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市,一处绿荫环绕的幽静庭院。
钱维新院士的书房里,空气中弥漫着旧书页和墨香混合的独特气味。
“爷爷,有您的一个包裹,看着……挺特别的。”
孙女钱思思抱着一个通体漆黑的扁平盒子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几分好奇。
盒子没有任何花哨的装饰,只在正中央用哑光银色材质,压印着一个简洁而充满科技感的“游科”标志。
钱维新从厚厚的老花镜后抬起头,目光从一行复杂的公式上移开。
他接过盒子,入手微沉,质感细腻。
这不像是一个普通的快递。
他缓缓打开盒盖,内里是黑色的天鹅绒衬垫。
一枚造型精巧的金属徽章静静躺在中央,徽章的形态是一列仿佛由星辰构成的列车,在无垠的轨道上驰骋,旁边则是一封用火漆封口的信件。
钱维新拿起那枚徽章,金属的冰凉触感和厚重分量,都传递出一种超越寻常礼品的精致与诚意。
他撕开火漆,抽出信纸。
信纸的质地极佳,上面的字迹是用钢笔书写,笔锋有力,沉稳中透着一股锐气。
“尊敬的钱维新院士:
冒昧叨扰,万望海涵。
我是游戏科学的林墨,也是‘开拓者能力测试’的出题人。
您在四十七分钟内完成的满分答卷,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更让我们看到了科学之巅的璀璨风景。
《崩坏:星穹铁道》并非一个凭空幻想的世界。
它的每一个设定,每一次跃迁,都试图建立在严谨的科学法则之上。
我们希望用游戏这种全新的媒介,让那些看似枯燥的公式与理论,化为年轻人触手可及的星辰大海。
我们希望用我们的方式,让更多年轻人爱上科学。
而您的加入,将是这个使命最好的背书。
诚挚邀请您,莅临游戏科学,指导斧正。”
信的末尾,是林墨的亲笔签名。
钱维新放下信纸,目光再次落在那枚“星穹列车”徽章上。
他一生收到的邀请函不计其数,各种名目的学术会议、国家级表彰,排场一个比一个大。
但从未有一封,像今天这样,让他感觉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与共鸣。
信中没有提及任何关于“首席科学顾问”的待遇,没有谈钱,没有谈名。
通篇只谈了一件事。
理想。
一个用科技点燃年轻人科学梦想的理想。
“思思,帮我联系一下,就说,我明天上午过去。”
钱维新将徽章小心地放在书桌上,与他那些沉甸甸的奖章并列。
……
第二天,游戏科学总部。
当钱维新在苏小雨的陪同下走进这栋充满未来感的玻璃幕墙大楼时,他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这里没有他熟悉的沉静与肃穆。
开放式的办公区里,到处都是年轻而富有活力的面孔,讨论声、键盘敲击声、偶尔爆发出的欢呼声,交织成一曲充满生命力的交响乐。
墙上挂着的不是学术海报,而是各种风格迥异的游戏原画和设计草图。
钱维新心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疑虑。
在这样一个极度商业化、节奏快到令人窒息的环境里,真的能诞生出需要沉下心来钻研的“科学”吗?
苏小雨将他引至顶层的总裁办公室。
办公室的门打开,一个身形挺拔的年轻人正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这座繁华的城市。
他转过身,脸上带着温和的微笑。
“钱老,感谢您拨冗前来。”
林墨的声音平静而沉稳,没有半分年轻人的浮躁。
“林总。”
钱维新点点头,目光如炬,直接切入主题。
“那份卷子,是你出的?”
他不想听任何商业客套,他只想知道,那个让他看到全新思路的题目,究竟出自谁手。
“是我的一些浅见。”林墨坦然承认。
“浅见?”
钱维新眉毛一挑,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抽出一张纸,上面是他手写的推导过程。
“关于‘虫洞稳定结构’的第五题,你提出的那个‘时空泡沫’填充模型,用以抵消引力坍缩的负能量需求,这个想法很大胆。”
他将纸放在桌上,目光紧紧盯着林墨。
“我查阅了近十年来所有主流期刊,没有任何一篇论文提出过类似的模型。我想知道,你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这已经不是在面试,而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学术答辩。
苏小雨站在一旁,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她知道林墨博学,但对面坐着的,可是夏国物理学的泰山北斗!
林墨却不见丝毫慌乱。
他走到桌前,拿起那张纸看了一眼。
“钱老,我的依据并非来自现有论文,而是一个思想实验。”
“请讲。”
“我们通常认为,维持虫洞需要巨大的负能量物质,但这种物质在宇宙中极其罕见。”
“我的想法是,为什么不能换个思路?我们不是去‘对抗’引力,而是去‘欺骗’它。”
林墨的手指在纸上轻轻敲击。
“时空在普朗克尺度下本就不是平滑的,而是充满了量子泡沫。”
“如果能通过特定频率的引力波,让这些时空泡沫产生‘共振’,形成一个宏观上稳定、但微观上在不断生灭的‘伪负能量场’,它虽然不具备负能量的真实物理性质,却可以在虫洞喉道内,模拟出抵抗引力坍缩的效果。”
办公室里一片寂静。
钱维新脸上的表情,从审视,到惊讶,最后化为一抹浓得化不开的震撼。
欺骗引力?
