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余威尚未完全散去,一封来自市重点中学——北京第xx中学的录取通知书,如同一声清脆的莺啼,落在了林家新居的案头,带来了满室的喜悦与荣光。
“考上了!真的考上了!市重点!”李秀兰捧着那张薄薄却重若千钧的纸,手指微微颤抖,反复看着上面的字迹,眼圈不由自主地红了。她想起当年在屯里,女儿趴在炕桌上就着油灯写字的情景,想起一家人省吃俭用也要供孩子读书的决心,心中百感交集。
林大山拿着通知书,戴着老花镜仔细看了又看,严肃的脸上也难得地绽开了舒心的笑容,连说了三个“好”字:“好!好!好啊!咱们向红,给家里争气了!”他仿佛已经看到,林家的门楣上,除了“光荣之家”的牌匾,又无形中增添了一道“书香门第”的光环。
连平日里沉稳的林向阳,也露出了由衷欣慰的笑容。他拍了拍妹妹的肩膀,赞许道:“向红,好样的!这一步走得好!”他知道,考入市重点,意味着妹妹站在了一个更高、更广阔的平台上,未来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林向红自己,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光彩和努力得到回报的喜悦,但眼神依旧清澈而谦逊。她知道,这只是人生长途中的一个小站,未来的路还需要更加努力。
哥哥林向军特意调了班回来,得知消息后,高兴地一把将妹妹举了起来,朗声笑道:“哈哈!我妹妹是女状元!以后就是大学生了!看谁还敢说咱们林家只是运气好!”
林家小院因为这个好消息,一连几天都沉浸在欢快的气氛中。前来道贺的邻居络绎不绝,易中海、阎埠贵等人自然是满口称赞,就连许大茂,也提着点心上门,说了不少恭维话。林家妹妹考上市重点的消息,很快也传回了老四合院,又引得一番羡慕的议论。
开学季,林向红穿着母亲和嫂子精心准备的、合身又不失朴素的新衣服,背着书包,踏入了那所闻名遐迩的校园。红墙绿树,窗明几净,操场上奔跑着朝气蓬勃的身影,教室里传来朗朗书声。这里汇聚了全市各校的尖子生,学习的氛围和竞争的压力,都与她之前的环境不可同日而语。
然而,林向红并没有被这新环境吓倒,也没有因为家世的改变而有丝毫松懈。她身上秉承了林家人那种沉静、坚韧的特质。课堂上,她专注听讲,眼神紧跟着老师;图书馆里,她常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回到家里,她会在属于自己的那间小书房里,温习功课到深夜。
她清楚地知道,哥哥们用他们的方式为这个家撑起了一片天,父母用他们的辛劳为她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而她,需要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这份厚爱,也需要用知识来武装自己,赢得属于自己的、不依附于家族光环的尊重与未来。
第一次期中考试,她的名字赫然排在年级前列。老师们很快注意到了这个沉静努力、思维敏捷的女孩,同学们也对这个不张扬却成绩优异的同窗刮目相看。她没有因为来自“干部家庭”而自觉特殊,待人接物依旧温和有礼,乐于助人,很快就融入了新的集体。
“林向红同学,这道题的解法很巧妙,你来给大家讲讲思路。”数学课上,老师投来赞许的目光。
“向红,你的笔记借我看看好吗?我上次课有点没听懂。”课下,有同学向她请教。
在新环境中,她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实力,稳稳地站住了脚跟,并且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周末回家,她会跟家人分享学校的趣事,也会向二哥林向阳请教一些更深奥的物理或化学问题。林向阳很乐意指导妹妹,常常为她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科学世界的小窗。
看着妹妹一步步在学业上稳步前行,眼神日益坚定自信,林家父母心中充满了骄傲。这个女儿,不仅是他们贴心的小棉袄,更是他们林家又一个值得称道的骄傲。她的优秀,证明了林家不仅能在权力和技术上有所建树,同样能在文化教育上培育出人才。
林向红的成长,如同林家这棵大树上生发出的一根茁壮的新枝,沐浴着阳光,向着更高的天空伸展。她的学业之路,为林家的辉煌画卷,添上了清新而亮丽的一笔。所有人都相信,这个沉静努力的女孩,未来必将拥有属于她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