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火光冲天,权谋初显
夜色如墨,城南的兵部仓库在火光中化作一片废墟。
浓烟滚滚,热浪翻腾,远远望去如同地狱之门洞开,惊动了半个京城。
沈清棠与顾景珩赶到现场时,官兵已经封锁了四周,百姓被驱散,唯独空气中弥漫着焦糊味和混乱未平的气息。
王承业一身官服站在火场边缘,脸上故作悲痛,眼神却冷得像冰。
“真是天灾啊。”他叹息一声,“这些账册一毁,恐怕许多军需粮草的出入都无法查清了。”
赵尚书冷哼一声:“偏偏就在这节骨眼上?”
众人目光齐刷刷地落在王承业身上。
他是兵部尚书之子,如今也在兵部任职,这场大火,烧得太过巧合。
沈清棠没有说话,只是缓缓走近那片灰烬之地。
脚下的碎木炭渣还带着余温,她低头扫视,忽然蹲下身,在一堆残骸中拾起一块半烧焦的木牌。
木牌几乎断裂,但依稀还能看出一个字——“北”。
她心头一跳。
“不是灯烛引燃的。”顾景珩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冷静而沉稳,“这火,是用特制油料泼洒后点燃的,蓄意纵火无疑。”
他蹲下身,指尖轻触地面残留的黑色痕迹,轻轻捻了捻,眼神愈发凝重。
沈清棠将那块木牌递给他,低声道:“你觉得,这‘北’字可能是指哪里?”
顾景珩微微蹙眉,正欲开口,忽听不远处传来一阵喧哗声。
几名衙役持械而来,领头的是李知府,一脸肃然。
“奉王大人之命,沈小姐涉嫌纵火、嫁祸兵部,现予以拘捕!”
此言一出,四下哗然。
沈清棠神色不变,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王承业倒真会演戏,自己做了贼,还来栽赃我?”
李知府面色尴尬,却不得不上前一步:“沈小姐,若有冤屈,可在堂上申辩。”
顾景珩却挡在她面前,目光如刃:“证据尚无定论,你们便要抓人?”
“顾神医,此事牵涉朝堂大事,还请莫要插手。”王承业踱步走来,面上仍挂着几分温和笑意,“沈小姐与林家恩怨已久,今日兵部账册突毁,若说与此事无关,谁信?”
“你倒是挺会联想。”沈清棠不急不缓,语气淡淡,“既然你这么笃定是我干的,那你可曾查明,是谁连夜派出黑衣人潜入仓库?又是谁,下令销毁所有证据?”
王承业脸色微变,但仍强撑镇定:“空口无凭,不过是臆测罢了。”
“是吗?”沈清棠眸光一闪,缓缓站起身来,声音不大,却清晰有力,“那我就陪你玩到底。”
她转身看向顾景珩,”
顾景珩点头,揽住她的肩,护着她离开火场。
围观人群窃窃私语,议论纷纷。
这一幕,仿佛成了朝野之间的一场无声宣战。
回到沈宅,夜已深。
书房内灯火通明,沈清棠将那块木牌放在桌上,仔细端详。
“北……”她喃喃自语,“会不会是指北方驻军?亦或是北边某处仓库?”
顾景珩坐在对面,手中把玩着那枚残片,眼神幽深:“王承业背后的人,恐怕不只是为了掩盖旧账那么简单。他们想借这次失火,彻底洗清一切。”
沈清棠轻叹一声:“我母亲当年所掌握的线索,也许比我想的还要重要。”
两人对视一眼,皆看出彼此眼中的坚定。
翌日清晨,京都街头巷尾又传出新的流言。
“听说兵部账册被毁当晚,有人亲眼看见几个黑衣人从仓库逃出,身形矫健,似练过武。”
“还有人说,顾神医和沈小姐昨日夜里亲自去查火源,发现了关键线索。”
风声渐起,舆论再度沸腾。
王承业在府中大发雷霆,怒斥手下办事不利,却又不得不面对赵尚书再次上奏皇帝、请求彻查兵部内部贪腐之事的局面。
朝堂之上,皇帝龙颜不悦,王尚书虽极力替儿子开脱,但面对汹涌民意与铁证一般的账目对比结果,也不禁心生疑虑。
此时此刻,沈清棠并未闲着。
她将绣庄新品交由老陈头打理,并亲自前往几位贵妇家中拜访,借苏绣之力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同时,暗中派人调查那“北”字木牌的来历。
夜深人静,沈宅外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
开门一看,竟是老陈头,神色紧张。
“小姐,有位故人求见。”
“哦?”沈清棠抬眸,“谁?”
