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最后的战场——人类心智】
当物理疆域的战争尘埃落定,一场更为隐秘、更为根本的争夺战才刚刚进入白热化。国家最高安全委员会的一份绝密评估报告指出:“未来对国家安全的终极威胁,将不再是飞越国界的导弹,而是直接侵入公民和士兵大脑的恶意信号。我们必须为共和国建立一道前所未有的‘神经防线’。”
【“神荼司”与“郁垒”系统】
“神荼司”应运而生,其核心是覆盖全国的“郁垒”神经防御网络。这套系统并非主动攻击武器,而是纯粹的国家级防御屏障,其工作原理堪称科幻:
全域监测:
通过改造后的5G\/6G基站网络、卫星星座和遍布城市的传感器,构建了一个能持续监测环境中异常神经调制信号的巨型天线阵。
这些信号可能来自敌对的声波武器、电磁脉冲脑机接口攻击或定向能神经干扰设备。
智能识别与溯源:
基于量子计算和AI学习,“郁垒”系统能从上亿个环境信号中,瞬间识别出具有恶意神经调制特征的“指纹”,并立即反向追踪其发射源,精度可达米级。
主动屏蔽与中和:
一旦确认攻击,系统会立即启动定向反制。在受影响的区域,发射经过精密调制的“中和波”,其相位与攻击波完全相反,能在空中或建筑内直接抵消掉有害的神经调制信号,使其无法作用于人脑。
对于更复杂的攻击(如试图篡改记忆的复杂序列),系统会发射“白噪声”安全信号,暂时性轻度干扰所有人的短期记忆形成过程,如同给大脑打上一针“神经疫苗”,以破坏攻击者的植入过程。
个体防护:
为关键岗位人员(领导人、军队指挥官、核设施操作员)配发便携式神经护盾(外观如蓝牙耳机),提供个人层面的终极防护。
【实战测试:挫败“冥河”行动】
系统建成不久,即检测到一次来自境外、针对某重要科研院所的低强度、慢性神经信号攻击(代号“冥河”)。该攻击旨在长期、缓慢地降低科研人员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专注度。
“郁垒”系统在攻击发起后17秒内完成识别、溯源(定位至境外某外交机构),并立即启动区域性中和屏障。同时,网军部队根据溯源信息发起反向网络攻击,瘫痪了对方的发射装置。一次无声的入侵被消弭于无形。
【伦理边界:守护与禁锢的悖论】
“郁垒”的强大也引发了内部激烈辩论:
保护还是监控? 系统在监测恶意信号的同时,理论上也具备监测公民脑电波活动(如情绪、注意力)的能力。如何确保其绝不用于国内社会治理?
“白噪声”的代价? 为保护集体而暂时干扰所有人的记忆,这种“为了你好”的父权式干预,其边界在哪里?
技术鸿沟? 拥有此技术的国家与没有的国家之间,将产生一种新的、更深层次的不平等——神经主权的绝对优势。
【总工程师的誓言】
“神荼司”的总工程师在系统验收会上,面对所有与会者立下誓言:
“我们建造‘郁垒’,是为了守护同胞最后的自由——独立思考的自由。我在此以毕生荣誉起誓,此系统的任何能力,都绝不会、也永不能转向国内。它的剑锋,只对外;它的盾牌,只为人民。否则,我愿第一个接受它的审判。”
【尾声:无形的长城】
从此,共和国的疆域之上,除了领空、领海、领土,又多了一层看不见、摸不着,却至关重要的神经边疆。
一位士兵在日记中写道:“知道有一张网在守护着我的思想,这种感觉很奇怪。但在这新时代,这或许就是国家能提供给你的、最终极的安全感。”
脑控边疆,守护的不再是土地,而是土地上每一个人的心智,免受这个时代最隐秘的入侵。