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国站在靶场中央的射击位上,手里攥着一根蓝布条 —— 是李大妈昨天连夜缝的,边角还留着细密的针脚,此刻被他捏在掌心,暖得有些发烫。空冥感知里,他 “闻” 到空气中的火药味(昨夜战士们实弹训练残留的),“听” 到远处指挥部传来的广播声(循环播放 “志愿军 9 兵团今日赴东北集结”),还有身边战士们的呼吸声 —— 有紧张,有好奇,还有几分怀疑。
“这孩子真要蒙眼射击?100 米胸环靶,就算睁着眼,能 10 发全中的也没几个!”“听说他是王破军的养子,反特时挺厉害,可射击跟反特不一样,得靠眼睛瞄准啊!”“别是吹牛吧?年龄不够想耍花样,部队哪能这么随便?”
议论声断断续续飘进耳朵,王卫国却没分心。他抬头看向站在靶场边缘的李参谋和张营长 —— 李参谋手里拿着他的参军材料,眉头皱得很紧;张营长则抱着胳膊,眼神里有期待,也有担忧。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李参谋手里的材料上,“特殊人才考察” 几个字被红笔圈了出来,旁边还写着 “需进一步验证实战能力”,显然昨天的战术展示还不够,今天得拿出更硬的本事。
“王卫国,想好了?蒙眼射击风险不小,要是没把握,现在说还来得及。” 李参谋的声音透过晨霜传来,带着一丝犹豫,“部队要的是能在前线打仗的兵,不是耍杂技的。”
王卫国深吸一口气,把蓝布条递到旁边的战士手里:“麻烦同志帮俺蒙上,俺想试试。” 他转头看向李参谋,声音坚定,“俺不是耍花样,是想证明,俺的空冥天赋能在战场上派上用场 —— 就算看不见,俺也能精准射击,能保护战友,能杀敌人。”
战士接过布条,犹豫了一下,还是按他说的,把布条蒙在他眼睛上。眼前瞬间陷入黑暗,只有一丝微光从布条缝隙里透进来,却足够让他的空冥感知彻底展开 —— 专注度提升三倍后,靶场的一切都变得清晰:100 米外靶纸的纤维纹理,每片结霜的草叶摆动的幅度,甚至风掠过耳边的轨迹(从西北方向来,速度每秒 2.5 米,会让子弹往右偏移 1.8 厘米)。
“给你枪。” 张营长走过来,把一把实弹上膛的莫辛纳甘步枪递到他手里。枪身还带着战士们的体温,木质枪托被磨得光滑,扳机的触感熟悉而亲切 —— 就是这把枪,他在军区运动会上拿过射击冠军,此刻握在手里,像握着一位老伙计。
王卫国接过步枪,左肩顶住枪托,右腮贴紧枪身,动作标准得像教科书。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枪管的膛线清晰如刻,子弹在弹仓里的位置,甚至能 “预判” 到扣动扳机后,子弹飞出的轨迹 —— 会先受风力影响往右偏,然后在重力作用下微微下坠,要想命中 10 环,枪口得往左上方偏移 2 厘米,同时调整呼吸,让心跳与扣扳机的时机同步。
“准备好了就开始吧,10 发子弹,限时 5 分钟。” 李参谋的声音传来。
王卫国没有立刻开枪。他闭上眼睛(虽然蒙着布,却像是在与空冥状态深度融合),调整呼吸 —— 吸气时腹部鼓起,把风的声音、战士的议论声都 “过滤” 掉;呼气时绵长如丝,让身体与周围的环境同步。空冥感知里,靶场的动静越来越清晰:他 “看到” 靶心红点在风中微微晃动(是薄冰融化导致靶纸轻微变形),“感知” 到步枪的后坐力会在射击时产生 1.2 度的偏移,甚至能 “听到” 远处邮递员的自行车声。
“砰!”
