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废料库签到,苏联图纸入手
秋日午后的阳光,透过轧钢厂高大厂房有些脏污的玻璃窗,被切割成一道道光柱,懒洋洋地洒落下来。空气里弥漫着钢铁、机油和煤烟混合的独特气味,机器的轰鸣声、锻锤的撞击声、行车滑过的吱嘎声交织成一曲粗犷而充满力量的工业交响乐。
钟浩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胸前别着红星轧钢厂的工作证,步履沉稳地走在厂区里。他刚刚去采购科报了道,处理完一些交接手续,婉拒了同事一起去食堂摸鱼打牌的邀请。他的目标很明确——厂区深处那个少有人至的废料库。
根据系统提示,那里是他的第二个签到点。
穿过一片喧嚣的生产车间,越往厂区边缘走,人声越是稀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带着铁锈和尘埃气息的寂静。终于,一座看起来颇为破败的巨大库房出现在眼前。库房的大门半敞着,锁头早已锈蚀损坏,只是虚挂在那里。门口堆积着一些不知名的废弃物,杂草丛生,显得格外荒凉。
这里就是轧钢厂的废料库,一个仿佛被时间和活力遗忘的角落。
钟浩深吸了一口气,那股混合着陈年铁锈、腐朽木材和淡淡霉味的空气涌入肺中,他非但没有觉得难闻,反而感到一种奇异的兴奋。这里,沉淀着工业发展的痕迹,也隐藏着可能被遗落的宝贝。
他左右看了看,确认附近没人注意这个偏僻角落,便侧身从半敞的大门缝隙中挤了进去。
库房内部比外面看起来更加巨大,光线昏暗,只有几缕阳光从高窗的破洞射入,在弥漫的灰尘中形成清晰的光路。眼前是一片狼藉的景象:堆积如山的废弃金属件、锈迹斑斑不知名的机器残骸、断裂的传送带、破损的木箱、揉成一团的废弃图纸……一切都蒙着厚厚的灰尘,仿佛沉睡了许多年。
【叮!检测到宿主已抵达签到地点:红星轧钢厂废料库。是否进行签到?】
脑海中,系统那冰冷而清晰的提示音准时响起。
“签到。”钟浩在心中默念。
【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奖励:【苏联老式机床维护图纸(残卷)】。奖励已发放至系统空间,请宿主自行查看。】
成了!钟浩心中一喜,立刻将意识沉入系统空间。
只见那10立方的灰蒙蒙空间里,除了之前存放的少许钱票、那十匹真丝(已售出)和新手礼包开出的东西,又多了一卷用牛皮纸包裹的物件。意识触碰上去,信息浮现:【苏联老式机床维护图纸(残卷)】:包含某型已淘汰苏联机床的部分关键传动结构、润滑系统及常见故障排查的详解图纸,技术虽非顶尖,但思路严谨,细节详实,具有较高的参考和学习价值。当前状态:部分页面有污损和缺失。
钟浩的心跳微微加速。作为曾经的机械工程师,他太清楚技术图纸的价值了,尤其是在这个工业基础薄弱、对外交流困难的年代。哪怕这只是残卷,哪怕只是老式机床的图纸,其蕴含的技术细节和设计思路,也是无数技术人员渴求而不得的宝贵资料!
