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云飞部在风陵渡周边实施的“炮兵游击”和严格的“电子静默”,使日军占领区后方运输和小股部队活动受到严重制约。日军驻汾阳的联队长吉田正一郎大佐,在屡次清剿扑空、无线电侦测无效后,恼羞成怒,决心不再与这看不见的“幽灵”纠缠,而是要集结优势兵力,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举碾碎风陵渡的中国守军,拔掉这颗钉在黄河东岸的钉子,打通南下通道的侧翼威胁。
情报如同雪片般飞入风陵渡指挥部。侦察兵和潜伏的情报员确认:日军正在汾阳、孝义等地秘密集结兵力,至少一个加强大队(附有炮兵中队和装甲车小队)的规模,并囤积了大量弹药和渡河器材,进攻意图已昭然若揭。一场恶战,迫在眉睫。
指挥部内,气氛凝重如铁。方立功指着地图上日军可能的进攻路线,忧心忡忡:“团长,鬼子这次是下了血本!兵力、火力都占绝对优势,肯定是想一鼓作气,正面强攻,碾压我们的防线。我们兵力单薄,硬顶恐怕……”
赵铁柱梗着脖子:“怕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咱们依托工事,跟他拼了!大不了就是个死!”
孙大勇比较冷静:“拼是要拼,但不能硬拼。鬼子炮火猛,我们一线阵地恐怕很难长时间坚守,伤亡会很大。”
楚云飞站在沙盘前,目光锐利地审视着风陵渡前沿的地形。这里并非一马平川,而是由数道连绵的黄土梁峁和深沟组成,纵深足够,但并非不可逾越。他深知,面对日军步炮坦协同的强攻,传统的线性阵地防御,死守一线,只会被对方的优势火力逐步消耗、碾碎。
“不能硬顶。”楚云飞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我们要换一种打法。要让鬼子的铁拳,砸在棉花上,还要被棉花里的针扎得满手是血!”
他拿起代表守军的小红旗,开始部署一种全新的、极具弹性的防御体系:
“放弃部分前沿突出部,实施弹性防御,诱敌深入,梯次阻击,火力逆袭!”
“第一线: 前沿警戒阵地(如野狼坡、碎石沟),只部署少量精锐侦察分队和狙击小组,配备电话和信号弹。他们的任务不是死守,而是预警、迟滞、侦查敌主攻方向和兵力配置,然后利用预设的隐蔽通道迅速撤回主阵地。必要时,可以主动放弃,让鬼子‘顺利’占领。”
“第二线:核心阻击阵地(老虎梁、鹰嘴涧)。”楚云飞将红旗插在这两道地势最险要的山梁上,“这里才是真正的绞肉机!利用反斜面工事、坚固的火力点、密布的雷场和交叉火力网,坚决阻击消耗敌军。炮兵观测所前出至此,精确引导后方炮火覆盖敌军进攻队形。”
“第三线:预备反击阵地(风陵渡主阵地前最后一道山脊)。”楚云飞的手指向最后一道防线,“在这里隐蔽配置最强的预备队(一营主力、团属特务连、‘旋风’突击队)。一旦日军在第二线攻势受挫,队形混乱,伤亡惨重,锐气耗尽之时,预备队立即发起雷霆般的反冲击,将疲惫之敌一举击溃,甚至歼灭其先头部队!”
“炮兵:”楚云飞看向炮兵连长,“炮火准备要‘吝啬’,但要精准!重点打击敌炮兵阵地、装甲车辆和步兵集结地。待敌进入我核心阵地前雷场和火力网时,进行集中急促射,最大程度杀伤其有生力量。反冲击时,炮火要全力掩护!”
“战术核心:”楚云飞总结道,“粘住他,消耗他,拖垮他,最后反击他! 像一块牛皮糖,让他吞不下,吐不掉,进退两难,不断流血!这就是‘粘性’防御!”
方案一定,全军立刻动了起来。官兵们日夜不停地加固核心阵地工事,巧妙布置假阵地和雷区,预设撤退路线和反击通道。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战前气氛笼罩着整个防区。
元月二十八日,拂晓。寒冷的晨雾尚未散去,东方的天际刚刚泛起鱼肚白,日军进攻的炮火准备就骤然降临!无数炮弹带着刺耳的呼啸声,砸向358团的前沿警戒阵地和疑似主阵地区域,顿时地动山摇,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吉田大佐企图用猛烈的炮火一举摧毁中国军队的防御体系。
然而,炮击的效果大打折扣。前沿阵地上只有少量观察哨,主力早已后撤。许多炮弹落在了无人防守的假阵地上。炮击延伸后,日军步兵在装甲车掩护下,小心翼翼地向野狼坡发起冲锋,却意外地“顺利”占领了空无一人的阵地。吉田接到报告,得意地认为中国军队已被炮火吓退,命令部队加快进攻速度,向纵深追击。
但当日军先头部队推进至老虎梁核心阵地前时,突然撞上了一堵无形的铜墙铁壁!密集的机枪交叉火力从精心伪装的火力点中喷射而出,迫击炮弹精准地落在进攻队形中,布置在斜坡上的地雷接连爆炸,冲在前面的日军顿时人仰马翻,死伤惨重。日军试图用炮兵压制,但358团的炮兵观测员早已标定好目标,呼叫的炮火及时覆盖了日军的炮兵阵地和后续跟进的步兵,使其无法有效支援。进攻被死死地钉在了老虎梁下。
吉田暴怒,投入预备队,加强炮火,发动一波又一波的疯狂进攻。战斗异常惨烈,老虎梁阵地几度易手,双方在焦土和残骸中反复争夺。358团官兵依托有利地形和坚固工事,顽强阻击,每一个火力点、每一段战壕都让日军付出惨重代价。战至午后,日军虽一度占领部分表面阵地,但伤亡巨大,士兵疲惫不堪,攻势已成强弩之末。
下午三时,楚云飞在指挥部看到日军攻势明显衰竭,队形开始混乱,果断下达了反冲击命令!
三发绿色信号弹升上天空!
养精蓄锐已久的预备队——一营主力在营长孙大勇率领下,如同猛虎下山,从侧翼猛然扑向疲惫的日军!团属特务连和“旋风”突击队则如同尖刀,直插日军指挥所和炮兵观察点所在位置!
同时,所有火炮进行最大速率的掩护射击!
日军完全没料到在遭受猛烈攻击后,中国军队还能发起如此凶猛的反击!疲惫的日军顿时陷入混乱,首尾不能相顾,纷纷向后溃退。孙大勇部乘胜追击,一举收复老虎梁全部阵地,并歼灭了被包围的日军一个多中队。
激战至黄昏,日军遗尸数百具,狼狈撤回出发阵地。吉田大佐的首次重兵进攻,以惨败告终。
风陵渡阵地前,硝烟尚未散尽,到处是燃烧的残骸和敌我双方的尸体。358团官兵虽然也付出了伤亡,但士气空前高涨。他们用智慧和鲜血,证明了“粘性”防御的巨大威力。
楚云飞站在老虎梁上,望着溃退的日军和正在打扫战场的士兵,对方立功说:“立功兄,看见了吗?防御,不是被动挨打。真正的防御,是流动的水,是坚韧的网,要让敌人每前进一步,都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并在其最脆弱的时候,给予致命一击!今天,我们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