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瑶的电脑屏幕上,论文提纲已经修改了三遍。
《产业政策对半导体材料发展的影响》,选题既能结合她在程氏集团的实际工作,又能利用到王院士在政策领域的人脉资源。
更重要的是,她可以通过合资公司的运营数据,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
而且是实践出来的真知,不是带着答案编过程。
一举三得。
手机震动,程昱发来消息:“论文写得怎么样了?”
沈瑶回复:“差不多了,你要看吗?”
程昱:“发我瞅瞅,我的刚写完,《政策红利下企业转型路径分析》,王老头肯定喜欢。”
沈瑶把文档发过去,起身去泡了杯咖啡。
窗外的燕京夜景璀璨如星,她突然想起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像普通大学生那样悠闲地逛过街了。
保研、实习、合资公司筹备,每一件事都耗费大量精力。
但沈瑶很清楚,这正是她想要的生活,充满挑战,也充满机会。
程昱很快回复:“提纲不错,但理论框架可以再强化一下,王老头最吃这套。”
他附上了几篇参考文献,都是政策经济学领域的经典论文。
沈瑶快速浏览了一遍,确实很有启发。
“谢了,明天组会见。”
“早点睡,别熬太晚。”
沈瑶看了眼时间,凌晨一点。
她保存文档,关掉电脑。
明天的组会,第一次正式亮相!
……
王院士的组会在研究生学院顶楼的会议室举行。
沈瑶提前二十分钟到达,发现程昱已经在门口等候。
他今天穿了件深蓝色衬衫,没打领带,看起来既正式又不失随意。
“紧张吗?”程昱递给她一杯热拿铁。
沈瑶接过咖啡,温热透过纸杯传递到掌心:“有点。”
“别担心,”程昱压低声音,“王老头虽然严厉,但对聪明人格外宽容。”
会议室里已经有几个人在交谈。
王院士坐在主位,旁边是一对年轻男女,看起来像是情侣。
“来了?”王院士抬头,“坐吧,正好介绍你们认识。”
他指了指那对男女:“赵磊,博三;林涵菡,硕二,两个不成器的学生。”
然后又转向沈瑶和程昱:“沈瑶,程昱,今年新收的硕士,都在程氏集团工作。”
赵磊戴着黑框眼镜,一副学术精英的模样:“久仰,程氏最近在布局半导体?”
程昱点头:“刚跟华科院成立了合资公司。”
“有意思,”林涵菡眼睛一亮,“我的论文正好是研究产学研结合的。”
沈瑶注意到,林涵菡说话时一直挽着赵磊的手臂,两人无名指上的对戒闪闪发亮。
“你们是……”沈瑶试探地问。
“夫妻,”赵磊笑着解释,“王老师撮合的。”
王院士难得露出笑容:“内部消化,省得出去祸害别人。只要不影响科研,我不管这些闲事。”
他意有所指地看了程昱和沈瑶一眼,两人默契地装作没听懂。
“好了,言归正传。”王院士敲敲桌子,“今天主要是讨论开题报告,赵磊先来。”
赵磊的博士课题是关于产业政策评估方法的创新,数据详实,模型复杂。
王院士的点评犀利直接,好几次问得赵磊额头冒汗。
接着是林涵菡,她的论文聚焦高校技术转移,正好与沈瑶的工作相关。
沈瑶认真记下她的研究思路,准备会后深入交流。
“程昱,你的。”王院士点名。
程昱从容地打开ppt。
他的选题直白务实,完全从企业角度出发,分析如何利用政策红利实现转型。
说白了,就是在企业的角度,怎么样的借东风。
“思路清晰,但理论深度不够。”王院士皱眉,“要多看文献,别总想着走捷径。”
程昱虚心接受:“我会补上的。”
轮到沈瑶时,她深吸一口气,点开了自己精心准备的演示文稿。
“我的选题是《产业政策对半导体材料发展的影响》,计划从三个维度分析……”
沈瑶的汇报条理分明,既有理论框架,又有实证数据支持。
王院士的表情渐渐缓和,甚至在她讲到合资公司的案例时,微微点了点头。
“不错,”王院士最终评价,“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很好,但要注意,学术论文不是工作报告,方法论部分还要加强。”
“谢谢王老师。”沈瑶松了口气。
组会结束后,林涵菡主动过来搭话:“沈瑶,你的研究太有现实意义了,我们能多交流吗?”
“当然,”沈瑶微笑,“我对师姐的技术转移研究也很感兴趣。”
两人交换了联系方式。
赵磊则和程昱聊起了产业基金的事,看起来相谈甚欢。
王院士看着四个学生,满意地点点头:“你们俩夫妻带他们俩新人,有活动一起参加,有资料共享。”
他特意看了程昱和沈瑶一眼:“学术上互相督促,生活上……自己把握分寸。”
这话已经暗示得相当明显了。
沈瑶耳根微热,假装整理笔记避开视线。
程昱倒是坦然,笑着应下:“王老师放心,我们一定向师兄师姐好好学习。”
……
回程路上,程昱提议一起吃晚饭。
“赵磊推荐了家不错的粤菜馆,就在附近。”
沈瑶点头同意。
组会顺利通过,她确实可以小小的放松一下。
餐厅装修典雅,客人不多,很适合谈话。
程昱点了几道招牌菜,又要了壶菊花茶。
粤菜不像湘菜、赣菜那样辛辣,味道中和,少盐清淡,偏向养生。
“赵磊这个人不简单,”他给沈瑶倒了杯茶,“他爸是发改委的,消息很灵通。”
沈瑶会意:“所以是王院士撮合他和林涵菡的?”
“各取所需吧。”程昱耸肩,“林涵菡家是做创投的,手里有不少高科技项目。”
这就是清北顶尖圈子的常态,强强联合,资源共享。
沈瑶突然意识到,王院士收她和程昱,或许也有类似的考量。
招研究生不仅仅是考校学术能力,在相同的科研能力之下,考生的个人背景也挺重要的。
通常导师认为家境殷实的学生会比贫寒的更能把所有心思放在学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