他小心翼翼地将这卷图纸从系统空间取出,握在手中。牛皮纸的触感粗糙而厚重,带着一种历史的沉淀感。他走到一束光线下,解开系着的麻绳,缓缓展开。
纸张已经有些发黄变脆,边缘有些磨损,上面用蓝色的墨水绘制着复杂的机械结构图,线条清晰而规整。旁边密密麻麻地标注着俄文术语和数据。虽然部分区域有油污浸润的痕迹,还有几处似乎被撕扯过导致图纸不全,但核心部分大多得以保存。
钟浩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迅速掠过那些图纸和文字。得益于前世扎实的机械工程功底和这辈子原主留下的一些基础工业认知,他很快便看懂了七八分。这确实是一种老式的卧式车床的维护图纸,主要涉及主轴箱和进给箱的局部结构。
他的手指轻轻拂过图纸上一处精细的齿轮啮合示意图,又划过旁边关于轴承游隙调整的详细步骤注解,眼中闪烁着专注的光芒。这些看似基础的东西,对于眼下很多还在凭老师傅经验摸索的维修工作来说,不啻于一本实操宝典。
“好东西啊……”他低声自语,嘴角忍不住上扬。这玩意现在拿出来太扎眼,但其价值毋庸置疑。自己暂时用不上,但完全可以凭借其中的知识,在未来适当的时机,“不经意”地解决一些厂里遇到的技术小难题,逐步树立起自己“技术型采购员”的形象,为后续发展铺路。
而且,这签到奖励也印证了他的一个猜想——签到地点确实与奖励内容密切相关。在绸缎庄签到得到的是丝绸布匹,在废料库签到得到的就是工业技术相关的图纸。那么以后……
他的思绪开始发散,脑海中浮现出厂里的技术科、实验室、甚至领导办公室……那些地方签到,又会得到什么?更先进的技术图纸?超前的理论资料?还是……?
他将图纸重新仔细卷好,用牛皮纸包回原样。但他并没有将其放回系统空间——那里虽然安全,但取用需要意识操作,在某些突发情况下未必方便。他打算找个地方暂时藏起来。
目光在废料库里逡巡,最终落在一个角落里半掩着的、锈蚀得非常严重的铁皮工具箱上。他走过去,费力地掀开已经变形的箱盖,里面空空如也,箱底积着一层灰土和铁锈碎屑。这个箱子破旧到连收废品的都懒得看一眼,正是绝佳的藏匿点。
他将图纸卷塞进工具箱最深的角落,又抓了几把旁边的碎铁屑和灰尘盖在上面,做好伪装,这才合上箱盖。
做完这一切,他拍了拍手上的灰,心情愈发舒畅。这趟废料库之行,收获远超预期。
正当他准备离开时,眼角余光瞥见不远处一堆废弃的金属件下,似乎压着一本厚厚的册子。好奇心起,他走过去,费力地挪开几个沉重的废齿轮,将那本册子抽了出来。
册子封面早已不见,页角卷曲,纸张粗糙发黑,上面用模糊的油墨印着一些文字和示意图。他掸去灰尘,仔细辨认。
“……履带……挂胶……平衡肘……诱导齿……”他轻声念出几个断断续续的词,又翻看了几页,上面绘制着复杂的机械结构,似乎是一种重型车辆的行走系统部分?还有一些手写的、潦草的维修笔记和数据。
这是……坦克的部件?钟浩心中一动,想起这个年代正是59式中型坦克开始服役的时期。轧钢厂虽然不是直接的兵工厂,但作为重要的重工业单位,接触甚至承担一些维修任务也不是不可能。这或许是从哪个维修厂或者部队流散出来的废弃资料?
他迅速翻阅,这本册子同样残缺不全,很多页面被油污浸透,字迹模糊,但依稀能看出是关于履带系统维护和局部修复的内容。其技术深度和专精程度,远超过刚才得到的那份机床图纸!
【叮!检测到宿主接触相关技术物品:【坦克履带维护手札(非正式版,极度残缺)】。物品价值评估中……评估完毕,可作为【坦克履带修复工艺详解】的极低配补充阅读材料,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系统的提示音再次响起,肯定了钟浩的猜测。
好家伙!钟浩暗暗吃惊。签到直接给了相对完整的“图纸”,而这废料库里本身就藏着真实的、 albeit 残缺的“手札”!这算是个意外之喜了。虽然系统评价它是“极低配补充材料”,但在这个信息闭塞的年代,任何一点技术资料都是珍贵的。
他没有犹豫,将这本破旧的手札也塞进了那个铁皮工具箱里,与苏联图纸放在了一起。等回去之后再慢慢研究。
再次确认四周无人,痕迹也处理妥当后,钟浩这才从容地走出废料库。午后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但他的内心却比阳光更加灼热。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掌握了超越时代技术信息和知识的人,无疑就握住了改变命运的钥匙。他现在不仅有了“整活暴富系统”这个情绪收割和金手指,如今又开启了技术获取的路径。双线发展,相辅相成,让他的底气更加充足。
回到采购科办公室,还没进门,就听见里面传来股长老王的声音:“……所以说啊,这采购工作,不光是要腿脚勤快,嘴巴利索,更重要的是眼里有活儿,心里有数!有些东西,它看起来是废料,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能派上大用场,给厂里节约一大笔资金呢!”
