成为刘邦集团的“基石”,并记载刘邦定功时将其列为第一,赞其“功人”(如同指挥作战的人)而非“功狗”(如同冲锋的猎犬)。
班固《汉书·萧何曹参传》基本延续这一评价,强调其“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即顺应民心废除秦制、制定汉法(如《九章律》)的历史贡献。
刘邦作为“直接合作者”,也多次肯定萧何的核心作用,曾说“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明确认可其在后方稳定、后勤供应上的不可替代性。
曹操在评价手下荀彧时,将其比作萧何,称“荀彧之功,拟之萧何”,可见其对萧何“居中持重、稳定大局”能力的推崇。
唐太宗李世民曾以萧何为例,强调治国需“任贤使能”,认为萧何“镇抚关中,足食成军,功冠当时”,将其视为辅佐君主成就大业的典范。
?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认为萧何“谨守管龠,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既肯定其顺应时势的改革,也赞赏其谨慎稳健的执政风格。
●)o(●明末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称赞萧何制定《九章律》“删秦之苛烦,与民相安于简易”,认为其政策为汉朝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制度基础。
这些评价共同指向萧何作为“开国良相”的核心特质:
善于治国理政、注重民生与制度建设、能在关键时刻为政权稳定提供保障,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杰出政治家和后勤管理典范。
七玥只觉得涨知识了,但也有几分枯燥~
她又打来了一个小视频:
“他从未挥剑斩敌,却让刘邦甘愿称他第一功臣~
当韩信在前线冲锋陷阵,张良运筹帷幄之时,这个沛县小弟成为大汉王朝筑起最坚实的地基~
他就是西汉的职场天花板萧相国———“萧何”~
谁能想到这个后勤部长竟是将刘邦从市井混子推上帝位的关键推手~(*′I`*)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汉初三杰”中最神秘的操盘手~
提起汉朝,大家可能先想到刘邦,项羽,但要我说,没有萧何,大汉王朝根本立不起来~
他就像刘邦团队里的幕后操盘手,没有他,刘邦能不能逆袭成功还真不好说…”
七玥:“真的吗?(? ? ?? )”
“萧何是江苏丰县人,搁秦朝那会儿,他是沛县的主力员,相当于现在县里的公务员小领导,专门管法律文书这一块~
萧何这人业务能力超强,做事又靠谱,在当地混的风生水起,连上级领导都点名要把他调去中央,但萧何愣是拒绝了~
为啥?
他早看透秦朝就完犊子,不想去趟那浑水,直接选择在沛县躺平观望…”
七玥:“博主讲的靠谱吗?怎么感觉不对劲~”
“就在这时候,他遇到了改变命运的男人———刘邦。
那会儿,刘邦就是个“街溜子”,天天不务正业,但萧何就跟开了上帝视角似的,认定这人以后能成大事~
刘邦犯事,萧何帮他摆平,刘邦当庭长,萧何手把手教的工作~
最绝的是,刘邦去咸阳出差,别人随份子就给300,萧何直接甩出500,这妥妥的“天使投资人”啊~
秦末天下大乱,陈胜吴广一声吼,天下百姓揭竿而起,县令也慌了神,赶紧找萧何商量~
萧何一合计,直接提议把刘邦叫回来撑场子~
结果,县令临时反悔,还想杀他俩灭口,萧何和曹参连夜翻墙跑路投奔刘邦,到了沛县城下,刘邦写了封信射进城,喊大家反了县令~
百姓早就受够秦朝压迫,直接冲进县衙把县令灭了后直接开门迎接刘邦~
这时候问题来了,谁当老大?
萧何和曹参那叫一个精明,心里都明白起义风险太大,搞不好要“全家火葬场”,果断推举刘邦当”沛公”,自己安心当打工人~
刘邦进咸阳后,其他人都跟土匪似的抢金银财宝,萧何却直奔秦朝档案馆,把全国地图,人口数据,法律条文全打包带走。
这一波操作直接封神,后来“楚汉争霸”,刘邦为啥能精准打击?全靠这些数据~
相当于别人还在盲点打架,刘邦这边已经开了“全图外挂”~
后来,刘邦被项羽逼到汉中当“汉王”,心里那叫一个憋屈,差点就要跟项羽拼命,萧何一顿分析:
“大哥,咱现在就是个“青铜”,跟“王者”硬刚就是“送人头”,不如先在汉中发育,等装备成型再反杀…”
刘邦一听,瞬间冷静下来,带着队伍乖乖去了汉中~
在汉中,萧何又干了件大事,那就是“月下追韩信”~
韩信一开始在项羽那儿当小透明,跳槽到刘邦这儿,也没得到重用,就想直接跑路,萧何听说后,连招呼都不打,连夜骑马去追,刘邦还以为萧何也跑路了,差点哭晕在厕所…
等萧何回来,刘邦气炸了,那么多将领跑了你不追?追个韩信干啥?
萧何直接放大招,劝道:
“普通将领多的是,但韩信这种“军事天花板”,以后我就再也找不到了~
若大王想当汉中王,没韩信也行,但要是想统一天下,必须得有他…”
刘邦一听,咬牙封韩信为“大将军”,事实证明这波投资血赚~
韩信后来带着汉军横扫天下,“背水一战,十面埋伏”,把项羽打的怀疑人生,妥妥的“六边形战神”~
“楚汉战争”打响后,刘邦负责前线,萧何留守关中当后勤部长,这工作看似轻松,实则压力拉满~
萧何一边制定法律法规,一边搞人口普查,还要征收粮草,招募士兵,忙的脚不沾地~
刘邦在前线被项羽打的丢盔卸甲,好几次差点嗝屁,关键时刻萧何总能及时送兵送粮,把刘邦从鬼门关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