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见那声枯叶的响动后,立刻转身盯住雾气深处。没有再传来第二声,风也没动,山谷静得像一块沉在水底的石头。
我低头看了看脚边的晶石碎片,还握在手里。它不再发光,只是凉的。我把碎片收进袖中,往前走了三步,跨过了自己用石块摆出的那条线。
从现在起,我不再是路过的人。
我走到空地中央,把最后一枚灵石取出来,蹲下身,将它按进土里。指尖刚离开,灵石就亮了一下,像是回应什么。一股微弱的暖流顺着地面散开,我能感觉到它的范围——十步之内,泥土松软,草根整齐,没有被踩踏过的痕迹。
这就是我要建屋的地方。
系统在这时响起:“检测到稳定灵气场,可设居所核心。”
我没有说话,只点了点头。我知道它看不见,但这个动作让我心里踏实一点。
我先绕着空地走了一圈,查看四周地形。左边坡下有条小溪,水很清,右边是岩壁,上面长着几株铁骨松,树干发黑,显然是被雷劈过,但没死透。我走近摸了摸其中一棵,木质硬,裂口整齐,适合做柱子。
我没有工具,只能用手去掰断低处的枝杈。试了几次,手指磨破了,血渗出来。我咬牙继续,直到发现一根横枝底部有裂缝。我捡起一块带棱角的石头,对着裂缝反复敲击。
“借力裂纹,顺势而为。”系统突然提示。
我停下动作,盯着那道缝看了两息,换了个角度,用石头撬进去一寸,然后猛地向下压。咔的一声,整根枝条断了,落在我脚边。
我喘了口气,把断枝拖回空地。接着又去砍第二根、第三根。每砍一次,右肩就抽一下疼,但我没停。天色不知道什么时候暗了下来,雾气变浓,但我能看清手里的活。
四根主柱立好了,我用碎晶石在每根柱子顶端划出凹槽,再把横梁搭上去。拼接的时候不稳,晃了好几次。系统提示:“建议采用‘三叠榫’结构增强稳定性。”
我没听懂,问:“怎么拼?”
“垂直嵌合,双面卡扣。”它回答。
我照着意思改了两次,终于让横梁稳稳架住。屋顶架子有了雏形,接下来是铺顶。
我想起谷口那头虬牛死后留下的皮,当时顺手剥下来卷成一团,一直背在身上。拿出来一看,皮厚,边缘有些地方已经干硬,但整体完整。我用碎石片把它裁成两块,盖在屋顶上,再用藤蔓一圈圈缠紧。
做完这些,天应该已经黑透了。我没感觉饿,只觉得累。伤口还在渗血,我撕了块布重新包扎,然后在屋内角落铺了些干草,躺了下去。
第一夜就这么过去了。
第二天一早我就醒了。不是因为天亮,而是冷。山雾夜里会下沉,湿气钻进屋里,草垫都潮了。我坐起来,发现墙上没遮挡,风从缝隙里灌进来。
得砌墙。
我走出屋子,在附近找平一点的石板。搬了六块回来,靠在木柱之间,围出三面矮墙。南面留了个口,足够人进出,也能通风。石板之间的缝隙我用泥糊住,又压了几根细藤加固。
屋顶还得再加一层。我回到溪边,割了些宽叶草,晒了半天,下午铺在兽皮上面。这次风再吹,雨水也不容易漏进来。
到了第三天,屋子基本成形。四角稳固,屋顶严密,墙能挡风。我在屋内靠北的位置挖了个浅坑,把灵石放进去。它亮起来后,整个屋子都有了一层淡淡的光。
系统说:“环境契合度达七成,可支持初级冥想。”
我没急着用,只是站在门口看了一圈。这房子很小,站直了头快碰上梁,但它是完整的。门可以用一块薄板插在两侧槽里开关,窗是墙上留的洞,外面挂了片半透明的云母片,能透光。
我还做了点别的。
在屋子四周,每隔五步埋下一小块晶石碎片。它们不发光,但系统说能感应动静。只要有人或兽靠近,我会第一时间知道。
我又找了四块扁石,摆在屋前形成一个简单阵型。系统扫描后提示:“具备基础聚灵效果,可缓慢恢复灵力。”
一切都一点点安顿下来。
傍晚时我坐在门前的石头上吃饭。干粮不多了,但我找到了几种能吃的野菜,煮了一碗汤。喝完后我把碗放在一边,抬头看天。
雾还是那样,不动,不散。山谷外的世界我不知道怎样,但这里安静。
我伸手摸了摸门框。木头粗糙,但我亲手削平了边角。这扇门不会自动关上,得用手推,但它能挡住风雨。
我不是在逃了。
我在这里。
我站起来,走进屋内,把最后一块备用兽皮叠好放在草垫旁。然后我取出那本系统奖励的功法残篇,放在灵石边上。明天开始,我就要练了。
但现在还不行。
我还差一件事。
我走出屋子,来到空地边缘,把之前战斗时捡到的一截断角埋进土里。那是虬牛的角,我本来想扔掉,但一直留着。现在我把它当作标记,立了一块石碑,上面什么都没刻。
做完这些,我回到门前,站了很久。
夜风吹过来,屋檐下我绑的一串小石铃响了一下。声音很轻,但在寂静里传得很远。
我正要抬手关门——
远处雾中,有一片叶子飘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