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称为大明最后的尊严?】
大明位面,乾清宫的烛火在夜风中明灭不定。
崇祯帝独坐龙椅,看着天幕之中的视频,忽然长叹一声。
那叹息里带着三分困惑七分痛惜,在空旷殿宇中荡开回响。
他抬起眼,望向檐角垂落的蛛网,脸上竟浮现出近乎哀怨的神情:
“自辽东告急,朝中人人自诩忠良,可临到头来...”
话音戛然而止,这位帝王难得地流露出疲惫,
“咱明朝最后的尊严,这天幕到底说的是哪位忠臣?”
侍立两侧的锦衣卫屏住呼吸,只见皇帝缓缓起身,玄色龙袍扫过丹陛积尘。
“是死守宁远的袁崇焕?还是...”
崇祯帝的指尖在御案悬停,终究没有落下那个名字。
夜风卷着残叶拍打窗棂,仿佛百万冤魂在同时叩问这座紫禁城。
大明边疆,暮色如血。
秦良玉勒马山海关隘口,铁甲凝霜。
当她仰头望见天幕中浮现的朱砂文字,白马不安地踏碎满地残阳。
“大明最后尊严?”
她轻笑一声,白杆枪尖挑破浓雾,身后兵甲如林骤然现形。
无数白蜡杆在暮色中竖起,仿佛突然苏醒的雪色森林。
有亲兵哽咽:
“将军,京城已...”“闭嘴!”
秦良玉斩断话头,枪锋指过城堞上斑驳的“明”字旗,“万历二十八年起,白杆兵守的不是龙椅上的朱姓皇帝。”
她突然纵马跃上烽火台,红缨兜鍪在风中猎猎作响。
当最后一个“亡”字在天幕炸开时,三万白杆兵同时顿戟,地动山摇的轰鸣惊起塞雁横飞。
“记住——”她的声音劈开朔风,惊雷般滚过嘉峪关残存的垛口,
“白杆兵在,山海关就不会倒!山海关在,大明就永远有重整河山的那一天!”
碎雪开始飘落,覆盖住长城内外累累白骨。
【列位大人,你们怎么都忘了,紫禁城还有五千五百名太监!
老夫可以领他们登城杀敌啊!
公公,闯军已经打进来了!
王承恩:有老奴在,皇上和娘娘的时间,宽宽的。
皇后:外面的事,就拜托你了!
紫禁城,午门
沉重的宫门在闯军疯狂的撞击下发出呻吟,门闩已然出现裂痕。
“城门将破!皇爷已去,我等……还能为谁而战?”一个年轻太监面色惨白,握着雁翎刀的手不住颤抖。
领头的老太监王承恩,昔日温和的面容此刻如铁铸一般。他撕下一条衣襟,将刀柄死死缠在手上,目光扫过身后那几十张惶恐却决绝的脸。
“为谁?”他的声音嘶哑,却异常清晰,“不为龙椅上的天子,只为这座城!为咱们守了一辈子的——家!”
“轰——!”
宫门轰然洞开,李自成部下如潮水般涌入。这些身经百战的农民军,看到眼前的景象时,也不由得一愣。
没有预想中的禁军,只有一群穿着内侍服色、手持各式兵刃的太监。他们列不成阵,武艺粗疏,但每个人的眼睛里都燃烧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光芒。
“杀——!”
王承恩发出一声不似人声的咆哮,第一个迎了上去。刀光闪过,鲜血瞬间染红了他苍老的容颜。
厮杀瞬间爆发。
这是一场绝望的战斗。太监们凭着对地形的熟悉和一股血气,用身体组成最后的人墙。一个太监被长矛刺穿,却死死抱住矛杆,为同伴创造劈砍的机会;另一个身中数刀,仍扑上去用牙咬向敌人的咽喉……
金水河被染红,汉白玉的栏杆上溅满斑驳的血迹。
他们倒下了,像秋日被收割的稻草。他们的抵抗在正规军看来,或许笨拙而徒劳。
然而,正是这群被世人轻视的“阉人”,在这国破家亡的最后时刻,用最惨烈的方式,为煌煌大明奏响了最后一曲悲歌。
他们的血,比许多读书人和武将的,流得更加滚烫。】
大唐位面。
李世民负手立于殿前,仰望着天幕中正在上演的画面。
当看到那些身着绯袍的文武官员在敌军压境时纷纷跪地请降,他不禁发出一声冷笑。
“满朝文武平日里将仁义道德挂在嘴边,可到了国难临头,却纷纷屈膝投降。”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带着几分讥讽,更带着深深的失望。
目光转向那些奋勇抵抗的宦官时,他的语气渐渐转为凝重:
“而这群太监虽是‘阉人’,可却用自己的生命守护了大明的最后一丝尊严!”
年少的李承乾站在父皇身侧,目不转睛地盯着天幕。
当看到太监王承恩毅然跟随崇祯皇帝登上煤山,他的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
“他们虽说是太监,可却忠心卫国,忠于大明!反观那群文武百官,只知道投降。”
他转向李世民,声音清亮而坚定:
“父皇,孩儿敬佩这名太监!他们比那些满口仁义的大臣更懂得什么是忠义。”
李世民微微颔首,目光深远:
“承乾,你要记住,真正的忠诚不在于身份尊卑,而在于危难时刻的抉择。”
他指着天幕上那些赴死的宦官,
“这些人虽然身体残缺,但气节完整。而那些投降的官员,看似体面,实则早已失去了为臣者的脊梁。”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将父子二人的身影拉长。
李承乾若有所悟地点点头,将目光重新投向天幕,心中默默立下誓言:有朝一日若登临天下,定要明辨忠奸,让真正忠义之士得其所哉。
大明,
奉天殿上,空气仿佛凝固。
朱元璋脸上先是震撼,继而化为毫不掩饰的赞赏,他猛然一拍御座扶手,声如洪钟:
“好,好啊!好一群忠心耿耿的太监!
没想到最后一刻,守护大明的不是你们这些高冠博带的文武百官,竟是这一群‘阉人’!”
他虎目圆睁,锐利如刀的眼神扫过丹墀下噤若寒蝉的满朝公卿,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刺骨的寒意:
“他们,是用自己的鲜血,给了大明最后的体面!”
话语在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像一记耳光,抽打在群臣脸上。
朱元璋的视线所及之处,官员们纷纷低下头,不敢与之对视。
他心中冷笑:自古以来,这群士大夫高踞庙堂,享受着百姓的供奉,满口仁义道德,可到了生死关头,骨头却软得最快!
一片令人窒息的死寂中,李善长第一个疾步出列,躬身到底,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惶恐与急切:
“陛下!臣等万万不敢有负圣恩!
倘若……倘若有朝一日,大明真到了那般危急存亡之刻,微臣必当效法天幕中之忠魂,舍生取义,以血肉之躯护卫大明江山,绝无二心!”
龙椅上,朱元璋的目光幽深,只是沉沉地“嗯”了一声,那意味不明的眼神,让殿中所有人心头都为之一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