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灵森林的绿意还在晨光中舒展,祁小小与动物战队守护生态的故事,已随着长江的流水传遍大夏——生态保护部门将毛毛的藤条勋章复刻成纪念徽章,发放给每一位森林守护者;孩子们在作文里写下“要像松鼠拆陷阱一样,守护每一片绿叶”,连国际动物保护联盟都发来贺电,称这场“跨物种生态保卫战”为“人与自然共生的教科书级案例”。可这份生机盎然的平静下,一场足以撼动大夏西北地质安全的危机,正在“昆仑山口”的冰川下酝酿。
情报部门的紧急报告带着冰川的寒意送达:异族残余势力联合境外地质破坏团伙,盯上了昆仑山口的“冰川龙脉”——这里是青藏高原冰川群的核心枢纽,维系着西北三大河流的水源补给,更支撑着周边脆弱的地质结构。这群破坏者携带高爆破冰弹与地质钻孔设备,计划在冰川底部埋设炸药,通过定向爆破改变冰川流向,不仅要切断下游百万亩农田的灌溉水源,更妄图引发山体滑坡,掩埋边境的重要交通干线。更致命的是,他们在冰川裂缝中安置了“温控引爆装置”,一旦外界温度超过零度(白天冰川表面温度恰好在此临界点波动),或有人靠近干预,装置就会立刻引爆,让整个冰川群瞬间崩塌。
沈国家的紧急指挥部内,气氛冷得像昆仑山口的寒风。电子屏上,冰川三维模型清晰显示:炸药被埋在冰川底部的“冰芯通道”内,通道狭窄且布满冰裂缝,常规爆破拆除根本无法实施;温控装置的感应范围覆盖整个冰川表层,连无人机靠近都会触发温度预警。“冰川一旦崩塌,下游的河流会断流,山体滑坡会堵死边境通道,百万百姓的生计与边境安全都会陷入绝境!”陈为民的手指重重砸在屏幕上的“冰芯通道”,指节泛白,“可我们连靠近的机会都没有,温控装置就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祁同伟盯着模型里蜿蜒的冰裂缝,眉头拧成死结——他曾在昆仑山口执行过边防任务,深知这里的凶险:冰川表面冰壳薄如蝉翼,一脚踩错就会坠入万丈冰缝;白天温度升高时,冰体融化产生的“冰崩流”能瞬间吞噬一切,更别提那触即爆的温控装置。“他们的目的是瘫痪西北民生与边境交通,不到最后引爆时刻,不会轻易触发装置。”祁同伟的声音低沉如冰川下的暗流,“我们需要一支能在零下三十度的冰芯通道里行动、且不会触发温度感应的队伍,同步完成‘拆除炸药、破坏温控装置’的任务。”
指挥部内陷入死寂,只有墙上的温度计指针在零度线附近微微晃动,每一次颤动都像在叩问众人的神经。就在这时,指挥部的门被一股寒气推开,祁小小裹着厚厚的防滑雪服,怀里抱着一只浑身雪白的小狐狸冲了进来——小狐狸的皮毛与冰雪融为一体,只有鼻尖是淡淡的粉色,尾巴尖沾着细碎的冰碴,正是她上周在冰川考察站救助的昆仑雪狐,取名“雪团”。
“爸爸,陈爷爷,我能保住冰川!”小小摘下防寒面罩,小脸冻得通红,却眼神灼灼,“这是雪团,它是昆仑雪狐群的小首领!雪团说,冰川下的冰鼠群能在冰芯通道里钻行,它们的体温只有零下五度,不会触发温控装置;雪狐们能在冰川表面引导方向,避开冰崩流;蓝蓝的鹰队能从空中监控破坏者的动向,灰灰的鼠队能配合冰鼠拆炸药!”
众人的目光落在雪团身上,这只通体雪白的小狐狸仿佛与冰雪共生,安静地蜷缩在小小怀里,却透着一股与体型不符的沉稳。想起过往的奇迹,沈国家弯腰,用戴着防寒手套的手轻轻碰了碰雪团的耳朵:“小小,冰芯通道里暗无天日,温度低到能冻裂钢铁,雪团和伙伴们……真的能扛住吗?”
小小用力点头,把雪团搂得更紧,声音带着孩童的坚定与决绝:“雪团说,冰川是它们的家园,下游的河水是它们的饮水,就算冻僵,也要守住!而且冰鼠群世代生活在冰芯里,它们最熟悉那里的每一条通道!”