钟浩心中一动,推门进去,笑着接话道:“王股长说得太对了。我刚去厂区后面转了转,熟悉环境,就看到废料库那边堆着不少东西,看着真可惜。”
办公室里还有几个同事,正在听老王侃大山。见到钟浩进来,都笑着打招呼。
老王一看是钟浩,这个新来的小伙子今天刚报道就出去“熟悉环境”,态度很积极,印象分不错,便笑道:“哦?小钟还去废料库了?那地方灰大得很,有啥好看的。都是些没用的破烂儿。”
“是啊,大多是废铁烂铜。”钟浩顺着他的话说道,装作不经意地提起,“不过我好像看到有些旧图纸、旧本子什么的,也扔在那儿,风吹雨淋的,都糟蹋了。”
“图纸?”老王愣了一下,随即摆摆手,“嗐!那都是多少年前的老黄历了。有的是淘汰机器的,有的是画错了废版的,还有的是当年苏联老大哥带来的,咱也看不懂,留着占地方,早就该处理了。”
另一个老采购员也插嘴道:“可不是嘛。那些洋码子字,跟天书似的。以前还有技术员偶尔去淘淘,现在啊,谁还看得上那些老掉牙的东西。”
钟浩脸上露出惋惜的表情:“是吗?那太可惜了。我还以为多少能有点参考价值呢。”他心中却暗喜,看来厂里对这类“技术废料”的确不重视,这为他以后可能从废料库里“淘金”提供了很好的掩护。
“年轻人爱学习是好事。”老王赞许地点点头,随即又语重心长地说,“不过啊,小钟,咱们采购员的本职工作,还是得把厂里急需的物资搞到手。那些技术上的事儿,有技术科那帮大爷操心呢。你啊,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尽快熟悉咱们科的供应渠道,跟那些关系户打好交道。”
“我明白,谢谢股长指点。”钟浩虚心受教的样子,“我会尽快上手的。”
这时,科室的门被推开,一个三十多岁、戴着眼镜、看起来有些愁眉苦脸的男人走了进来,是技术科的技术员,姓赵。 “老王,老王,救命啊!”赵技术员一进来就嚷嚷。
“哟,老赵,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又是哪个设备撂挑子了?”老王显然跟他很熟。
“可不是嘛!”赵技术员一脸苦大仇深,“就是三车间那台老式的苏制辊轧机,又趴窝了!主轴转动异响严重,我们拆开看了,里面几个齿轮磨损得厉害,还有个轴承座好像也有点变形。这玩意儿年头太老了,备件早就没了,国内也找不到合适的替代品。主任下了死命令,必须尽快恢复生产,我这不想着来找你老王想想办法,看能不能通过采购渠道,赶紧踅摸几个能代用的齿轮和轴承座?精度要求还挺高的……”
老王一听就皱起了眉头:“老赵,你这不是为难我嘛!这苏制老设备的专用件,你让我上哪儿淘换去?这又不是萝卜白菜,满大街都是。就算有,那时间也等不起啊!”
办公室里其他采购员也纷纷附和: “就是,这玩意儿可不好找。” “估计得上报部里,看看能不能从兄弟厂调剂,但那流程走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要不让厂里赶紧组织技术力量,自己加工试试?”
赵技术员更急了:“自己加工?说得轻巧!那齿轮的材质、热处理工艺、精度要求,咱们机修车间一时半会儿根本搞不定!等他们弄出来,耽误的生产任务谁承担?”