老陈头低声答道:“他说,是您母亲昔日的旧友,原兵部文吏——周大人。”
沈清棠瞳孔微缩,心中一震。
母亲生前,确实提过一位姓周的旧识,曾在兵部任小吏,为人耿直,因不肯同流合污而遭排挤辞官。
“他在哪?”
“在外等候。”
沈清棠毫不犹豫:“请他进来。”
她心中隐隐有种预感——那位周大人,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转机。
夜色沉沉,沈宅书房内灯火微明。
周大人一身素衣,神情凝重地站在堂中,手中紧攥着一个布包。
他年过半甲,眉宇间透出几分沧桑与警惕,但眼神依旧清明,透着一股不屈的刚正。
“老朽周崇义,拜见沈小姐。”他拱手一礼,声音低沉却坚定,“令堂苏夫人昔日曾有恩于我,如今她虽已故去多年,但我仍不敢忘。”
沈清棠目光如水,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位母亲旧识。
她缓缓起身,示意丫鬟奉茶,自己则坐回主位,语气温和:“周大人请坐。家母生前常提及一位周叔,公正无私、不阿权贵,想必就是您了。”
周崇义微微点头,神色复杂:“令堂当年便察觉兵部账目异常,尤其是北边军需调拨存在诸多猫腻。她托我帮忙抄录几份关键账册副本,以防万一……”
他顿了顿,从怀中取出那个布包,轻轻展开,露出几卷泛黄的纸张。
“这些年来,我一直藏在乡下,直到听说兵部仓库昨夜被焚,我才意识到,事情终于到了关键时刻。”
顾景珩接过账册,细细翻阅,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
他将其中一页指给沈清棠看——那上面赫然记载着一笔巨额军粮调拨记录,接收方竟是北狄边境某处无名村落。
“这不是普通调拨,而是暗中输送。”他低声分析道,“若非有人有意遮掩,根本不可能通过兵部层层审核。”
沈清棠眸光一闪,心中已有计较:“王承业背后之人,恐怕不止是贪墨那么简单,极可能是通敌之罪。”
周崇义沉重地点头:“此事牵连甚广,若要揭露,恐怕得动用更高层的力量。”
翌日清晨,皇宫之中,一道急奏呈入御前。
顾镇国将军身披金甲,手持那份账册副本,当众跪地陈情:“陛下,臣斗胆上奏,兵部尚书之子王承业,私通北狄商人,暗中输送军资,此等叛国之举,岂容姑息!”
满朝哗然。
皇帝龙颜大怒,猛地拍案而起:“竟有此事?!”
王尚书连忙叩首:“陛下明察,小儿怎敢如此大胆!定是顾将军诬陷!”
“证据在此。”顾景珩缓步上前,将账册递上,“此外,臣还掌握其夜间往来密信,皆可为证。”
皇帝翻阅片刻,脸色愈发阴沉,最终冷声下令:“来人,即刻封锁兵部,彻查所有账目;王承业,软禁待审!另,传林尚书进宫问话!”
林家本就因之前沈清棠之事风头正盛,此刻突然被牵扯进来,顿时陷入风口浪尖。
整个朝堂震动,流言四起,街头巷尾皆在议论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
而此时,在侯府外的一座绣庄门前,沈清棠静静地站立着。
夜风吹拂她的裙裾,发丝轻扬,眼中却不见一丝喜悦,反而多了几分冷静的思索。
“接下来……是不是轮到侯府了?”她低声问身旁的顾景珩。
顾景珩负手而立,目光遥望天际,语气平静却带着几分深意:“时机未到,但不会远了。”
两人沉默片刻,忽听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
老陈头快步走来,脸上带着几分兴奋:“小姐,好消息!柳如意夫人已经订下我们三幅精品绣作,并亲自邀您参加她在绣庄举办的苏绣鉴赏夜宴。”
沈清棠闻言微微一笑,
“柳如意是京中贵妇圈里最挑剔的主,能得她青睐,绣庄声望必定大涨。”她转头看向顾景珩,“你愿意陪我去吗?”
顾景珩唇角微扬,轻轻点头:“自然。”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离开之时,春桃忽然悄步走近,压低声音道:“小姐……方才奴婢在后花园巡查时,似乎看到有个黑影闪过,行迹鬼祟。”
沈清棠与顾景珩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出一丝警觉。
“看来,有些人……已经按捺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