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旗岛总部指挥室里,张启元盯着全息地图上“150师”的标记,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这几天米哈伊尔准将的请战报告快把他的案头堆成小山了,字里行间全是大毛将士们按捺不住的求战劲儿。再想想赤旗军要往大陆扩据点,他终于松口:“得,让150师这股劲儿有地方使了。”
他抓起通讯器,语气带着点笑意:“给150师‘大毛’传命令——全师赶紧收队,把家伙事儿都带上,去东部海军基地集合,准备去大陆搞点大动作!”
“收到!马上传命令!”通讯兵利索地应下。
这边指令刚发,150师驻地的训练场就炸了锅。米哈伊尔准将正蹲在地上检查士兵的步枪,一听命令直接蹦起来,对着对讲机喊得全营都听见:“全员注意!总部让咱们动了!2小时内收拾好东西,往东部海军基地冲!弹药、装备都查仔细了,别到时候少了零件!”
大毛士兵们瞬间跟打了鸡血似的——训练服一脱,实战迷彩往身上套;武器库的门“哗啦”拉开,抱着弹药箱的士兵跑得比兔子还快;
通讯兵蹲在卡车旁调电台,嘴里还哼着家乡小调。才1小时不到,先头部队的卡车就排了老长一串,车头对着海军基地的方向,就等吹集合哨,一脚油门冲出去。
东部海军基地的码头早已热闹起来——075两栖攻击舰的甲板上,直升机正有序停放;
东风号航母的雷达天线缓缓转动,舰载机在甲板上排好队列;周边的护卫舰、补给舰也依次列阵。
海军少将宋扬忠站在东风号航母的指挥室里,手里拿着战术平板,一边核对物资清单,一边对着通讯器协调:“两栖攻击舰那边再查一遍登陆艇,航母舰载机燃油务必加满,补给舰的淡水和口粮要够全师用一周!”
指挥部里,张启元看着屏幕上各军舰的备战状态,对着通讯器沉声下令:“各部门最后检查一遍装备,30分钟后全员登船,别耽误了出发时间。老宋,海上的事儿就交给你了。”
“放心!保证把150师安安全全送到地方!”宋扬忠在航母指挥室里朗声应道,抬手看了眼手表,对着身边的参谋说:“通知各舰,登船信号5分钟后发出,让岸边的部队做好准备!”
很快,基地里响起了清脆的集合哨,150师的士兵们背着装备,整齐地朝着登船口走去,军舰上的水兵也伸出援手,帮忙搬运重型装备——整个码头忙而不乱,所有人都在为30分钟后的启航做最后准备。
东部海军基地的登船口前,150师的大毛士兵们排着笔直的队列,迷彩服穿戴整齐,背上的装备包压得肩膀微微下沉,却没一个人乱了阵脚,脚步声“踏踏”响得格外整齐。
“同志们,加快步伐!保持好队形,千万不要掉队啊!”队列前方的少校一边用力挥舞着手臂,一边扯着嗓子高声喊道。他的声音在嘈杂的人群中显得格外响亮,仿佛能够穿透每个人的耳膜。
听到少校的呼喊,士兵们纷纷加快了脚步,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一般,朝着登船的跳板涌去。他们的步伐整齐划一,彼此之间保持着适当的距离,整个队伍显得井然有序。
在踏上跳板的瞬间,有些士兵还不忘回头提醒身边的战友:“小心点啊,这跳板有点滑,一定要站稳了!”这句话就像一阵温暖的春风,吹拂过每个人的心头,让大家在紧张的气氛中感受到了一丝亲切和关怀。
在另一边的装备运输区内,场面异常热闹,各种先进的军事装备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装载和运输。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t90m2b坦克,它那巨大的履带如同钢铁巨兽一般,无情地碾压过地面,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隆隆”声响。在牵引车的引导下,这辆坦克缓缓地开上了登陆舰,仿佛它就是这片区域的主宰。
紧随其后的是虎式装甲车和库尔干人-25步战车,它们的车身涂装着精致的伪装涂层,在阳光的照耀下,泛出令人心悸的冷光。这些装甲车辆不仅外观威武霸气,其强大的火力和防护能力更是让人不敢小觑。
而在步战车的后面,一辆ZSA-UK Linza装甲医疗后送车格外引人注目。车身上醒目的红十字标识,让人一眼就能认出它的用途——承担救护任务。它静静地跟随着步战车。
还有Z-StS“阿赫马特”装甲车、ZA-SpN“泰坦”防地雷反伏击车,以及“切坎chekan”防地雷反伏击车,一辆接一辆地驶上运输舰,驾驶员们小心翼翼地控制方向,确保每辆车都精准停在指定位置。
负责指挥装备登船的军官站在码头边,手中紧握着对讲机,对着话筒大声喊道:“都慢点!注意间距,别磕着碰着!”他的声音在嘈杂的现场中显得格外响亮,仿佛能穿透每一个人的耳膜。
听到军官的呼喊,士兵们纷纷加快了脚步,但并没有因此而慌乱。他们训练有素,各司其职,迅速而有序地执行着任务。
一些士兵主动凑过来,伸出援手,帮助其他战友一起搬运装备。有的士兵仔细检查着车辆的固定绳,确保它们牢固可靠,不会在航行中松动;有的士兵则站在船头,指挥着车辆的行驶方向,确保它们能够准确无误地驶入指定位置。
整个登船现场虽然忙碌,但却有条不紊。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相互配合默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只用了短短 20 多分钟,大部分人员和装备就都顺利登上了军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