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的甄嬛又重新沉浸在了自己的想象中,重拾了自己自从入宫后就被打碎过好几次的自信心。
可流朱抱着蜀锦很快就气冲冲的回来了,刚一见到甄嬛一张嘴如同倒豆子一般,把所有的委屈都说了。
“小主内务府的那些人实在是太欺负人了,奴婢抱着布料去让他们赶制成衣裳,结果那些人竟然还敢推脱。”
“他们说皇上给太子爷亲手画的的衣裳图样还没有制完,还说太子爷的衣裳做完了还有造化和百福两位大爷的衣裳要做。”
“甚至就连灵贵人的衣裳都要排在咱们的前头,奴婢实在是气不过就回来了。”
流朱本就是个心直口快之人,自从她家小主受宠后,她还没受过这么大的委屈呢。
自然是一股脑的说了个痛快,直到她眼睁睁的看着甄嬛的脸色越来越差这才猛然惊觉自己好像说错了话。
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既委屈又心疼“小主奴婢刚刚不是故意的,奴婢就是.....就是......”
流朱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甄嬛却已经靠在床边有些无力的挥了挥自己的手。
她以为内务府的那些人应该也能看到自己的盛宠了,难道如今在内务府的那些人眼里,自己还是比不过一个安陵容吗?
“你起来吧,本就是内务府的那些人逢迎向上怎么能怪你?”
“倒是我这个做小主的没本事连累着你在外面也要跟着受气。”
流朱听到这话立马从地上爬了起来,有些心疼的看向甄嬛“奴婢跟着小主才没有受委屈呢,都是那些奴才的错,等到日后小主一定要在皇上面前好好的告他们一状。”
“皇上这样宠爱小主自然是会为小主做主的。”
看着流珠兴致勃勃的样子,甄嬛只是勉强的笑了笑。
她原本也以为自己是真的很受宠,可内务府的那些人从来都是眼睛长在头顶上的。
他们从来不敢得罪真正受宠的人,想华妃娘娘和太子若是想要什么东西内务府肯定不会推脱。
如今就连安陵容都能排在自己的前面,那不就代表了在内府的那些人眼里安陵容比自己要受宠吗?
甄嬛再也没有心情看那匹自己本就不算特别喜欢的蜀锦,挥了挥手让流珠将蜀锦安置到一旁。
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己要如何争宠。
拒绝了甄嬛的内务府众人根本没有考虑她心中是如何的难受,他们只是奋力的为太子爷赶制着衣衫。
“这两匹料子可是皇上特地命人吩咐好好制作的,上面要用金线密密麻麻的绣上金龙。”
姜忠敏这个内务部总管仔细的打量着自己身旁的那些人,虽是翘着兰花指但语气可没有那么和善。
“太子爷的差事就是这天底下最顶顶要紧的差事,就是这个时候华妃娘娘或者娴贵妃娘娘的东西送来了也得往后排。”
他又用浮尘敲了敲自己面前小太监的帽子“咱们都是些没根的玩意儿,想在宫里好好活着,就得看清楚谁才是自己的主子。”
“皇上的心思就是咱们做事的准则,在皇上眼里,只有太子爷的事情才是一等一的要紧事。”
姜忠敏从血缘上来讲是华妃的远亲,他能坐上这内务府总管的位置自然也少不了华妃的协助。
他也算是个知恩图报之人,华妃让他行便利的时候他大部分都是答应的。
可他能坐上内务府总管之职是靠着华妃,这么久都能坐稳这个位置靠的就完全是自己了。
他是个颇为会审时度势之人,对于后宫中从前那些失宠的妃嫔来说姜忠敏就像是人间的恶鬼。
后宫的女人一旦失宠又曾经得罪过华妃,姜忠敏有一万种法子能让后宫中那些贵女出身的小主过得生不如死。
可对雍正和弘历这种永远高高在上的人来说,姜忠敏没有那么讨厌,甚至在很多时候还比较讨喜。
这种人只要你永远把他压服了他真的是一个好用的奴才。
“公公,那不知灵贵人的东西.....”
姜忠敏又往那个小太监的帽子上敲了一下“没用的废物东西,没看到林贵人送来的是给皇上和太子爷的东西吗?”
“按最要紧的事情去办,要是做的慢了当心你们的脑袋。”
在内务的紧锣密鼓之下弘历的东西自然是早早的就送到了手里。
雍正万分挑剔的看着手上的衣服,只觉得内务府的那些绣娘做出来的东西还不如安陵容的好。
“去伺候太子换上吧,这衣服粗糙委屈了朕的元寿。”
雍正是真的无比心疼自己的乖儿子,他不过是想给儿子穿一件漂亮衣裳罢了怎么这么难?
“儿臣觉得这衣服挺好的呀,内务府的那些人有心了。”弘历倒是对自己身上的衣服没有什么意见。
可能是上辈子不是富豪的缘故吧,他,真的蛮喜欢这种土豪的衣服。
本就昂贵的布料上大多都是用金线和宝石做成的各色装饰,弘历身上带的玉佩荷包更是一个个价比千金。
若不是他现在身上有光环撑着,穿出去后真的很像富贵人家的傻儿子。
康熙和雍正两位皇帝其实更喜欢的都是那种清雅肃静的装扮,雍正更是有着极高的艺术素养。
若是自己的后妃像自己的儿子这么打扮,雍正肯定要发挥他的毒舌把人骂的抬不起头来。
可弘历的穿着打扮在雍正眼里,全都是康熙带坏的。
在弘历小的时候康熙总是觉得孩子要穿的喜庆些才好,整日都是大红色的衣裳配上金线绣制的花纹。
弘历当上皇太孙和皇太子后更是整天穿着明黄色的衣裳,上面的花纹虽然不再单单使用金线。
可雍正和康熙还是要在各色的丝线中掺上金线以展示弘历的威严。
在雍正的眼里自己儿子的审美全是被老爷子给带坏了,每天打扮的花里胡哨像个大红包一样。
“既然太子说好,高无庸去给内务府的那些人送赏。”
有了这一份赏赐,内务府的那些人自然就知道自己日后该如何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