第一声枪响打破了靶场的寂静。子弹带着尖锐的破空声飞出,王卫国能清晰地 “感知” 到子弹穿过空气时的轻微偏移,然后 “听到” 一声闷响 —— 子弹命中靶纸的声音,不是普通的 “噗” 声,是命中硬物的脆响(靶心的薄冰被击碎了)。
“10 环!” 报靶员的声音带着惊讶,从靶场尽头传来。
靶场瞬间安静下来,刚才议论的战士们都闭了嘴,眼里满是不可置信。王卫国却没停,他根据第一发子弹的反馈,微调了枪口角度 —— 风比刚才大了些,偏移量得增加 0.3 厘米。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第二发子弹的轨迹比第一发更精准,像被无形的线牵引着,直奔靶心。
“砰!” 又一声枪响。“10 环!还是 10 环!” 报靶员的声音更激动了。
张营长的眼睛亮了起来,他往前走了两步,紧紧盯着王卫国的动作 —— 蒙着眼睛的少年,持枪的手稳如磐石,每一次扣扳机的时机都恰到好处,没有丝毫犹豫。空冥感知里,王卫国 “看到” 张营长手里的笔在本子上快速记录着什么,嘴角悄悄扬了起来。
第三发、第四发、第五发…… 枪声在晨霜中此起彼伏,每一声枪响后,报靶员的声音都带着新的惊喜:“10 环!”“又是 10 环!”“已经 5 发全中了!”
李参谋的眉头渐渐松开,他低头看了看手里的材料,又抬头看向靶场中央的少年 —— 蒙着蓝布条的身影不算高大,却像扎根在土里的青松,稳得让人心安。空冥感知里,王卫国 “看到” 李参谋在材料上写下 “空冥天赋可实战应用,射击精度超预期”,字迹比刚才工整了不少。
到第九发子弹时,天已经亮透了,阳光透过晨霜,洒在靶场上,把王卫国的影子拉得很长。他微微调整了一下姿势 —— 长时间持枪让胳膊有些酸,却在空冥状态的 “身体感知强化” 下,快速找到了新的发力点。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第九发子弹穿过融化的薄冰,精准命中靶心,弹孔与之前的几乎重合。
“第九发,10 环!就差最后一发了!” 报靶员的声音都在发抖。
全场的目光都聚焦在王卫国身上。李大勇挤在战士们中间,手里攥着一个热红薯,紧张得忘了吃;张营长屏住呼吸,手里的本子都忘了翻;李参谋则走到靶场中央,离他只有几步远,显然想近距离看看这最后一枪。
王卫国深吸一口气,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最后一发子弹在弹仓里的位置,“感知” 到风突然小了些(偏移量得减少 0.5 厘米),甚至 “听到” 靶心处冰渣掉落的声音(之前的弹孔让靶纸变得脆弱)。他轻轻扣动扳机,手指的力度控制得刚刚好,没有一丝多余的抖动。
“砰!”
最后一声枪响落下,靶场陷入短暂的寂静,只有风掠过草叶的声音。所有人都盯着靶场尽头的报靶员,连呼吸都忘了。
“10 环!10 发全中!靶心弹孔几乎连成一个点!” 报靶员的声音终于传来,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破了咱们靶场的蒙眼射击记录!”
“好!” 张营长第一个鼓起掌,声音响亮,“这才是咱们需要的兵!有这本事,去朝鲜肯定能派上大用场!”
战士们瞬间爆发出欢呼,有的跑过来拍王卫国的肩膀,有的围着他问空冥天赋的事:“卫国同志,你这本事太神了!蒙着眼都能这么准,在战场上肯定能当狙击手!”“以后俺们跟你学射击呗?也想练出这本事!”
李大勇跑过来,把热红薯塞到他手里:“我就知道你能行!太厉害了!俺们以后能一起去朝鲜了!”
王卫国摘下蒙眼的蓝布条,眼前的光线有些刺眼,却能清晰地看到靶场尽头的胸环靶 ——10 个弹孔几乎都在靶心,像一朵绽放的花。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李参谋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张纸,脸上的严肃被笑容取代:“王卫国同志,经研究决定,特批你入伍,编入志愿军第 9 兵团,明天就跟张营长一起赴东北集结,跟你爹汇合!”
