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某试验海域,清晨的海雾尚未散尽。美国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正在进行例行训练,舰队以30节航速破浪前行。
200公里外,一架轰-6K轰炸机悄然进入发射位置。机翼下挂载的两枚鹰击-18反舰导弹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
雷神呼叫指挥所,已抵达发射阵位,请求执行模拟攻击任务。
指挥所同意。按预定方案实施模拟打击,记录全部数据。
飞行员推动操纵杆,轰-6K平稳地保持巡航高度。武器操作员开始进行最后检查:导弹电源接通,导引头自检正常,数据链连接稳定。
此时,航母战斗群的宙斯盾系统已经发现轰-6K,但距离尚远,并未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发射倒计时:3、2、1,发射!
两枚鹰击-18脱离挂架,先是自由下坠数百米,然后助推器点火,拖着尾焰向目标方向疾驰而去。
导弹发射后立即下降高度,贴海面10米高度巡航飞行。这个高度正好处于雷达盲区,极大地增加了被发现难度。
导弹进入巡航阶段,速度0.8马赫,高度10米。武器操作员报告。
100公里外,航母战斗群终于发现异常。E-2d预警机雷达操作员惊呼:发现低空高速目标!速度0.8马赫,高度极低!
舰队立即进入防御状态。护航的级驱逐舰纷纷调整航向,相控阵雷达全力搜索海面。
但鹰击-18的飞行高度实在太低,海面杂波严重干扰了雷达探测。直到导弹距离舰队50公里时,才被最终锁定。
标准-2准备拦截!防空指挥官焦急下令。
然而就在这时,鹰击-18突然进行战术机动。第一枚导弹猛然爬升到万米高空,速度瞬间加速到2.5马赫;第二枚则继续贴海飞行,但速度也提升到1.5马赫。
这种高低结合的攻击模式让防御系统措手不及。高空高速飞行的导弹吸引防空火力,低空飞行的导弹则继续突防。
拦截高空目标!防空指挥官做出判断。数枚标准-2导弹射向第一枚鹰击-18。
但就在标准-2即将命中时,高空飞行的鹰击-18突然进行蛇形机动,同时释放干扰箔条。两枚标准-2被诱骗偏离目标。
此时低空飞行的导弹已经突破到20公里距离。它突然进行最后的俯冲攻击,速度加速到3马赫!
近防系统准备!航母上的指挥官声嘶力竭地喊道。
密集阵近防炮开始疯狂扫射,但在鹰击-18的超音速机动面前,拦截窗口转瞬即逝。
模拟数据显示:第一枚导弹在距离航母5公里处被标准-3拦截;但第二枚导弹成功突破所有防御,准确命中航母甲板中部!
指挥室内,数据评估组迅速得出结论:
突防成功率:85%
平均突防时间:4分38秒
最高速度:3.2马赫
最低飞行高度:5米
更令人震惊的是,数据分析显示,如果是实弹攻击,这枚鹰击-18携带的300公斤战斗足以使航母失去作战能力。
美军舰队在事后评估中承认:鹰击-18的突防能力远超预期,其末段攻击速度甚至超过现有防御系统的反应极限。
这次模拟攻击充分展示了鹰击-18的优异性能:
亚超结合动力系统,兼顾巡航效率和突防速度
智能航路规划,有效规避敌方防御体系
多模式导引头,抗干扰能力强
末段超音速攻击,极大压缩防御反应时间
总工程师在总结时指出:鹰击-18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反舰导弹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任何航母战斗群在中国周边海域都不再安全。
海天之间,轰-6K平稳返航。但这场模拟攻击传递的信息却清晰而明确:中国有能力也有决心扞卫自己的海洋权益,任何军事挑衅都将遭到毁灭性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