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此次英军最高指挥官罗伯茨元帅,缺乏现代化大兵团作战的指挥能力,对情报收集又缺乏重视,将本应在第二次布尔战争才暴露的英军问题,提前暴露出来了。
1899年4月18日凌晨,为了避免强攻江宁县横溪镇,造成平民伤亡,人民革命军驻马鞍山部正规军和民兵部队,率先发动对横溪镇二十公里外英属印度土兵驻守的前哨据点。
为了防止人民革命军发动突然袭击,这次基钦纳上将特意在距离自己大本营二十公里处,设立前哨阵地,作为防御据点,并留守了一万名印度土兵进行防守。
按基钦纳上将以往的作战经验来看,一万部队即使战力再烂,也算是对这个据点的足够重视。但是长期在埃及等殖民地指挥治安战的他,忽视了这个时代武器威力迅猛地发展的事实。
广泛使用tNt炸药甚至是c4炸药装填的155毫米榴弹、迫击炮、掷弹筒、机枪、手榴弹等新式武器的出现,使得陆军火力输出成倍的增加。
所以面对着30门155毫米榴弹炮不间断轰击的一万印度土兵部队,一下子傻了眼了。
原本他们屡试不爽的夯土工事就像纸片一样被轻易的撕毁,自己构筑的炮兵阵地,还没有发射之前,就被对方火炮平推,刚架设起来的机枪阵地,还没打上五十发子弹,就被从头顶砸下来的迫击炮炮弹给端掉。
这批印度土兵是来自尼泊尔的雇佣军,战斗力普遍高于其他印度土兵,所以尽管伤亡惨重,但是依然坚持固守阵地,并在第一时间向驻守横溪镇的基钦纳上将求援。
基钦纳上将得知人民革命军竟然主动来攻,心想对方兵力肯定不多,如果自己亲率驻在横溪镇的8.4万军队,前往增援,定然能够将这几万的人民革命军歼灭。
于是19日凌晨,基钦纳上将认为南京后方是刘坤一的六万湘军,还有长江天堑,应该很安全,所以只留了1000人留守横溪镇,自己则率领8.4万人支援前哨据点。
此时,经过一天激战,遭到3万人民革命军正规军和6万民兵包围的尼泊尔雇佣军四千残余部队,早在18号傍晚时,便因寡不敌众,全部先人民革命军投降。
而此时由于英军尚未装备军用电台,所以基钦纳上将并不知道前哨据点的具体消息,仍然率部前往支援。
18日傍晚,人民革命军安徽马鞍山方面的部队,在攻占了敌军前哨阵地之后,命五千民兵运送四千俘虏送回马鞍山市区,运到淮南等地新开的煤矿、铁矿参加劳动改造。
19号中午,急行军一上午的英军基钦纳部赶到前哨阵地附近,便遭到人民革命军炮击,使得他们意识到留守在前哨阵地的尼泊尔雇佣军兵团可能全军覆没。
但是基钦纳上将并未太担心,而是让士兵远远地升起热气球,试图观察周边的情况,以便进行兵力部署。
不想,热气球刚升起便被附近丛林里埋伏的人民革命军用机枪打烂掉。
英军见状,忙组织炮兵轰击丛林。不过,指挥这次伏击的人民革命军团长是参加过甲午战争的老兵提拔上来的,早在英军炮击之前,便带着伏击的士兵躲入事先修建好的工事。
而躲在丘陵小山上的炮兵观察哨,趁此机会将英军炮兵阵地坐标用旗语告诉后方人民革命军炮兵阵地。
“轰轰”在英军炮兵准备进行第三轮齐射之时,人民革命军155毫米榴弹炮发射的炮弹急袭而至,一下子就摧毁英军后侧部的炮兵部队。
双方交上火之后,这边的人民革命军指挥官,便将横溪镇英军倾巢出动的情报,用简易电台发给了蓝永部。
17号下午,便从南京城出发的人民革命军蓝永部12.5万,在19号上午便行军到横溪镇附近,并命令一小队还没有来得及剪掉辫子的湘军和换穿湘军军服的人民革命军,以运送给养为名,混进横溪镇,随后用辎重车上的冲锋枪,迅速清理了横溪镇的英军。
在战斗中,还有百来名英军趁乱想朝马鞍山方向逃窜,结果一出镇子,便遭遇蓝永部大部队,几分钟便全部消灭。
清理了横溪镇英军守军之后,蓝永也收到了马鞍山部的人民革命军的电报,拿出附近的军用地图,分别派出部队,分左中右三路,正面进攻和两侧迂回的战术,配合人民革命军马鞍山部,准备四面围歼英军基钦纳部。
基钦纳上将指挥爱尔兰部队,驱赶着印度土兵部队对人民革命军马鞍山部发动了多次密集的步兵冲锋,但是却遭到猛烈的火力击退,机枪、手榴弹、迫击炮以及密密麻麻的步枪射击下,印度土兵成片成片倒下。
这样让防守阵地上一个参加甲午战争的师长感慨到,这个基钦纳上将简直是日本乃木希典再世。
不过,他话音刚落,另一个师长就说,不一样的。人家基钦纳上将驱赶的是印度土兵部队冲锋,不要说让英国本土军冲锋,就是爱尔兰兵,他都舍不得让他们冲锋,哪里像乃木希典那样狠起来,连自己儿子都送上去冲锋。
不管怎么样,这个下午,英属印度土兵死亡冲锋,成功让人民革命军阵地上的马克沁水冷机枪干爆了七挺。
但是,同样在人民革命军主阵地前方留下了1.7万具英属印度土兵的尸体,密密麻麻的堆积成山,鲜血流了满地都是。
要不是最后时刻,人民革命军调集了各式火炮对前沿阵地进行火力封锁,恐怕人民革命军主阵地真要被冲垮了。
连续一天的鏖战,交战双方可以说打得筋疲力尽。到了夜间英军发动几次偷袭都没有成功,基钦纳上将已经看出此次人民革命军兵力应该至少跟自己差不多,为了避免被合围,他决定第二天留下一万人作为后卫部队掩护主力部队5万多人,随自己撤回横溪镇布防,同时电请南京城、无锡城的清军来支援。
但是让基钦纳上将没有想到的是,此时横溪镇已经被人民革命军占领,另外兵力更多的人民革命军蓝永部,已经在中午时分三路并进合围自己。
1899年4月20日凌晨,天蒙蒙亮,基钦纳上将留下一万印度土兵充当后卫,并向他们许诺,英国人将会给他们家人支付双倍的抚恤金,之后便带着2万多爱尔兰兵,以及3万印度土兵部队,头也不回地往横溪镇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