当天凌晨,昆仑山口的夜色如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让空气都凝结成霜。一支由“冰下突击队”“地面引导队”“空中警戒队”组成的特殊战队,在极夜的掩护下向冰川腹地进发。
雪团率领的“地面引导队”走在最前,二十几只昆仑雪狐踏着积雪,留下一串串细碎的脚印——它们的脚掌天生带有防滑绒毛,能在光滑的冰面如履平地,更能通过耳朵感知冰下的暗流,提前避开即将崩塌的冰壳。每当遇到冰裂缝,雪团就会停下脚步,对着冰面发出低沉的呜咽,身后的雪狐们立刻散开,用身体标记出安全区域,为后续的“冰下突击队”指引方向。
“冰下突击队”由冰鼠群与灰灰的鼠队组成——上千只冰鼠体型只有拳头大小,皮毛厚如毡毯,在冰芯通道里灵活穿梭,它们用锋利的牙齿啃咬冰壁,拓宽通道的同时,还能精准避开炸药的感应线;灰灰则带着小鼠们,扛着特制的“低温剪线器”(由科研人员连夜赶制,能在极寒环境下正常工作),跟在冰鼠群身后。冰芯通道里漆黑一片,温度低到让金属瞬间脆裂,冰鼠们却凭着本能,在错综复杂的通道中找到了炸药埋设点——三枚高爆破冰弹被固定在冰芯最深处,旁边就是闪着红光的温控引爆装置,红色的感应灯每闪烁一次,都像在倒计时。
冰鼠们立刻围上去,用身体挡住温控装置的感应口(它们的低温身体能暂时屏蔽温度感应),灰灰带着几只精锐小鼠,小心翼翼地将“低温剪线器”对准炸药引线。可就在这时,一枚炸药的引线突然开始发烫——原来是远处的破坏者通过远程设备检测到异常,试图提前触发炸药!灰灰急得“吱吱”大叫,冰鼠们见状,立刻用身体紧紧裹住发烫的引线,用零下五度的体温冷却热量。小鼠们趁机发力,“咔嚓”一声剪断引线,第一枚炸药成功拆除!
可就在拆除第二枚炸药时,冰川表面突然传来“轰隆”一声巨响——破坏者发现远程触发失败,竟驾驶雪地车冲向冰川,妄图用车身撞击冰川表层,引发冰崩流摧毁通道!空中的“警戒队”立刻行动,蓝蓝率领五十只金雕,如利剑般俯冲而下,它们有的用爪子抓住雪地车的方向盘,用力扭转方向;有的则对着驾驶员的头盔猛啄,雪地车瞬间失控,翻倒在雪地里。破坏者们刚想爬出来,就被随后赶到的边防部队团团包围。
就在众人以为危机解除时,冰芯通道突然剧烈震动——第三枚炸药的温控装置因刚才的震动,感应温度突破临界值,红灯开始疯狂闪烁,倒计时仅剩三分钟!冰鼠群的首领突然对着灰灰“吱吱”叫了两声,随后带着十几只成年冰鼠,扑向温控装置,用身体死死堵住感应口。灰灰立刻带着小鼠们冲向第三枚炸药,可引线被冰层包裹,剪线器根本无法靠近。危急时刻,雪团突然从冰面的裂缝钻了进来,嘴里叼着一块从考察站带来的“低温干冰”——它竟凭着雪狐的直觉,找到了冰下通道的入口!
灰灰立刻接过干冰,敷在包裹引线的冰层上,冰层瞬间脆裂,小鼠们趁机剪断引线。当最后一根引线断开时,温控装置的红灯停止了闪烁,冰芯通道里一片寂静,只有冰鼠们微弱的呼吸声——刚才用身体堵住感应口的十几只冰鼠,已经被冻成了冰雕,身体还保持着守护的姿态。
当天亮时分,第一缕阳光照进昆仑山口,冰川完好无损,下游的河流依旧奔腾。当边防部队与生态人员找到冰芯通道里的队伍时,看到灰灰守着冰鼠的冰雕,雪团用身体依偎着它们,小小红着眼眶,用防寒服裹住那些冻僵的小生命。所有人都红了眼眶,对着冰鼠们深深鞠躬。
几天后,昆仑山口竖起了一座“冰灵守护者”纪念碑,上面雕刻着冰鼠、雪狐与小鼠们的形象。沈国家亲自为雪团与灰灰颁发了用冰川水晶打造的勋章,当勋章挂在雪团脖子上时,它对着冰鼠纪念碑的方向,发出了一声悠长的呜咽。
夕阳下,小小抱着雪团,站在纪念碑前,看着远处连绵的冰川。雪团带着雪狐群奔向雪山,灰灰带着小鼠们守在纪念碑旁,蓝蓝在天空盘旋,仿佛在守护那些永远留在冰芯里的生命。祁同伟搂着钟小艾的肩膀,看着这一幕,眼中满是震撼与动容。
他知道,这场跨越生死的冰川守护战,已成为大夏传奇中最悲壮也最震撼的一章。而他的女儿,和她的动物战队,用生命与勇气证明:真正的守护,从不惧严寒与死亡;真正的力量,源于对家园最深沉的热爱。未来的日子里,这份守护的信念,会像昆仑冰川一样,永远矗立在大夏的山河间,守护着每一寸土地的安宁与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