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周维雄连珠炮似的质问和全场质疑的目光,陆知行并没慌神。他早料到会是这样。
“周副所长,各位老师,”他再次开口,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股不容置疑的劲儿,“我不是要否定电子管计算机的价值,也深知眼下条件的难处。我提出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正是瞅着现实和将来这两头。”
他走到旁边的小黑板前——那儿还留着周维雄刚才画的电子管结构图。他拿起粉笔,在旁边空白处,飞快地画出了个简单的晶体管结构示意图,还有一个象征集成电路的、里头布满线条的小方块。
“请看,这是晶体管的基本结构。跟需要加热灯丝、耗电巨大、个头老大、寿命有限的电子管比,它是固态器件,耗电极低,个头微小,寿命长,可靠性高。”他的粉笔点在那个示意图上,“这不是没影儿的事,贝尔实验室在1947年就发明了它!欧美发达国家,已经铆足了劲在推进晶体管的实用化和工业化!”
他又指向那个小方块:“而集成电路,顾名思义,就是把多个晶体管、电阻、电容这些元件,集成制造在同一块半导体晶片上。它带来的,将是电子设备体积、重量、耗电的断崖式下降,还有可靠性和复杂度的飞升!这,才是电子技术的明儿!”
他环视众人,目光灼灼:“没错,咱们眼下是困难重重。材料、工艺、设备…都是天堑。可正因为是天堑,咱们才得更早布局,投入力量去攻克!要是等到别人都把路铺平了,咱们再去撵,就永远只能吃别人嚼过的馍,永远叫人卡脖子!”
“至于糟蹋人力物力?”陆知行看向周维雄,口气变得犀利起来,“把绝大部分资源,持续投到一个注定要被淘汰的技术路线上,进行那点儿越来越不值钱的‘改进’,难道就不是一种更大的浪费吗?咱们现在省下的每一分投入,未来都可能要用十倍、百倍的代价去补!”
“狂妄!”周维雄猛地站起,脸色铁青,“你一个刚出校门的娃娃,懂得啥是国情?懂得啥是工业底子?纸上谈兵!咱们现在的任务,是解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里实实在在的计算问题!是要造出能用、顶用的机器!不是去搞那些镜花水月的未来幻想!”
“解决实际问题,更需要往前看的技术!”陆知行毫不退让,“电子管计算机的算力瓶颈和维护成本,已经死死拖住了咱们处理更复杂问题的后腿!只有用上新技术,才能从根儿上打破这个壳!”
“你…”
“够了!”
眼看两人就要当众顶起来,主持会议的副所长不得不厉声打断。会场气氛剑拔弩张,支持周维雄的占绝大多数,看向陆知行的目光大多带着不满和排斥,可也有一小部分年轻的研究员,眼里闪着琢磨的光。
“技术路线的争论,可以接着探讨。但要注意态度!”副所长沉着脸,“今天的研讨会到此为止。散会!”
会议不欢而散。周维雄一甩袖子走了,看都没看陆知行一眼。其他参会者也纷纷离席,投向陆知行的目光各色各样,但大多带着疏远。
王铁锤走到陆知行身边,叹了口气,拍拍他肩膀:“小陆啊…你的想头是好的,但是…太急了,太急了呀。”
陆知行站在原地,看着瞬间空下来的会场,心里并没多少挫败感,反倒有种把战书正式递出去的松快。
他知道,头一轮交锋,他看似落了下风。但思想的种子,已经撒下去了。接下来,他需要的是用事实,去浇灌它,让它冒出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