用引力波共振时空泡沫?
这个年轻人说的每一个词他都懂,但组合在一起,却构建出了一个他从未想象过的、瑰丽而疯狂的物理图景!
这已经不是游戏设定的范畴了!
这是走在世界最前沿的理论物理构想!
钱维新沉默了许久,喉咙有些干涩地开口。
“林总……你是物理专业出身?”
他实在无法把眼前这个对答如流、思想天马行空的年轻人,和一个商业帝国的掌舵人联系在一起。
林墨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抹自嘲的微笑。
“我只是一个热爱科学的游戏制作人。”
他当然不能说出系统的存在。
他前世本就是个物理爱好者,对各种前沿理论都有涉猎,只是限于天赋,很多东西都一知半解。
魂穿之后,系统的属性加成,让他原本混沌的知识体系被彻底打通、重组。
那些曾经看不懂的公式,那些无法理解的理论,如今在他脑中,都化为了清晰可见的逻辑链条。
“或许是灵感迸发吧,”林墨用一个比较容易接受的说法解释道,
“在设计游戏世界观的时候,很多过去想不通的点,忽然就通了。”
钱维新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没有再追问。
天才的世界,本就不能用常理揣度。
“空有理论,还不够。”
林墨转身,在身后的巨大触控屏上操作了几下。
屏幕上瞬间被无数行复杂的代码和数学公式填满。
“这是我们为游戏内‘虫洞跃迁’设计的数学模型。”
林墨指着屏幕上一段核心算法。
“您看这里,我们对克尔黑洞的彭罗斯过程做了简化,以适应游戏引擎的实时演算,但保留了核心的能量提取逻辑。”
“玩家在进行星际跳跃时,系统后台会实时运算这段模型,虽然只是模拟,但每一次跳跃消耗的‘能量’,都严格遵循质能方程。”
钱维新几乎是“冲”到了屏幕前。
他戴上老花镜,手指颤抖地抚摸着屏幕上那些冰冷的公式,眼中却燃烧着炙热的火焰。
严谨!
太严谨了!
他见过无数打着“硬科幻”旗号的游戏和电影,它们的科学内核往往不堪一击。
但眼前这个……
这哪里是什么游戏模型?
这分明就是一个具备极高研究价值的、可视化的物理演算平台!
“好……好啊!”
钱维新激动地连说了两个“好”字,他转过头,看着林墨,眼神里充满了欣赏和……期待。
“林总,我愿意接受你们的邀请,担任这个‘首席科学顾问’。”
“太好了!”苏小雨在一旁终于松了口气。
“但是,”钱维新话锋一转,“我有一个条件。”
“钱老请讲。”林墨的表情依旧平静,似乎早有预料。
“我希望,”钱维新一字一句地说道,“在游戏里,加入一个独立的‘科学探索’模块。”
“我不管你们的主线剧情是什么,我需要一个地方,让玩家可以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接触到真实的物理知识。”
他看着林墨,目光灼灼。
“比如,当玩家飞掠一颗中子星时,旁边可以弹出一个小窗口,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什么是‘简并态’;”
“当玩家进入一个星云时,可以触发一个任务,让他们亲手收集数据,计算出这个星云的‘哈勃常数’。”
“我要让这个游戏,不仅仅是娱乐,还要成为一本可以玩的、活的宇宙百科全书!”
钱维新说完,紧紧盯着林墨,等待他的回答。
他知道这个要求很过分,会极大增加开发成本和工作量,甚至可能影响游戏的“趣味性”。
然而,林墨的反应再次出乎他的意料。
林墨非但没有犹豫,反而笑了起来。
他再次在屏幕上操作,调出了另一个文件夹。
文件夹的名字,赫然是——【开普勒计划】。
点开文件夹,里面是一份详尽到令人发指的策划案。
正是钱维新刚刚描述的“科学探索”模块的完整设计稿,甚至比他想的还要深入。
“钱老,我们不谋而合。”
林墨的声音里,带着一种找到知音的欣喜。
“这正是我一直想做,但苦于没有足够权威的专家来把关的事情。”
“现在,您来了。”
钱维新怔怔地看着屏幕上的策划案,又看了看眼前这个年轻人真诚的笑脸。
他忽然明白了。
他今天来,不是单方面的“指导”,也不是“屈尊”进入一个新领域。
他来,是为了赴一场跨越年龄与行业的,关于星辰大海的约会。
“好!”
钱维新伸出手。
“合作愉快!”
林墨也伸出手,与他紧紧握在了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