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感知到的“樟木与墨汁”气味,如同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航灯。范围从无数可能的黑暗空间,迅速收拢到具备古籍保存环境的特定场所。安全点内的信息筛选工作立刻围绕着这个核心线索高速运转起来。
李静调动了庞大的数据库,重点筛查与吴镜玄社会关系网存在交集,或者因其历史学者身份可能产生关联的机构与个人。博物馆、大型图书馆的特藏部、大学古籍研究所、以及少数几位以收藏孤本善本闻名的私人收藏家,都被列入了优先排查名单。
“吴镜玄曾在国立东南大学担任过客座教授,该校的‘琅嬛古籍馆’收藏颇丰,管理制度相对传统,符合陈启描述的‘陈旧气息’。”
“已故的私人收藏家沈墨轩,其宅邸‘听松别苑’设有私人藏书楼,以收藏明清笔记小说和地方志闻名,沈墨轩生前与吴镜玄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曾有过交流。”
“还有‘墨海书局’,一个半公开的民间古籍交流场所,背景复杂,传闻与一些隐秘圈子有牵连……”
一条条信息被快速罗列、比对。高岚和林瑶对着地图和资料,逐一分析这些地点的可能性、可接触性以及潜在风险。
陈启躺在医疗室的床上,由医护人员进行着精神力的恢复性治疗和左眼的护理。他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中的疲惫深处,却多了一丝锐利。那次冒险的精神探测虽然带来了反噬,却也像一次淬炼,让他对自身“镜屋”空间和“观死镜”的掌控,在虚弱中反而变得更加凝练了一丝。他能感觉到,左眼窝那个“寂静漩涡”旋转的速度比之前慢了些,却更加稳定,如同风暴过后沉淀下来的深海。
“感觉怎么样?”林瑶抽空过来看他,手里拿着初步筛选出的几个重点目标资料。
“还能坚持。”陈启撑着想坐起来,被林瑶用手势制止了。“有目标了吗?”
“有几个可能性较大的。”林瑶将平板电脑递给他,“我们需要进一步甄别。你的感知是唯一的指向标,但我们不能让你再冒险进行大规模精神探测了。”
陈启看着那几个地点的信息和图片,尝试着调动起恢复了些许的感知力,并非去远程连接,而是如同轻风拂过水面般,感受着这些地点信息本身携带的“痕迹”。
当他看到“墨海书局”的资料和其所在老街那阴郁、拥挤的门面照片时,左眼窝的漩涡微不可察地悸动了一下,一种极其隐晦的、混杂着陈旧书卷气和一丝冰冷禁锢感的异样,如同蛛丝般缠绕上他的感知。
“这里……”陈启指着“墨海书局”的照片,“感觉……不太一样。书卷气很浓,但底下……好像藏着点什么。”
这个感觉非常模糊,远不如之前直接探测古镜时清晰,但足以引起重视。
林瑶立刻记下,并将“墨海书局”的优先级调至最高。“王刚,”她接通通讯,“准备一下,我们需要对‘墨海书局’进行一次外围侦查。非接触式,以观察和情报收集为主,确认环境,评估风险。”
“明白。”王刚的回应简洁有力。
数小时后,伪装成普通游客或学者的几组外围人员,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墨海书局”所在的那片老城区。他们使用高清摄像、环境传感器和经过训练的观察力,从不同角度记录着书局的内外环境、人员流动、安防措施等一切细节。
信息被实时传回安全点。
“墨海书局”是一座三层高的老旧骑楼,门面狭小,招牌斑驳。内部光线昏暗,堆满了各种线装书和旧报刊,显得拥挤而杂乱。店主是一个戴着老花镜、总是埋首于书堆的干瘦老头,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白天的客流量不大,多是些上了年纪的藏书爱好者。
然而,在看似正常的表象下,侦查人员还是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细节:
书局的后门通道异常干净,与前面杂乱的环境形成对比,且装有不易察觉的高强度密码锁。
夜间,书局内部有规律性的、非民用级别的低功率信号发射,信号特征经过加密,难以解析。
偶尔有并非典型藏书爱好者气质的人出入,他们行动谨慎,目光锐利,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所有这些线索都指向一个结论——“墨海书局”绝不简单,它很可能是一个伪装成普通古籍店的、属于“烛龙”组织的前哨站或联络点。
“不能打草惊蛇。”林瑶看着传回来的画面,沉声道,“如果吴家的古镜真的藏在这里,他们一定设置了严密的防护和警报系统。我们需要一个更周密的计划,确保能一击即中,在对方反应过来之前拿到镜子并撤离。”
高岚补充道:“而且,我们必须考虑这是否是一个陷阱。‘烛龙’可能已经察觉到我们的搜寻,故意露出破绽引我们上钩。”
陈启听着他们的讨论,目光落在“墨海书局”那张昏暗的门面照片上。他能感觉到,那里确实隐藏着秘密,但也弥漫着危险。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贴身存放的“观死镜”,冰凉的触感传递着一丝安定的力量。
“或许……我们不需要直接强攻。”陈启忽然开口,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你有什么想法?”林瑶看向他。
“既然那面镜子可能与‘观死镜’存在共鸣,而‘烛龙’用某种方式禁锢了它……”陈启斟酌着词语,“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方法,暂时干扰或者削弱那种禁锢,或许……我能通过‘观死镜’,与那面镜子建立更清晰的、单向的感应,从而更精确地定位它在这栋建筑里的具体位置,甚至……了解到更多的信息。”
他顿了顿,继续道:“这样,我们行动时就能更有针对性,减少暴露的风险。”
这是一个更加精妙,但也同样充满未知的方案。干扰“烛龙”的禁锢,必然会引起对方的警觉,这个时间窗口必须把握得极其精准。
林瑶和高岚陷入了沉思。这个方案风险与机遇并存。
“我们需要一种能够短时间内、高强度干扰特定能量场的设备。”高岚看向技术团队的方向。
“理论上可以做到,但需要根据陈启感知到的禁锢能量特征进行专门调谐,而且作用范围和时间都会非常有限。”技术负责人回答。
“有限的时间就够了。”陈启说道,右眼中闪烁着决然的光芒,“只要一瞬间的清晰感应。”
计划在紧张的商讨中逐渐成型。他们将尝试在外围,使用特制的能量干扰装置,针对“墨海书局”可能存在的禁锢场进行短促、高强度的定向冲击。同时,陈启将处于绝对安全的后方,借助“观死镜”和自身能力,捕捉那一瞬间可能出现的、来自吴家古镜的清晰回响。
这是一次豪赌。赌的是技术设备的精准,赌的是陈启能力的可靠,更赌的是“烛龙”组织不会在干扰发动的瞬间就采取极端措施。
星图上的倒计时无声地流逝着,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针对“墨海书局”的侦查依旧在暗中继续,更多的细节被补充进来。而一场围绕着两面古老铜镜的、跨越了时空与生死的无声较量,即将在这座看似平凡的老旧书肆内外,悄然展开。
下一次接触,或许就将决定这场溯源之旅的走向,是揭开更深层的真相,还是坠入更危险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