一时间,办公室里充满了焦虑和无奈的气氛。
钟浩站在一旁,心中却是微微一动。苏制辊轧机?齿轮磨损?轴承座变形?他刚刚在废料库签到得到的那份【苏联老式机床维护图纸(残卷)】,虽然主要是车床的,但同为苏制设备,在一些基础件、标准件、设计思路和维修理念上,或许有共通之处?甚至那份残缺的坦克履带手札里,关于重型轴承维护的土办法,会不会也能提供一点点启发?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能让他悄无声息地展露一点点“不同”,并初步介入技术问题的机会。他不需要立刻解决问题,只需要提出一点看似偶然的、合理的建议方向,就能在众人,尤其是在技术科的人心里,埋下一颗“这个采购员好像有点不一样”的种子。
打定主意,他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犹豫和思索表情,趁着众人争论的间隙,小心翼翼地开口,声音不大,却足够清晰:
“王股长,赵工……我刚才,在废料库那边瞎转的时候,好像……好像看到一些旧的俄文图纸,上面似乎画了些齿轮什么的……也不知道有没有用?就是觉得,要是能找到同型号设备的图纸,对照一下尺寸和参数,是不是能帮厂里机修车间节省点测绘时间,或者……看看有没有可能找到类似的国产件替代?”
此话一出,办公室里顿时安静了一下。
所有人都有些意外地看向钟浩这个新来的年轻人。
老王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哑然失笑:“小钟啊,你有这心是好的。不过那些废图纸,年头比那台机器还老,而且乱七八糟的,根本对不上号……”
然而,赵技术员的反应却有些不同。他像是溺水的人抓住了一根稻草,虽然也知道希望渺茫,但还是忍不住追问:“俄文图纸?齿轮?小钟同志,你在哪儿看到?具体是什么样的?”
钟浩装作努力回忆的样子:“就在废料库最里面,一个破铁皮箱子底下压着点儿……我也看不懂俄文,就是看那图纸画得挺规整的,有好多圆圈圈(齿轮),旁边还标着不少数字。”
他描述得含糊其辞,既点明了存在,又不涉及具体内容,更没说自己已经拿到手了。
“破铁皮箱子……”赵技术员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微光。他是技术出身,对图纸有种本能的敏感和尊重,即使那是废弃的。“老王,反正现在也没别的办法,要不……让我去废料库翻翻?死马当活马医呗!万一……万一真有那么一点能用上的参考呢?”
老王看着老赵焦急的样子,又看了看一脸“我只是随口一提”的钟浩,叹了口气:“行吧行吧,反正你也没辙了。去吧去吧,不过别抱太大希望,那地方灰大,小心点。”
“哎!谢谢老王!谢谢小钟同志!”赵技术员像是得了圣旨,也顾不上多说了,转身就风风火火地往废料库跑去。
老王看着他的背影,摇摇头,对钟浩笑道:“你小子,眼睛还挺尖。不过啊,以后心思多放在正道上,那些破烂儿,终究是破烂儿。”
钟浩腼腆地笑了笑:“我知道了,股长。我就是顺嘴一说。”
他心中却是一片清明。种子已经播下。无论赵技术员能否在废料库找到他“描述”的东西(他当然找不到,因为东西在钟浩藏的工具箱里,而且钟浩的描述本就模糊),今天这件事,都会给在场的人留下印象。
尤其是赵技术员。等他空手而归,彻底绝望之时,自己或许可以找个机会,在不暴露自身的情况下,用图纸上的知识,“偶然”地、模糊地提示一两个维修方向——比如先重点检查轴承座的安装基准面是否平整,或者尝试用某种土办法先校正一下轻微的变形,优先保证恢复生产,再考虑更换备件……
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厂里的燃眉之急(至少是部分缓解),又能进一步凸显自己的价值,还能和技术科的人搭上线,可谓一石三鸟。
“谋略黑手流”,未必一定要躲在幕后算计人,也可以是这样,于无声处听惊雷,在看似不经意间,为自己铺就一条更广阔的道路。
钟浩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坐下,拿起一份采购清单,假装认真地看着,眼角的余光却扫过窗外厂区巨大的烟囱和厂房。
红星轧钢厂……这片充满钢铁力量的天地,以及它所连接的这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正等待着他去更好地利用和闯荡。
而他的废料库宝藏,才刚刚揭开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