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第一场大雪覆盖了林家屯。屋内,油灯昏黄,一家人围坐在炕桌旁,气氛比往日多了几分郑重。
林大山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妻子和三个孩子:“今天开个家庭会。我跟你娘在区里的工作,组织上已经正式安排了。我分在工业局,你娘分在妇联。这是个好事,但往后,咱们家怎么安置,得有个章程。”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眼下,组织上考虑到我们的实际困难,给了一个名额,可以把一个孩子的户口随我们迁到城里,方便照顾,也能解决上学的问题。”
这话让林向红好奇地眨了眨眼,林向军则坐直了身子。进城读书,这是屯里多少孩子想都不敢想的事。
李秀兰接过话,她的声音温和却清晰:“我跟你爹反复掂量过。向军,你在民兵队干得挺好,队里也看重你,现在进城,一来年纪大了点,二来可惜了你在队里的前景。向红还小,离不开人,我工作一忙,怕照顾不周。”
她的目光最终落在林向阳身上,带着期许与一丝不舍:“向阳年纪最合适,该上中学了。你认得字,脑子活,进城读书正相当。而且你性子稳,跟在你爹身边,我们也能放心。”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向阳身上。他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心中明了,这确实是当前情况下对家庭最有利的安排。他进城,不仅能继续学业,更能借助城市资源,为“科技树”任务创造更好条件,也能在父母身边成为助力。
他抬起头,眼神沉稳,声音清晰:“爹,娘,我听安排。我进城好好读书,也能帮爹搭把手。娘带着向红在城里,工作家庭两头忙,很辛苦,但岗位重要。哥留在屯里,守着咱们的房子和地,这是咱家的根,不能丢。”
他顿了顿,勾勒出未来的图景:“咱们这叫‘分步走,稳根基’。爹和我先在城里安顿,算是开路。娘和哥、向红稳住后方。等城里根基扎实了,哥要是想进城,也有个投奔;向红再大点,也能接去更好的学校。咱们一家人,心在一处,劲儿往一处使,日子肯定能越过越好。”
这番条理清晰、顾全大局的话,让林大山和李秀兰对视一眼,眼中尽是欣慰。儿子真的长大了,考虑问题比许多大人都要周全。
林向军用力一拍大腿:“弟,你说得对!爹,娘,你们放心!家里有我,保证不出岔子!弟去了城里,肯定有出息!”
小向红虽然不太明白,但也乖巧地点头。
“好!”林大山一锤定音,“那就这么定了!我先带向阳进城安顿,联系学校。秀兰你带着向红,工作日在城里,休息日多回屯里看看。向军守住家。咱们一家人,分两处,心一处,共同奋斗!”
窗外,大雪无声。屋内,灯火可亲。一个关于家庭未来的重要决策,在务实与希望中落定。新的篇章,即将由他们共同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