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认子符现,顾景珩嫡子身份尘埃落定
天还未亮,京城便已风雪骤起。
沈清棠与顾景珩并肩踏入宫门,衣袂沾雪,眉眼却皆是冷意。
他们身后,夜风紧随,手中捧着那个装有“认子符”的檀木铁盒——那不仅是顾景珩身份的证明,更是一枚足以搅动朝局的利刃。
皇帝在勤政殿亲自召见。
金銮之下,顾景珩一袭素色长衫,跪地呈上信笺,语气坚定如铁:“臣非养子,而是顾家嫡长,愿以性命担保此信属实。”
殿内众人屏息。
皇帝展开信纸,指尖微微颤抖。
他的目光落在那行熟悉的印章与笔迹之上,脸色渐渐变了。
那是顾怀安的手书,字迹遒劲而沉稳,一如当年他亲自册封顾怀安为镇国将军时所见。
“这……”皇帝抬头,望向顾景珩的目光中,透出一丝震惊、一丝迟疑、还有一丝久违的怜惜。
“儿臣不敢欺君。”顾景珩垂眸,声音低缓却清晰,“太后娘娘若有所疑,可请慧空大师入宫验证。”
话音未落,门外脚步声急促响起。
“宣——江南清凉寺主持慧空大师觐见!”
片刻后,一名身着袈裟的老僧缓缓走入大殿,双手合十,口诵佛号。
“阿弥陀佛,老衲见过陛下。”慧空大师年过六旬,面色慈和,眼神却清明如水。
皇帝示意宫人将信件递上,老僧接过,细细端详,随即点头道:“此印无误,乃当年顾夫人亲手加盖;笔迹亦是顾将军亲笔无疑。至于接生记录……”他从袖中取出一本泛黄旧册,恭敬奉上。
殿中一片寂静。
太后坐在凤座之上,眉头紧蹙,冷声道:“仅凭一封信、一本旧账,怎就能断定顾景珩就是顾家嫡长?天下仿冒者何其多也。”
皇帝正欲开口,沈清棠忽然上前一步,轻声道:“太后娘娘,容臣女说一句。”
她取出一方绣布,上面隐约可见墨痕斑驳。
她手腕微扬,银针穿梭,三叠绣法之下,原本模糊的痕迹竟一点点浮现出来。
众人屏住呼吸。
只见绣布之上,逐渐显现出一行小字:
> “芷兰妹,若我儿归来,请替我告诉他——我从未放弃过他。”
殿中一片哗然。
沈清棠抬起头,眼中含着一抹温润的光,语气却坚定无比:“这是顾母写给家母的最后一封信,也是两位母亲的情谊见证。今日能重现,既是机缘,更是真相。”
她顿了顿,看向皇帝,一字一句道:“若这都不能证明顾公子的身份,那么,还有什么证据能让忠良之子回归正统?”
殿内一时静得仿佛连风雪都停了。
太后脸色难看至极,咬牙不语。
皇帝久久沉默,最终缓缓放下信笺,眼神深沉。
“朕……记得顾怀安曾亲口说过,他有一子,生于辛巳年冬月,自幼聪慧,性情刚毅。”他抬眸,看向顾景珩,“你,可是那孩子?”
顾景珩起身,拱手一礼,声音清冽如雪:“儿臣,正是顾景珩。”
殿外,风雪愈烈,天地苍茫。
殿内,一场关于血脉、忠诚与权谋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而在这场风暴的中心,顾景珩神色平静,目光如炬;沈清棠站在他身旁,唇角轻轻扬起,仿佛早已料到这一切终将到来。
风雪之后,总有晴天。
但这一次,他们不再退让。
风雪席卷紫禁城,勤政殿内气氛却比外面更加肃杀。
皇帝猛地拍案而起,龙袍翻飞间,怒火如焚:“裴仲元竟敢伪造世子身份,欺君罔上!来人,立刻将裴党一干人等革职查办,交由大理寺彻查!”他声音沉稳却透着雷霆之怒,震得满殿大臣心头一颤。
太后脸色骤变,正欲开口反驳,却被皇后轻轻按住手背,低声劝道:“母后,事已至此,再争也无益。”她语气虽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皇帝转头看向顾景珩,目光中多了几分慈和与复杂。
他缓缓起身,走下御座,亲自扶起跪地的顾景珩,郑重宣布:“朕今日恢复你‘镇国将军世子’名分,赐婚沈清棠为世子妃,择吉日完婚,不得有误。”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众人目光齐刷刷落在沈清棠身上——这位侯府寒门嫡女,不仅助顾景珩夺回身份,如今更是要成为堂堂将军府的世子妃,堪称传奇。
沈清棠垂眸敛袖,并未因这突如其来的圣旨而失态,只是淡淡一笑,神色从容,仿佛这一切早在她的预料之中。
“臣女……谢陛下隆恩。”她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带着一种不卑不亢的气度。
顾景珩侧目望她一眼,”
沈清棠抬眸看他,眼神清澈如镜:“不,是你找回了自己。”
此时,夜风悄然入殿,手中递上一封密报。
顾景珩展开一看,神色微凝后又舒展,随即递给沈清棠。
信中寥寥数语,却字字千钧:
> “裴党余孽已尽除,北境线戒备森严,然暗流涌动,尚不可松懈。”
沈清棠看完后,轻叹一声,低声道:“这一场风暴,终于落下了帷幕。”
然而就在她转身整理衣裙时,指尖不经意间拂过袖中一角旧纸,那是一片残破泛黄的信笺——正是吴婆婆临终前交给她的遗物。
她不动声色地将其展开,目光掠过那一行几乎被岁月湮没的字迹:
> “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沈清棠瞳孔微缩,心口仿佛被什么轻轻敲击了一下。
她缓缓合上信笺,抬头望向窗外——风雪未停,天地苍茫如旧。
但她知道,属于他们的故事,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