他接过那张纸 —— 是入伍通知书,上面盖着军区的红章,“王卫国” 三个字印得格外清晰。手指触到纸页,突然开始发抖,不是冷的,是激动的。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养父王破军在东北集结地整理背包的样子,手里拿着他送的玉米面,眼里满是期待,心里突然涌起一股热流 —— 他终于能跟养父一起去朝鲜,一起保家卫国了。
“谢谢李参谋!谢谢张营长!” 王卫国对着他们敬了个不标准的军礼,却带着最真诚的敬意。“别高兴太早,到了前线可得好好表现,别给你爹丢脸,别给咱们军区丢脸!” 张营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里满是赞许,“明天早上八点,到指挥部集合,跟其他新兵一起出发。”
离开靶场时,阳光已经升得很高,晨霜都化了,靶场的黄土变得湿润,踩上去带着泥土的清香。王卫国手里拿着入伍通知书,怀里揣着李大妈缝的蓝布条,心里满是激动。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街坊们在四合院门口等着,李大妈手里拿着刚缝好的棉衣,张大爷拄着拐杖,小芳手里攥着纸折的小红旗,显然是在等他的消息。
“俺回来了!俺被特批入伍了!明天就去东北跟爹汇合!” 王卫国跑回四合院,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真的?太好了!” 李大妈跑过来,拉着他的手,眼里满是激动,“俺就知道你能行!这棉衣你拿着,朝鲜冷,别冻着!”张大爷也走过来,把一双新纳的布鞋递给他:“这鞋鞋底加了麻线,防滑,雪地里走得稳。到了前线,记得给俺们写信,俺们在北平等着你们胜利回来!”小芳举着小红旗,跑到他身边:“卫国哥哥,你要多杀敌人,保护好自己,保护好王爷爷!”
王卫国接过棉衣和布鞋,心里暖暖的。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街坊们眼里的不舍和骄傲,像家人一样,让他更觉得自己的选择没错 —— 他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这些街坊,为了所有想过安稳日子的人,为了刚成立的新中国。
下午,王卫国去了兵工厂,想跟周厂长和李大勇告别。车间里的机床声依旧响亮,工人们听说他被特批入伍,都围过来祝贺:“卫国,你真厉害!到了前线要多杀美军,给咱们兵工厂争光!”周厂长从办公室里拿出一把新改装的步枪零件,递给她:“这是俺们刚改好的步枪防尘盖,你带着去前线,要是步枪卡壳,就能用上。兵工厂会给你们造最好的武器,你们在前线放心打仗!”
李大勇也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布包:“这是俺娘给俺准备的干粮,俺分你一半。到了东北,俺们一起训练,一起去朝鲜,一起跟美军打仗!”
从兵工厂出来,王卫国去了前门大街的邮局 —— 他想给养父王破军写封信,告诉自己被特批入伍的消息,让他放心。邮局里挤满了寄信的人,大多是给参军亲人写信的街坊,有的在哭,有的在笑,手里的信纸都写得满满当当。
“同志,给俺一张信纸,一个信封。” 王卫国递过邮票。邮局工作人员接过邮票,看到他手里的入伍通知书,笑着说:“又是个去前线的好苗子!这么小年纪,有骨气!”
王卫国坐在邮局的桌子前,拿起笔,在信纸上写道:“爹,俺被特批入伍了,明天就去东北跟您汇合。俺会好好训练,好好打仗,用您教的战术、射击、急救本事,在前线保护战友,保护国家。您放心,俺会照顾好自己,等胜利了,咱们一起回北平,一起看太平……”
字迹虽然还有点歪,却写得格外认真。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养父收到信时的样子,眼里满是欣慰,手里拿着他送的玉米面,嘴角带着微笑,心里突然觉得无比踏实。
回到四合院时,天已经擦黑了。王卫国坐在老槐树下,手里拿着入伍通知书,怀里揣着给养父的信,心里满是坚定。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明天出发的场景:他穿着李大妈缝的棉衣,踩着张大爷纳的布鞋,手里拿着周厂长给的步枪零件,跟张营长、李大勇一起,坐上赴东北的火车,窗外是北平的街景,眼里是对未来的期待。
他知道,到了东北,到了朝鲜,会有更艰苦的日子在等着他 —— 零下四十度的冬天,美军的飞机坦克,残酷的战场环境,可他不怕。因为他有养父的教导,有街坊的支持,有战友的陪伴,更有一颗想守护家国、守护太平的心。
夜里,王卫国躺在土炕上,手里拿着入伍通知书,借着煤油灯的光反复看。窗外的月光透过窗缝照进来,落在通知书上,“中国人民志愿军” 几个字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光。他闭上眼睛,嘴角带着微笑 —— 明天,他将踏上新的征程,从北平的青年榜样,变成朝鲜战场上的战士,从被保护者,变成守护者。这是他的选择,是他的光荣。
这一夜,北平的很多人都没睡。即将出征的新兵在收拾行装,街坊们在缝棉衣、写家书,指挥部的干部在整理出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